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改性及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热分解反应不是一级反应,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末端烷烃链的长度有关,用Ozawa法求出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以第2代聚酰胺胺(G2-PAMAM)树形分子为基体,通过二茂铁甲醛与G2-PAMAM端氨基之间的还原氨化反应,完成了对G2-PAMAM的二茂铁端基修饰,合成了末端含二茂铁基团的聚酰胺胺树形分子(G2-PAMAM-Fc).用热重分析(TG-D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2种物质的玻璃化转化温度(Tg)和热行为...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超支化聚酯基二茂铁/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热行为及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Kissinger和Ozawa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各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利用Crane模型计算出固化反应级数,通过固化体系的DSC数据确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为100 ℃2 h→140 ℃2 h→160 ℃1 h,并通过TG及DSC测试了在该工艺固化后复合材料的5%热失重温度在287~330 ℃,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5.29~130.27 ℃之间,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胺Hofmann降级法合成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A)的Hofmann降级重排反应,并对不同胺化度的聚乙烯胺盐酸盐(PVAmHCl)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小于5%时,产品胺化度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而当大于5%时,胺化度随着其质量分数的增大有所降低;当n(NaOCl):n(paa)=1,n(NaOH)/n(PAA)=1(第一步),n(NaOH)/n(PAA)=30(第二步),反应时间为10h时,产物的胺化度相应达到最大值,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产品胺化度的提高,产品的初始热失重温度有所降低,而且出现两个主要的失重区,这说明部分胺化的聚乙烯胺盐酸盐的热稳定性比聚丙烯酰胺的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二茂铁基苯甲酸胆甾醇酯的合成及介晶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的二茂铁芳基化反应,合成了对-二茂铁基苯甲酸.该酸与草酰氯作用制得了所对应的酰氯.该酰氯与胆甾醇反应,合成了对-二茂铁基苯甲酸胆甾醇酯.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对该化合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呈单变的介晶相.加热熔化后,冷却至室温(20℃),出现近晶相  相似文献   

6.
采用发散式合成法,通过重复以氨基为端基的整代产物与丙烯酸甲酯进行的Michael加成反应和以酯基为端基的半代产物与乙二胺进行的酰胺化反应两个步骤,得到一系列接枝不同代数超支化聚酰胺-胺(PAMAM)分子的改性埃洛石纳米管(HNT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  相似文献   

7.
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第3代超支化聚(胺-酯)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42.5 kJ/m2,加入超支化聚(胺-酯)能有效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并且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使得PVC的加工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高温引起PVC降解.  相似文献   

8.
以9-蒽甲醇为改性单体,通过与末端为酚羟基的超支化聚苯醚发生Mitsunobu反应,制得了末端含蒽生色团的新型荧光超支化聚合物。热重分析(TGA)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氮气和氧气环境下5%的热失重温度均约为257℃。在DMF溶液中,该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均表现出蒽单元的光谱特性,其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9nm和443nm。研究还发现,所得荧光超支化聚苯醚在激发-发射过程中发生了分子内能量迁移或转移,表现出了典型的主客体发射体系的特性。该聚合物薄膜的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93nm和450nm。  相似文献   

9.
热固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丙烯酸(AA)为原料,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醋酸丁酯作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预聚体。讨论了反应体系、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然后用环氧树脂和邻苯二甲酸酐作为固化剂固化,得到了附着力好,耐水性优异的聚合物涂膜,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失重分析仪(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等对聚丙烯酸酯预聚体及其涂膜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进行了研究;GPC测得聚丙烯酸酯预聚体的 =6094, =12101,分子量分布为系数1.9,DSC测得聚合物涂膜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8℃,TG测得当聚合物涂膜质量损失20%时温度为378.59℃。  相似文献   

10.
用热重法(TGA)研究了惰性气氛下聚芳醚酮酮(PEKK)的热分解动力学,发现PEKK的热分解符合无规引发裂解模型.由Ozawa等失重百分率法求得0~30%失重百分率下反应的活化能在234.9~242.3kJ/mol之间,频率因子A值在1.538×1013~6.637×1013min-1之间.随着失重百分率的增大,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增大.结果表明,PEKK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预测氮气中280℃失重5%的热老化寿命为15a.  相似文献   

11.
聚碳酸亚丙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PPC的性能,通过溶液共混法实现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乙二醇(PEG)的共混.利用核磁共振(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研究了共混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之间为简单的物理共混,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相容性较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最高分别达到63℃和254℃,比纯PPC提高了41℃和29℃;复合材料的亲水性随着PEG组分的增加而增大,是PPC的23~29倍;复合材料溶液降解性能最多比PPC提高9倍,复合材料90天生物降解失重率比PPC提高4~6倍.  相似文献   

12.
B3 型单体及超支化聚醚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亲核取代反应,用间苯三酚与4,4′-二氟二苯酮反应合成一种可用于制备超支化聚芳醚酮的B3型单体,由MS,IR和1H NMR等方法对单体进行表征.进一步采用A2+B3法制备超支化聚醚醚酮,研究了端基对其热性能、溶液粘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封端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比浓对数粘度高于氟封端聚合物,热稳定性低于氟封端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以CoCl2.6H2O和(NH4)3PO4.3H2O为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的存在下,先在室温下研磨反应混合物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80℃下保温陈化4h,接着用水洗去混合物中可溶性的无机盐,然后在110℃下烘干2h,得到(NH4)3CoPO4.H2O晶体材料。用XRD,IR,SEM及TG/DTA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差热法(TG/DTA)分析研究该产物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NH4)3CoPO4.H2O在105~800℃有2个显著的失重平台,这2个失重过程机理函数所对应的活化能、频率因子(LnA)及热分解机理机理函数分别为:(a)E=97.83kJ/mol,lnA=23.26s-1,[ln(1-a)];(b)E=87.36kJ/mol,lnA=15.60s-1,1-(1-a)1/2。  相似文献   

14.
在剧烈搅拌下,将饱和的α-环糊精(α-CD)水溶液滴加到6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溶液中,制备了两者的包合物(PEAIC)。利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线衍射分析(WAXS)、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A)分别对包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EA可以和α-CD发生非共价键作用,形成隧道状晶体结构;在α-CD的包裹下,PEAIC的结晶和熔融行为几乎消失;与纯PEA相比,PEAIC的热失重温度提高了68℃。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聚富马酸丙二醇酯/(硫酸钙/β磷酸三钙)(PPF/(CaSO4/β-TCP))复合生物材料,研究了PPF的分子量、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与PPF的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BP)与PPF的质量比、CaSO4/β-TCP小球与PPF的质量比对最高交联温度、凝胶时间、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和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配方的最高交联温度为38-43℃;凝胶速度随着PPF分子量的增大或BP与PPF质量比的升高而加快,所有配方的凝胶时间为2~12min;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2~62MPa,抗压模量为160~1149MPa。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CaSO4/β-TCP小球比较均匀地分散在PPF/NVP基体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与聚丙烯氯化铵(PAH)以层层堆积(LBL)的形式包被到金纳米棒(AuNRs)的表面,从而替换AuNRs表面具有生物毒性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将癌胚抗原(CEA)的抗体(Ab)交联到AuNRs的表面,研制出一种新的癌胚抗原(CEA)的检测方法.随着CEA与AuNRs表面的Ab发生特异性反应,使AuNRs发生自组装,从而导致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吸收光谱的变化可以实现CEA的定量检测.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不同修饰层结合到AuNRs表面后的变化情况;考察了溶液pH、Ab与CEA的结合时间对响应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10~100ng/mL,检测下限为3.3ng/mL.  相似文献   

17.
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表征及其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氯乙酸乙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利用先低温后高温的"二步法"制得新型的超支化聚(胺-酯).元素分析、FTIR和MS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反应阶段合成了预想的单体,高温聚合反应制备出超支化聚(胺-酯),合成反应过程中没有凝胶产生.进一步研究了聚(胺-酯)上端羟基与马来酸酐、丙烯酰氯的功能化反应,FTIR结果表明在超支化聚合物末端成功引入了双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