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试验设计为5种处理,分别为N0(0kg.hm-2.a-1)、N1(60kg.hm-2.a-1)、N2(120kg.hm-2.a-1)、N3(240kg.hm-2.a-1)、Nr(氮沉降恢复),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3年的处理后发现,氮沉降导致土壤速效元素总量的淋失,0~20cm土层中的速效元素对氮沉降的反应要比20~60cm土层更为敏感,且其速效元素的淋失与沉降时间呈正相关,而20~60cm土层还未出现一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牡丹花期体内矿质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开花期的牡丹植株不同部位13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器官同一元素含量不同.代谢旺盛的器官富含N、P、K、Mg、S元素,表现为叶>花>新茎>根>老茎,老龄器官富含Ca、Fe、Na等元素,根>老茎>花>叶.(2)不同元素间具有许多显著相关的元素对,以叶、花、花托最多,新茎、老茎次之,叶柄、根最少.  相似文献   

3.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空间分析模型,作者对“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揭示该服务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结果显示本区年均土壤保持总量达5.10×109 t·a-1,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767.66 t·hm-2·a-1.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地区集中在泸水县中南部怒江沿岸、云龙县中部澜沧江沿岸、玉龙县东北部金沙江沿岸及宾川县东部;主要分布于2 000~3 500 m的有林地中.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栎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最低.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及其综合作用是影响“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凋落物各组分含量的月动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向林地输入的凋落物量分别为4.84t·hm-2、9.25t·hm-2和13.33t·hm-2.不同发育阶段各组分所占比例及凋落量变化较大,成熟林分别是中龄林和幼龄林的1.44倍和2.75倍.凋落物的碳素含量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相似文献   

5.
在鸡公山天然落叶栎林中设置样地,调查分析了落叶栎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测定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乔木层各组分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落叶栎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56.60 t·hm-2,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乔木层(81.65 t·hm-2)>土壤层(66.13 t·hm-2)>凋落物层(7.50 t·hm-2)>灌木层(1.09 t·hm-2)>草本层(0.23 t·hm-2).在不同采样层次上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土壤层碳储量随着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针对陕北地区温室大棚存在施肥过量等问题,拟提出适合陕北地区的较优施肥制度.试验由施肥方式和施肥量2个因素组成,施肥方式为滴灌施肥(D)和常规施肥(C),施肥量为F1(N 240-P2O5120-K2O 150 kg·hm-2);F2(N 180-P2O590-K2O 112.5 kg·hm-2);F3(N120-P2O...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对绿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明绿绿豆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氮肥用量NO(不施氮肥)、N1 (20 kg·hm-2 N)、N2(40 kg·hm-2N)、N3(60 kg·hm-2 N)对绿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可以增加绿豆的产量,提升绿豆的品质,N2水平是当地绿豆种植适宜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8.
福建野生忍冬不同部位绿原酸的检出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甲醇提取福建野生忍冬的不同部位的绿原酸并通过纸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忍冬不同部位的绿原酸进行检出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福建野生忍冬不同部位均含有活性成分绿原酸,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依次为花>叶>藤(多年生的>一年生的)>根,且花的绿原酸含量高于山东省日照市商品金银花.本文为福建野生植物忍冬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土壤与植被碳蓄积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广东省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0年ETM+遥感数据,提取广州市土壤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壤类型法和植被指数法分别计算广州市的土壤与植被碳蓄积,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广州市土壤有机碳储量0~20 cm为2.16×107t,0~100 cm为6.40×107t;广州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0~20 cm为32.06 t·hm-2,0~100 cm为94.91 t·hm-2.2广州市植被碳储量为5.75×107t,平均碳密度为160.92 t·hm-2;不同植被类型平均碳密度:针叶林(178.00 t·hm-2)阔叶林(164.68 t·hm-2)园地(106.23 t·hm-2)灌木(8.04 t·hm-2)草地(0.13 t·hm-2).3广州市土壤有机碳密度南部高于中部和北部,土壤有机碳储量则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广州市植被碳密度较高的区域位于植被保护较好的风景区和郊区,中心城区土壤有机碳库和植被碳库都较低.4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植被碳储量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关系,植被碳储量高的区域,其土壤有机碳储量也高.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植被碳储量的相关性大于深层(0~100 cm)土壤.  相似文献   

10.
在3种南亚热地带代表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历经16个月,通过5次取样,对模拟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采用模拟的方法,人为构建了一个氮沉降增加梯度系列,即对照、低氮处理(50 kg·hm-2·a-1)、中氮处理(100 kg·hm-2·a-1)和高氮处理(150 kg·hm-2·a-1).结果表明,N处理水平整体上并未造成土壤动物群落的显著差异.但是,N沉降增加的处理效应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中,也即,其在与不同植被演替类型、同一植被内不同取样期的交互作用中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 在演替尺度上,季风林和针叶林对N处理的反应都很灵敏,前者负效应明显,后者则正效应明显,并因此最终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在不同林分内的分布格局;同时,不同林分对各N处理水平的反应也不同.季风林内,只有低N处理显示了利好效应;混交林内,N处理的利好作用有一个从较高浓度的中N处理向较低浓度低N处理转移的过程;针叶林内,中N处理自始至终都表现了正向作用.N处理效应的表现也有一个年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持续的施N处理过程中,各林分中表现良好的处理效应最后都有减弱的趋势,甚至发展到负向效应或转移至更低的N处理水平中.N处理效应的年动态变化过程表明N沉降的累积效应是存在的.与区内的人工苗圃地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产生以上响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三种速生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国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选择立地条件、营林和管理措施、林分长势基本一致的5年生尾巨桉无性系3229(Eucalyptus3229)、厚荚相思(Acaciac rassicarpa)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速生人工林,采集林下凋落物测定单位面积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持水速率,研究3种速生树种人工林下凋落物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最大,分别达18.40×103kg.hm-2和70%,尾巨桉3229的次之,分别为17.34×103kg.hm-2和50%,马占相思的最小,分别是13.49×103kg.hm-2和45%。厚荚相思和尾巨桉无性系3229的持水性能比马占相思的强。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南充市生态占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充市 2 0 0 2年统计数据 ,计算和分析南充市 3个城区 :顺庆、高坪、嘉陵的生态占用和生态承载力 ,比较判断南充市生态消费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结果显示 ,南充市三区 2 0 0 2年的人均生态占用为1.10 16 hm2 · a- 1 ,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0 .174 2 hm2 · a- 1 。南充市是生态赤字区 ,人均生态赤字达到了 0 .92 74hm2· a- 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年平均固碳量的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桉树林分碳固存的影响。【结果】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随着轮伐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由7a轮伐期的(75.81±5.12)t·C/hm~2增至13a轮伐期的(180.11±19.97)t·C/hm~2以及21a轮伐期的(192.08±16.50)t·C/hm~2,方差分析表明,13a和21a轮伐期的总生物量碳显著高于7a轮伐期,而13a和21a轮伐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轮伐期延长而显著降低,由7a轮伐期的(89.99±0.35)t·C/hm~2、13a轮伐期的(85.42±0.76)t·C/hm~2下降到21a轮伐期的(74.64±0.24)t·C/hm~2。7~13a仍是巨尾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迅速增长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由7a时的10.78t·C/(hm~2·a)迅速提高到13a的19.54t·C/(hm~2·a),增长81%;21a时巨尾桉人工林进入固碳能力下降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降至3.78t·C/(hm~2·a),固碳能力只是13a的19.34%。【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温度,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7.88%,而添加凋落物则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增加34.02%。(2)去除凋落物能降低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对照、去除和添加凋落物的土壤呼吸的年累积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9.51±0.12) t·hm~(-2)、(6.88±0.21) t·hm~(-2)和(12.70±0.53) t·hm~(-2),可见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降低27.66%,而添加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提高33.54%。(3)不同凋落物处理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程度的74.26%~94.28%。去除凋落物增加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而添加凋落物则降低Q10值。凋落物处理方式对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土壤呼吸产生了显著影响,证明凋落物对于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英罗港5种红树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远光 《广西科学》1999,6(2):142-147
用样带样方调查广西英罗港经树植物群落,以树种种群为单位,选取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秋茄(Kandelia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测定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径级平均木法,增加权重因素来测算林分生物量,以种群各组分的生物量除种群的平均树龄或组成(器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西北海市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蒲桃(Szygium cumini)、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闽楠(Michelia macclur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冠幅、生物量和碳储量情况,为该地区建立人工林优势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两年生的巨尾桉、红锥、海南蒲桃、香梓楠、闽楠、杉木、马尾松进行常规的群落调查,采用收获法收集各树种的根、茎、叶、枝,通过实验手段测定其生物量、含碳率、碳储量。【结果】巨尾桉冠幅为其他树种的1.7~8.6倍,高度为3.1~6倍,基径为1.6~3.6倍;巨尾桉生物量高达17.2t·hm^2,其次海南蒲桃为3.6t·hm^2,其余树种生物量较低;巨尾桉含碳率在所有树种中居于中间水平,碳储量为其他树种的6~30倍。【结论】在同龄树种中,巨尾桉的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人工林生态固碳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7.
化彬  蓝嘉川  招礼军 《广西科学》2018,25(2):212-216
【目的】了解南宁至友谊关(简称南友)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被的水文效应。【方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了8个不同地点的7种典型群落类型,对其植被枯落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三豆混播群落(S4)的枯落物蓄积量、吸水速率、有效拦蓄量均为最佳,分别为43.80t/hm~2、4 227g·kg~(-1)·h~(-1)、55.18t/hm~2,而木豆群落(S1)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最高,分别达到2 832t/hm~2、283.2%。【结论】三豆混播群落是南友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类型中水土保持效应最均衡的群落配置,具有良好的生态水源涵养及保持的功能,可推广种植,以维护边坡植被和土壤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不同种类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对9种金花茶花进行羟基自由基(·OH)去除能力、氮自由基(DPPH·)去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测定,并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茶多酚的含量,分析其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金花茶花的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中东金花茶(C.achrysantha)>武鸣金花茶(C.wumingensis)>崇左金花茶(C.chuongtsoensis)>龙州金花茶(C.longzhouensis)>普通金花茶(C.nitidissima)>天峨金花茶(C.tianeensis)>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不同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东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和10.21%;东兴金花茶花的含量最低,分别为2.42%和1.0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与其对·OH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总黄酮及茶多酚是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部分物质基础,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优质金花茶产品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肉桂幼林生物量与营养元素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对林龄1~4 年的肉桂幼林进行生物量及营养元素测定, 研究肉桂幼林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 (N、P、K、Ca、Mg) 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结果表明, 肉桂幼林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4 年生肉桂幼林生物量达到16 361.4 kg/hm 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9 284.5 kg/hm 2·a, 平均林分净生产量为4 090.4 kg/hm 2·a; 林龄增加, 树叶、树枝、树干的组成比例增加, 树根和干皮则呈下降趋势; 各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 其次是K 和Ca, P和Mg 最低; 各营养元素贮量在树叶最高, 树干最小; 85% 以上营养元素集中在树叶、树枝、干皮和树根中。  相似文献   

20.
The pollen flux in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is presented in one year's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rboreal pollen percentages are more than 65% and pollen flux is higher than 5000 grain·cm-2·a-1,while less than 2% and lower than 1000 grain·cm-2·a-1 for shrubby pollen,and less than 20% and lower than 3000 grain·cm-1·a-1 for herbaceous pollen for most samples at different heights. The pollen assemblage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samples under 8 m height where Pinus and Ouercus are dominant and followed by the few non-local pollen types,and Fraxinus percentages are high with a few non-local pollen types at 16 m to 32 m height as well as non-local pollen clearly increased at 40 m height. Comparisons between pollen assemblages and vegetation composition suggest that similarities are higher for pollen trap samples than for surface moss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