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3所高校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主动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有势力他人、机遇)、业余时间管理倾向(时间控御感、时间目的感、时间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时间混乱感呈显著负相关;2)被动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机遇)、业余时间管理倾向(时间控御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时间混乱感、时间效能感和有势力他人能共同预测主动拖延;机遇和时间控御感能共同预测被动拖延.  相似文献   

2.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Aitken拖延问卷(API)对5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时间管理倾向在自尊与拖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p<0.001)、-0.56(p<0.001),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p<0.001);2自尊对拖延没有直接作用,但可以通过时间管理倾向间接影响拖延,即时间管理倾向在自尊与拖延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80.4%.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1):113-116
为了探究心理弹性与拖延行为以及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Aitken拖延问卷,选取37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得分、焦虑和拖延行为之间两两呈现显著性相关,焦虑和心理弹性的计划风格维度相关性不显著,和其他维度都呈显著性相关,拖延行为和心理弹性的各维度呈显著性相关;心理弹性水平对拖延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焦虑在心理弹性和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直接预测拖延行为,也可以通过影响焦虑,进而间接影响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Atiken学业拖延量表和牛津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学业拖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2)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手机依赖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3)学业拖延在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Aitken学业拖延问卷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8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无聊倾向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无聊倾向、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相关;3)无聊倾向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水平,显著负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拖延水平;4)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无聊倾向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就动机、冒险倾向与控制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个体的控制源变量界定出两个维度,即内控和外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控制源维度与个体成就动机和冒险倾向之间的关系。数据支持了这3类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关系的结论。虽然成就动机与冒险倾向都程度不同地与个体的控制源特征显著相关,但其相关的程度和方式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控制源的两个维度与成就动机的两个倾向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并且从内控和外控特征都能够鉴别个体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的两种倾向;控制源与冒险行为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相对而言要弱得多,而且只表现为内控特征与冒险倾向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外控特征并不具有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人际信任量表(ITS)、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量表(IPC)为测量工具,对270名贫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尊、心理控制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自尊在对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295名(男177,女118)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篮球和排球比赛的运动员赛前情绪与训练满意度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大学生运动员赛前情绪与训练满意度特点,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训练满意度对赛前情绪影响作用较深或预测作用较强的依次是:躯体焦虑、自信、社会期待焦虑和个体失败焦虑。个人贡献、队友协作和成长进步对个体失败焦虑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自信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的因素包括民主行为、信心投入、队友竞争和队友协作;对社会期待焦虑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的是个人贡献和个人关怀;个人关怀、成长进步、队友竞争和日常管理对躯体焦虑都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果提示,使大学生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应以提高其自身满意度为重点、教练员满意度为保障、队友和组织管理满意度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大学生被试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信任量表为工具,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IE量表总分没有发现在年龄,年级和性别上的显著差别;男女生在信任量表上的得分显示,在总分和D分两项分别发现有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别;二量表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大学生内控性越强,信任程度、可依靠性和信赖度越高。大学生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且内控者比外控者有更高的信任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当下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疫情背景下,以遵守防疫行为准则为例,采用问卷法(被试805名)和实验法(被试105名),考察敬畏与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控制源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特质敬畏与状态敬畏对公众的风险感知、遵守防疫行为准则均有正向预测作用;风险感知在特质敬畏和特定情景敬畏条件下与遵守防疫行为准则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一般自然景观敬畏条件下,风险感知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敬畏与风险感知的关系受到心理控制源的调节,且在特质敬畏与状态敬畏条件下调节效果有所不同,但在外控倾向条件下,敬畏对风险感知的预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敬畏促进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促进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减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对预防施工安全事故至关重要。在施工团队中,班组长安全领导力有助于改善工人不安全行为,但工人与班组长在实际互动中常有焦虑、回避等负面心理,影响安全领导力对不安全行为的改善。该文以依恋关系作为施工团队成员个体间心理互动的影响因素,探究依恋关系在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和工人安全行为间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工人-班组长依恋关系测评量表”,使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对依恋回避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依恋回避会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显著负向影响工人安全行为;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对依恋焦虑有微弱的正向影响,而依恋焦虑对工人安全行为无显著影响。该研究从依恋关系的角度细化了班组长安全领导力的作用机理,并且揭示了安全领导力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在其发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前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归因方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教师职前拓展训练的100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职前拓展训练不仅使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从外控型转向内控型,而且使大学生善于将原因源归因于内部原因即稳定性的因素;性别不是影响教师职前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归因方式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态度、体育活动的次数及时间、活动形式、项目的选择、体育消费以及体育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行为。大学生体育行为由隐性体育行为和显性体育行为两部分组成,隐性体育行为对显性体育行为具有驱动、导向、支持作用,显性体育行为是获得体育效果的直接行动,并以体育成绩为中介,对隐性体育行为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检验运动员完美主义、自主和控制动机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的关系,并考察自主和控制动机在完美主义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3名青少年运动员的完美主义、自主和控制动机与体育道德取向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完美主义追求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完美主义担心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2)自主动机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控制动机对体育道德取向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3)自主和控制动机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体育道德取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不仅对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产生显著直接效应,同时还分别通过自主和控制动机对运动员体育道德取向产生显著间接效应。表明,持有完美主义担心的运动员更易形成控制动机,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消极的体育道德取向;而持有完美主义追求的运动员更易形成自主动机,从而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体育道德取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20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网络依赖问题,在网络依赖的程度上,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年级和生源地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对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开放性和责任心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大学生的社交情况对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责任心通过影响社交情况并进而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主动行为的作用机理。通过对24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挑战性压力源正向影响员工主动行为;职业使命感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主动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授权型领导正向调节了职业使命感与员工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授权型领导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职业使命感对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主动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更强。研究不仅拓展了员工主动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相应实证分析证据,也对企业压力管理及领导-成员关系管理方面实践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与成就动机和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成就动机量表(AMS)和心理控制源量表(IPC)为研究工具对3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避免失败和心理控制源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自我灵活性与成就动机和心理控制源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而自我刻板性与避免失败、机遇和有势力他人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大学生成就动机和心理控制源与自我和谐关系密切,即大学生成就动机和心理控制源对自我和谐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特大城市电单车出行持续增长的内在原因,采用意愿调查+行为调查(SP+RP)问卷在北京市开展数据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结合技术接受理论形成理论框架,选取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出行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6个心理潜变量,提出12条心理潜变量的作用关系路径假设,建立多指标多因果模型,分析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和心理潜变量对电单车通勤出行意向的影响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出行者的电单车通勤出行态度和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主观规范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个人月收入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是否拥有驾照对感知易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出行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均对电单车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通过出行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和出行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感知有用性是行为意向的最显著影响因素,其次是感知易用性;基于电单车的低出行成本和高出行便利性,通勤者对继续且经常使用电单车持肯定态度,也愿意向身边其他人推荐使用;自身能力和骑行技能对电单车出行效率起决定性作用,出行时间、路线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学生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的影响以及心理安全感、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对82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文化依恋与歧视知觉、认知闭合需求、文化适应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2)文化依恋、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文化适应压力,歧视知觉、认知闭合需求能显著正向预测文化适应压力,文化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3)心理安全感、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在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并且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研究表明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有显著影响,并且个体通过将文化作为依恋对象,可以激活其安全基地图式,产生心理安全感,通过保持较高的心理安全感,降低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从而减少个体的文化适应压力。  相似文献   

20.
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本心理需要、心理契约、组织创新氛围与研发类员工前摄性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然后运用调研数据、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对研发人员前摄性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契约在基本心理需要与前摄性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在基本心理需要与前摄性创新行为之间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