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的监测只能解决局部的监测问题,而综合整体且准确完全的监测结果必须依赖"3S"技术.3S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最具生命力的高新技术.本文从城市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来说明"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工程改变长江水文情势等导致生态环境改变的诱因,对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监测研究网络,内容包括水文水质、局地气候、土壤、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山地灾害、人群健康、河口生态系统等。介绍了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内容、组建、总体结构和特色以及三峡工程开工以来所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3.
廖剑波 《科技资讯》2023,(20):172-175
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河流生态环境也是人类生态文明的真实写照。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血脉”,河道环境监测是每个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无人机设备作业机动灵活,无论是河道全流域的周期性监测,还是特殊地区的定点全天候高频率监测,无人机航拍技术都能主动适应河道管理新常态的需要。该文针对当前河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辅助河道环境监管的方案,并结合相关实例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梁洁 《科技咨询导报》2014,(35):109-109
生态监测属于较为新颖的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生态监测意义深远。如何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生态监测法是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生态监测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监测法为切入点,在概述生态监测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监测法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生态监测法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策略,旨在说明环境检测中生态监测法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生态监测的概念,监测内容、方法,以及生物监测的基本情况。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植物、微生物密切关联,可以用于生态环境的监测。分析了土壤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监测、生态退化与恢复监测、环境污染监测、全球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土壤动物在未来生态监测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预警是维护绿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获得最为理想的生态环境数据是开展生态监测和预警的前提,而合理的采样点选择是生态环境监测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一种对采样点进行优选的方法,首先利用数据预处理技术对初始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利用基于改进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聚类,最后选出距离聚类中心最近的采样点作为优选采样点。整个处理技术简单有效,对于中小规模的生态环境监测采样点的优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前身是浙江省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于1980年, 2020年随着机构改革更为现名.中心为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全国环境监测网络中的一级站,也是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质管中心、应急中心和培训中心.近年来,中心开拓创新,积极发展,全方位提升监测能力,全力支撑环境管理各项目标的实现,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主战场充分展示生态环保铁军模范先锋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中兴 《甘肃科技》2010,26(17):84-85
生态灌区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理念指导下,以维持灌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修复脆弱的生态系统使其形成良性循环为目的,通过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灌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等多方面的生态调控关键技术措施,形成生产力高、灌区功能健全、水资源配置合理等生态服务功能最大的节水型灌区,是现代化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要求环境监测须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监测过渡和拓宽.该文主要从对生态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生态监测的含义,简述生态监测的内容,提出开展生态监测的建议,以期推动环境监测体系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浅评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中一个全新的概念,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本文阐释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现状,提出了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岛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明确区域生态安全重要地区,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提供基础和前提。以青岛市域尺度生态系统为对象,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综合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青岛市生态系统叠加影响,形成了青岛市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青岛分为“三区一线”,24个生态功能亚区,为制定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监测水体的营养状况和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连接三江源、祁连山、汾渭平原、华北平原等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主要以水质监测为主.受黄河特殊的水文条件和生境异质性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中一个全新的概念,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任务及特点、并结合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郑万田 《海峡科学》2008,(7):50-50,57
在莆田市建设生态城市、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监测需要大力发展生态监测、加大监测力度、提升监测手段,为促进生态莆田市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浙江省丘陵红壤区的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实例,在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期"因时制宜"地构建各阶段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设计阶段构建有乌龙山环境保护办公室监督设计单位、设计单位自我管理、咨询专家审核的设计阶段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施工阶段构建有乌龙山环境保护办公室通过招标管理、合同管理、环境监理、环境监测和承包商自我管理的施工阶段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运行阶段构建有业主有效维护和生态托管监测构成的运行阶段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整体优化和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监测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运用可比的和较成熟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地测定,为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质量深刻影响着全球变化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了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特征,本文以1993、2006和2016年的Landse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RSEI指数,对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RSEI指数可较好的反映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分异;(2)1993、2006和2016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31、0.38和0.45,对RSEI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后,发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差"等级居于主导地位,"优"等级等级急剧增加,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3)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MODS)内部生态环境较为稳定,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远大于变差的区域,生态质量变差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南部山区林地、水域、城市周边和部分耕地,生态质量变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绿洲内部及边缘。  相似文献   

18.
大同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和科学依据。在大同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利用GIS和RS技术,把大同市划分为5个一级、15个二级生态功能区,为大同市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要求以及江西省省情,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在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基础上,将生态景观、生态系统、生态子系统作为三级区划确定的生态学依据,将地貌作为控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并按宏观地貌区、重要流域和流域内区位进行三级区划单元划分,一共将全省划分为5个生态区、16个生态亚区和43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20.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及评估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压力不断增强.在分析其海岸湿地生态特性及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脆弱性为理论指导,以江苏盐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敏感、生态弹性、生态压力等方面构建了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盐城海岸湿地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