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振宇 《科技信息》2009,(10):209-210
生活方式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其实质是人的生活格局与行动选择。人类的健康水平与体质状况越来越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讨论人类自身的这一行为问题——生活方式对“健康状况”和“体质状况”的影响,对于寻找积极的健身途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7,(6):24-25
人类的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和自然环境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的消费方式也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数量。而对食物的消费始终是消费的核心之一。每个家庭的饮食方式,都对农业和食物资源的利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现代社会呼唤人类向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合理、适度、科学地消费食物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酸奶就已诞生。随着人们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发酵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人类的饮食生活也因这些具有独特风味的食物而更加多姿多彩对我来说,最好吃的食物往往都有一些奇怪的味道:黄瓜虽然很好吃,但当我想找点什么塞进三明治的时候,腌黄瓜才是我的第一选择。平淡无味的白菜腌成泡菜就变得美味多滋,而蓝奶酪毋庸置疑比普通的奶酪更有味道。毛豆?算了吧,味噌汤加一小杯清酒,似乎更对我的胃口。是什么让这些食物变得更加鲜美可口的?答案是细菌和真菌。食品科学作家哈罗德·麦基指出,我们的食  相似文献   

4.
要想有健康的饮食生活,就一定要了解我们的食物。特别是在选购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掂量一下:这是有益于我们健康的食物吗?  相似文献   

5.
陈玲  林万莲 《广东科技》2002,(12):54-56
饮食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它对保持人类的健康、活动能力和生命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人们能够注意科学、合理和平衡的饮食,那么就能更好地促进健康、保持旺盛的精力及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1.我国人民食物消费的特点 据报道,我国人民的膳食特点是植物性蛋白的摄入高于世界平均值,其食物结  相似文献   

6.
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关于饮食人类学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饮食与文化、食物与边界等方面,探讨了人类、饮食、文化的关联性,分析了饮食文化的层次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以饮食与文化、食物与边界等方面,探讨了人类、饮食、文化的关联性,分析了饮食文化的层次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发展的历程,始终伴随对食物的获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饮食,饮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今中外,无论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在我国汉语言词汇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同时在世界粮食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也具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博士生导师一边进行科研一边指导博士生、博士生为了完成博士论文做科学研究,都需要经费,这被称为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是科技界强大肌体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自古便与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生存繁衍,人类必须每日从外界摄取食物和水。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渐开始了对饮食营养的探索、对生命本源和健康之真的追求。寻找可食用资源、用火烧煮食物,对药食同源的认识,都是启蒙时期营养学的探索。早在19世纪中叶之前,从事医学、生物学、化学研究的前辈们就开启了对食物组成、生理化学等方面的探索,是营养学发展的萌芽时期。1746年,英国医生詹姆斯·林德(James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某个人的机体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而且更取决于其化特点。不同的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方式,如中国人视动物的肝、贤、心肺为佳肴,所谓“以形补形”,而英国人却拿来喂猫、狗,认为对人健康无益;中国人不习惯吃蜗牛,而法国人却视之为珍品,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但他们却宁肯饿死,也不吃牛肉,连联合国救济署运到印度的牛奶也只能被倒进大海,这与他们的传统化(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的饮食化博大精深,广东的餐饮习俗就是其中重要一变。“食在广州”早已闻名于世,粤菜更是享誉海内外,通过对广东饮食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营养健康理念和深厚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匀诸 《广东科技》2003,(12):47-47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航天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航天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太空食品主要是糊状食品、复水食品和“一口吃”食品,由于口感不好、不易软化、碎屑多,基本被淘汰。如今航天员的菜单上已有80多种可口的食品和  相似文献   

12.
两头鸟     
从前,某个国家的森林内,位着一只两头鸟。名叫“共命”。这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遇事向来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一个“头”发生了很大误会,造成谁也不理谁的仇视局面。其中有一个“头”,想尽办法和好,希望还和从前一样快乐地相处。另一个“头”则睬也不睬,根本没有要和好的意思。如今,这两个“头”为了食物开始争执,那善良的“头”建议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进体力;但另一个“头”则坚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对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气!和谈无法继续,…  相似文献   

13.
广东汤文化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语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汤,是人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最富营养、最易消化的品种之一,不仅味道鲜美可口,且营养成分多半已溶于水中,极易吸收。作为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汤文化传承了华夏饮食的精髓,折射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我国汤文化的历史积淀中,各地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汤。如湖南湖北的煨汤、四川的酸辣汤、山东的羊肉汤等,  相似文献   

14.
有机食品不仅仅是食物,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晚餐我们吃什么?"任何动物都会面临这种选择,人类学家称之为"杂食者的难题"。人类的顾虑更多,现代人已处于饮食紊乱状态,一方面是食物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是吃什么都害怕吃得健康,一直是我们的的目标,我们期待吃进嘴里的食物能够纯净,无杀虫剂、使用本地小型家庭农场种植的农作物为原料,于是有机食品的概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日本顶级健康专家,世界微生态学会主席光冈知足指出:大肠癌将是21世纪人类死因中的第一位。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后,光冈知足说:肠胃是万病之源。这与我国的一句俗语——“病从口入”遥相呼应,都着重表达出人们由饮食所产生的健康问题。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强调食物在入口之前的选择与搭配,但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机体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而且更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方式,如中国人视动物的肝、肾、心肺为佳肴,所谓“以形补形”,而美国人却拿来喂猫、狗,认为对人健康无益;中国人不习惯吃蜗牛,而法国人却视之为珍品;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但他们却宁肯饿死,也不吃牛肉,连联合国救济署运到印度的牛奶也只能被倒进大海,这与他们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广东的餐饮习俗就是其中重要一支。“食在广州”早已闻名于世,粤菜更是享誉海内外,通过对广东饮食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营养健康理念和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日趋关注和对无污染食物需求的增加,发展有机农业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所谓“有机农业”,是指不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依靠科学的耕作方法和田间管理、施用有机肥和生物除虫剂而发展起来的农业,同“原始农业”相近似。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粮食、水果和蔬菜被统称为“有机食物”。比起现行农业中施用无机肥、化学农药生产出来的食物,这种“有机食物”显然对人类更有益,因而更受欢迎。在一些发达国家,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价格的同一种食品,其中价格偏贵的便可能是那种被称为“无污染”的“有机食物”。  相似文献   

18.
 “这不是一个数字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人类的故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如是发表评论,“70亿人,意味着需要更多食物,更多能源,更多就业和受教育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食物与人体的关系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从食物链的角度看 ,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 ,每种生物物种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适合于自己生存的独特的饮食结构。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 ,食物的构成以及对食物的处理方式(如由生食到熟食)的变化 ,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进化过程。除自然环境外 ,目前不同人种在体质、行为特点和疾病类型方面都或多或少地与其饮食特点相关联。东西方饮食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对疾病易感性的影响 ,有时是非常直接和明显的。研究表明 ,西方人的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都明显高于东方人 ,而移居美国的亚裔第二代人中 ,这两种肿瘤的发病率与当地人就没有明显的区别。食物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食物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合理的饮食消费,各种营养素的正确摄取,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已不满足温饱正向小康过渡,并开始考虑一日三餐的膳食调配,蔬菜花色品种和营养平衡问题。探讨为适应新时期人民食物结构变化建设好菜篮子工程并给它赋予新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