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10例早孕妇女尿液及其胚胎绒毛的HCMVDNA。结果孕母尿液与胚胎绒毛的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15.5%和7.3%,宫内感染率为41.2%,孕母尿液与胚胎绒毛的HCMV阳性数密切相关,提示孕母尿路排毒系全身性活动性感染;孕母尿液HCMV阳性与阴性者其胚胎绒毛HCMV阳性数具显著差异,表明孕母尿液阳性者较阴性者处于垂感染胚胎的高危状态,建立采用PCR法普查早孕妇女尿液HC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对JAR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类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药物,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早孕的终止.发现米非司酮能抑制人滋养层瘤细胞(JAR)的生长.药物处理使细胞形态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被处理细胞的DNA经琼脂糖电泳呈凋亡细胞特有的云梯状条带.原位凋亡检测也证实了凋亡细胞的存在.临床样品分析证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人绒毛组织也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凋亡.说明米非司酮诱导流产的机制除了对子宫蜕膜的作用外,还可能与诱导滋养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胚绒毛膜低分子组分的抗癌作用洪满贤,庞俊涛(生物学系)发育生物学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存在着一类天然的内源性生理调节因子,对胚胎细胞的稳定增殖、正常分化,防止或抵抗胚胎细胞癌变起调控作用 ̄[1].人胚绒毛膜是胎膜的重要部分,可分...  相似文献   

4.
绒毛白蜡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原产地引进的绒毛白蜡种子,在聊城地区经过3年育苗试验,6年造林试验,对其育苗方法、苗期和幼树生长规律、生态学特性、抗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稳定效果,确认绒毛白蜡既是内陆盐碱撩荒地或低洼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又是树形美观的城镇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5.
胚胎植入过程中,滋养层细胞对母体子宫内膜的侵润过程与肿瘤的迁移非常类似,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是受严格调控的有节制侵润.利用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胚胎细胞滋养层细胞和人绒毛膜上皮癌细胞模型,通过RTPCR、明胶酶谱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整合素αvβ3对正常和肿瘤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 结果表明,正常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均可产生整合素αvβ3;整合素αvβ3抗体能够促进正常滋养层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能力,但抑制绒毛膜上皮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 这表明整合素能够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同时也表明正常和肿瘤化的滋养层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存在截然不同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体外培养的晚期胎盘绒毛组织,加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绒毛组织上清液中βhCG质量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培养绒毛组织中的βhCG表达.观察外源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对离体培养的晚孕期绒毛组织产生βhCG的影响,探讨细胞因子与βhCG水平改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离体培养的晚期妊娠绒毛中加入重组细胞因子后,滋养细胞产生βhCG的量增加,尤其在加入较高浓度的rhIL-6、rhTNFα时βhCG的产生量增加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rhIL-1、rhIL-6、rhTNFα处理组滋养细胞βhCG表达的阳性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晚期妊娠滋养细胞产生的βhCG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血小板凝血酶致敏蛋白(TSP)表达及绒毛间质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TSP在绒毛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绒毛血管行体视学研究.结果:米非司酮药流组微血管长度密度较对照组减少(P<0.05),微血管体积密度显著减少(P<0.01);药流组绒毛滋养细胞层TSP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流组绒毛滋养细胞TSP高表达与间质血管生成抑制相关.药流时绒毛间质血管形成发生障碍,不利于胚胎生存.  相似文献   

8.
胚胎植入过程中,滋养层细胞对母体子宫内膜的侵润过程与肿瘤的迁移非常类似,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是受严格调控的有节制侵润.利用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胚胎细胞滋养层细胞和人绒毛膜上皮癌细胞模型,通过RT-PCR、明胶酶谱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整合素αvβ3对正常和肿瘤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结果表明,正常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膜上皮癌细胞均可产生整合素αvβ3;整合素αvβ3抗体能够促进正常滋养层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能力,但抑制绒毛膜上皮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这表明整合素能够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同时也表明正常和肿瘤化的滋养层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存在截然不同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
北极狐绒毛纤维的热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和差热分析方法测试了北极狐绒毛的热学特征,以及不同温度、时间的热处理对纤维强力、强伸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北极狐绒毛的TG曲线有两个失重阶,DSC曲线呈现出与羊毛、山羊绒相似的双熔融峰;在热分解温度的前后北极狐绒毛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ZP3B-细胞表位嵌合肽DNA的设计和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和合成适合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一个人ZP3 B细胞表位的DNA序列。方法:根据国外的研究基础,设计由人ZP3的B细胞表位肽段和外源Th细胞表位肽段串联而成的45肽嵌合肽序列,并根据昆虫细胞对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出该嵌合肽的DNA序列。然后人工合成该嵌合肽的DNA链,并克隆到PUC18载体上。结果:通过酶切分析和测序证明,合成的DNA与所设计的嵌合肽DNA序列一致。结论:按设计合成了人ZP3的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鼠肾、胰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正常大鼠,糖尿病大鼠,中药糖微康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西药开搏通治疗的糖尿病大鼠的肾,胰等组织中提取出其基因组DNA,应用对DNA甲基化作用敏感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paⅡ和MspⅠ(为一组同裂酶(进行了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表明,DNA化作用的主要位点在CpG二核苷酸处,且“糖微康”在关闭患糖尿病后肾组织中被异常活化的基因的同时,还能活化糖尿病动物胰组织中处于静息状态的基因,由此可见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都与DNA甲基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复合鲫血细胞DNA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其倍性和产生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复合鲫的DNA含量明显多于母本种彭泽鲫的DNA含量,且所测14尾中多数个体的DNA含量超过或接近四倍体的DNA含量,少数个体的DNA含量介于三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推测多数复合鲫个体为复合四倍体异育彭泽鲫,其染色体组包含母本彭泽鲫的全套染色体和父本单倍染色体组所产生的子代,少数个体可能为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3.
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核型多角体病毒DNA(As NPV DNA),用酚-SDS法从病毒粒子中抽提。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最高和最低吸收值分别在258nm和232nm处。在0.7%琼脂糖凝胶电泳中,NPV DNA呈均一片段,经测定其T_m值为86℃,G C含量为41%。抽提的DNA经注射寄主幼虫,有一定的感染活性,感病虫表现核多角体病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4.
牛酪蛋白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带有牛酪蛋白基因caseinB的植物表达载体 pAS -2 ,在大豆自花授粉后 ,用注射法导入大豆受精子房中 .以质粒 pAS -2的 3 5S -Casein -Gus片段为模板 ,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 ,对 1 0 3株受体植株后代的DNA进行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 ,发现其中 1株在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中均呈阳性 .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  相似文献   

15.
扫描电镜可见,正常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有微绒毛,似鹅卵石样外观,细胞与细胞之间间隙大小基本一致;而萎缩性胃炎胃小凹由圆形变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多边形,沟形;胃小凹之间的隆起高低不等,分布不均,呈山峰状或桥状;细胞增生呈结节状,细胞脱落呈网状,微绒毛增多增长,呈地毯样外观;在透射电镜下可见主细胞少,分泌颗粒减少,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脊消失,壁细胞几乎看不到.肠化生后有杯状细胞.病理分析认为:导致萎缩性胃炎组织结构病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胃粘膜防御系统受破坏后,胃壁细胞泌酸机能受到干扰,粘膜细胞大量破坏,增生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螺旋藻基因组DNA,采用超声波法和溶菌酶法两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摸索与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螺旋藻基因组DNA制备质量和得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螺旋藻细胞壁的破壁程度。本实验中采用两种破壁方法均可得到高质量高得率的螺旋藻基因组DNA,但超声波法破壁不易掌控,而适当浓度的溶菌酶法可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从好好芭成熟叶片中提取总RNA的方法;用含有SDS的裂解液裂解细胞,用DNase除去可能出现的DNA干扰,再经植物提取试剂盒纯化后,获得了高质量的完整RNA,可用于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和基因表达的mRNA分析等精细研究,并进一步构建了好好芭干旱消减文库.  相似文献   

18.
基于DNA与RNA对中药葛根素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而建立了DNA、RNA的测定新方法.在生理pH值附近,当激发波长为266 nm,葛根素在460 nm处出现荧光,随着核酸的加入,葛根素的荧光强度线性下降,本文对4种不同核酸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检测限进行了测定,对外来离子的干扰进行了研究,与经典的核酸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核酸使葛根素荧光猝灭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用饱和酚法抽提出VHA273-DNA。通过Ca盐共沉淀法将此DNA转染Ha,Sf,Bm三种细胞系,但多种方法未检出有该NPV及其蛋白组分产生。电镜观察表明,惟有Ha细胞核内出现明显病变,呈典型的浓核病症,并已产生大量的浓核病毒。文章认为,VHA273-DNA转染Ha细胞激活了细胞中潜伏的DNV,而DNV的大量复制抑制NPV的产生,说明VHA273-DAN有一定的活性,Ha细胞对VHA273-DNA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麦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镉溶液处理,通过对幼苗生长、淀粉酶活力及姐妹染色体单体交换(SCE)等的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镉溶液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幼苗的生长.实验组的主胚根、最长侧根的长度、苗高以及根系体积均低于对照.镉还使胚乳中淀粉酶活性降低,这种抑制作用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加强.此外,镉溶液可导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降低,细胞分裂减缓.SCE作为一种灵敏的方法被用于检测诱变剂对DNA的损伤,本文使用这一技术检测了镉对SCE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