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第一部分,本文作者指出了文学作品的物化形态性,对文学作品的内指性价值进行了探讨;在第二部分,本文作者对文学作品的外指性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对不同主体具有的价值;最后本文得出了"文学作品对不同的主体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部分,本文作者指出了文学创作中变形的绝对性,在第二部分,本文作者对变形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第三部分,本文作者对变形现象进行了分类阐释,在第四部分,本文作者对变形与原形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第五部分,本文作者对变形与客观现实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文学作品的变形技巧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第一部分,本文作者分析了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在第二部分,本文作者分析了教学的三个环节;在第三部分,本文作者就教师应如何成长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师应成长为杂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往往包含有大量的隐喻成分。隐喻揭示出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对于篇章的生成及解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准确辨识及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现象,把握其主观性,有助于站在有利的制高点分析解读语篇,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篇的解读,就其本质,是一种基于文学文本的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并在寻求最佳关联中完成对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与认知的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为其各种推测和假设寻求佐证的过程。但思维定式的作用,人们在对具有独特变异性的荒诞戏剧理解和解读总是迷惑不清。本文拟以认知语境理论为指导,从社会历史背景、语篇宏观结构和微观特点(包括舞台设计,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层面对荒诞派戏剧名篇——《等待戈多》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对《等待戈多》主题的解读过程就其实质就是认知语境构建的过程。通过对其构建过程中的这些推测和假设的认知解读。有助于读者或观众对潜藏于戏剧中的主题思想进行准确的把握;认知语境观为文学语篇的解读,特别是为荒诞派剧本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一些意象对主题的多重意义指向有着重要的暗示。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贞贞、教堂、霞村意象的深层寓意,对作品作出了更为贴近作家意图的解读。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贞贞隐喻了作者在新的命名中对女性的重新定义;教堂隐喻了女性艰难的救赎及出路;霞村则是“五四”启蒙任务未完成的中国社会的隐喻。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烘托技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情况,分析烘托技法在描写主要对象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浅谈烘托技法的演进趋势,具体评析诗、词、散文、小说等运用烘托技法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本文对多种烘托技法的运用情况均举文学作品的具体篇章进行评述,以明确烘托技法在诸篇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特点。并说明:烘托技法的运用具有灵活多变性;烘托技法演变得愈来愈诗化了。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国际上负有盛名。他那具有个人特点的风格对当代西方文学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选择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异乡》的第一部分为样板,就笔者阅读分析此文的心得体会,探讨海明威的语言风格及其艺术效果。这种分析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语言分析的一种方法,把文学作品的语言看作理解作品的客观依据,通过剖明题意、以及对词汇特点、句法特点,象征与讽刺的使用,和文艺批评方面的细致分析,来体会作品内容意义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这部文学作品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生活、思考的整个过程。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我们对梭罗对世界、自然、生命等多个方面的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从批判精神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刻剖析,全面展现梭罗的精神世界,对梭罗这部作品的理解向更深的层次进展。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是一个开放的供作者和读者双向交流的系统。应当按照文学的特性和文学鉴赏的规律来读解主题并进行教学。本文主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讨论了对文学作品主题的读解应顾及全面。着重谈了四个方面:1.顾及作家的经历、世界现、创作和作品的关系;2.顾及作品全篇。解读文本蕴舍的意义;3.顾及作品中的时代因素;4.顾及读者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近读(接收美学与接受理论)一书,不禁联想到了现代文阅读教学,深感其主要思想对我们有许多有益的启迪。接收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它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崛起于西方美学界,主要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他们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影响研究。他们认为读者对本文的接收过程就是对本文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文学作品不是由作者独家生产出来的,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不只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也是作家,因为鉴赏和批评的本身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生产,就是文学作品的实现。这样,他们就把读者…  相似文献   

12.
吴琳华 《科技信息》2012,(33):I0175-I0175,I0191
厄斯金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仿声鸟》以自闭症儿童的独特视角讲述了校园枪击案后,受害者家人逐步治愈的故事。本文将联系该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文本。进一步探讨该小说与《杀死一只仿声鸟》之间在人物情节、叙事语言和主题思想三方面的互文性,揭示其包容和理解他者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假定性的涵义、研究文学作品的假定性的意义、文学作品假定性的根源、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假定、假定与现实、主题、情节的关系、与假定伴生的连续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假定的合理化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得出对文学作品假定性的认识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对于作品欣赏而言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了风水形法学派与现代地理学的传承关系,并指出风水的合理地理内核主要体现在风水形法理论和实践中;第二部分具体地分析了风水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现代地理学三大基础理论;第三部分对风水文化中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方法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忠君思想。文章首先论述君权思想的确立 ,这体现在最初的文学作品中 ;再论民心思安意识的文学体现 ;第三论述统治者对忠君思想的利用和推广 ;第四论述文人知识分子对皇上的殷切厚望以及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忠君之情 ,在以上基础上 ,分析忠君思想的益弊及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宋琪 《科技信息》2007,(25):159-159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分析、评价和鉴赏。阅读鉴赏是文学评论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一提到文学评论写作,情形往往是:第一,指导作文:第二,阅读作品;第三,学生写作。在这三部曲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似乎为了写文学评论才去读文学作品。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应该是为了要写文学评论而去读文学作品,而应该是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对作品经过了一个感受、体验、分析、鉴别的过程才写文章介绍、分析、评论。加强对学生文学评论的写作与指导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指导学生文学评论的写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教学片导演的素质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导演作为影视作品的主要控制者和决策者,在影视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然后分析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影视导演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二部分介绍了作为教育电视传输主要媒体的教学片,着重对教学片的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谈的是教学片导演的素质,首先把教学片导演和一般影视导演的素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然后对教学片导演的特有素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清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监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完备。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一时期监察官员选任、管理制度的探讨,对当前的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借鉴。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清代的监察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作者借鉴历史对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应保持监察系统的独立性,加强监察立法,严格对监察干部的选任、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19.
笙本来是一种乐器,本身并不具有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的条件,但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笙"和特定的词(字)相结合,渐渐构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通常简单地将其注为一种乐器,而没有注意到它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文学意义,这就人为地破坏了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使文学作品含蓄蕴藉的意味消失殆尽。本文主要讨论宋词中的"玉笙"意象,通过对"玉笙"意象生成的溯源,分析"玉笙"意象的内蕴,并对前圣先哲关于"玉笙"的相关注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学伦理学批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能帮助批评家树立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道德指向和文化内涵。文章以《到灯塔去》为例,结合社会文化语境,解读作者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