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傅山的书法风格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独树一帜"。傅山书法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是他在努力地刻意地追求"丑""拙"的审美观。文章以详尽的事实证明: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真正原因是缘于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在清初书坛,傅山是第一个举起反叛大旗的先驱者。傅山的追随者,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曰实践派,一曰理论派。  相似文献   

2.
在曲靖地区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中,书法艺术是地乡文化传统风格渊源最深的艺术品类。新时期书法艺术创作的振兴,不仅产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培育了众多书法新秀,而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格与流派。从《爨乡书法作品集》所载数十位作者的上百幅作品看,大略可分为传统功力派、爨体流派、先锋派和才情派。这四个风格流派的相互切磋与共同发展,为当代爨乡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唐代大草书家怀素的书法形成原因的分析,指出中国草书家的艺术精神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悲剧精神”即“酒神精神”,他大量存在于中国文人的思想深处,并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精神雄逸刚健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代书坛较为混乱,彼此混淆不清的现状,文章试作重新整理归类将其分为以下流派:传统书法、类书法、现代派书法、学院派书法。此四类书法的四个分支,彼此呈并列关系 ,其中传统书法又分为:传统派、新古典主义、创新派。同时,对各流派间的分界做了初步界定。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艺术样式和风格,书法艺术也是如此。从中国传统文人的思想基础、书法史的自我演进过程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儒道思想是明末清初雄强书法风格出现的思想基础,书法文化系统的自我演进是其出现的文化生态因素,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环境是其出现的催化剂,书法幅式的改变则为这种书风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由于汉字的字形与意义的直接关联,以及汉字在书体演变中呈现出的丰富形式,使得汉字字形能够超越符号,从而转化为艺术形式.书法的形式不是经过了美化的视觉符号,而是充满着自由性和创造性的视觉图像,其中不仅仅具有汉字原本的抽象含义,而且饱含了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思想.字形是书法艺术不可忽略的基础,而书法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文字符号的形式,是对符号的超越,从而由实用性的视觉符号成为艺术性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7.
“书法创新”这个词,已为当今书坛广为议论的中心,一大批书法工作者、爱好者都热衷于这一创举,也曾经出现一批有份量的论文和有水平的作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但在成绩的背后,尚有不足之处,急待探讨和改进。诸如创新的方向问题,有的媚外,有的创怪,形形色色等。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究竟向何处去,令人担扰。现就我一管之见,提供专家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质技巧,积淀了数千年中国传统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化精神。从民族化的角度审视书法艺术的传统特质,理解其与华夏化的密切联系,可以提高广大书法爱好的化素质和美学修养,促进书法创作和书法审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法在发展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帖学到碑学,多少年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直至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提倡碑学,为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书法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随后,沈曾植在书法创作中提倡了碑帖结合,这为当代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他既能扎根传统,学习古人,又不为传统所束缚,大胆地革新创造,从而形成自己的书风。这是他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王铎在中日书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启功书法艺术继承传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存在技法单调、境界狭隘等不足。当今“启功体”泛滥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多方面的问题,如启功书法的简单易学,大众书法审美鉴赏能力的退化,现代文明的审美感官化以及当今学术批评态度等。表明了中国书法传统审美能力的退化,现代社会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瓦当是我国古代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建筑材料,汉代文字瓦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瓦当文字书法极具特色,富有创造性,在用笔上随心所意,线条挺劲浑厚,字体有从简的趋势,简化了结构,在布局上巧妙安排,匠心独具,这些特点对后世的书法创作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代书法"尚意"的思潮,是一代文宗欧阳修、蔡襄和苏轼等人引领下形成的。蔡襄的书法和理论作为中国传统书法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然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学界在研究蔡襄的诗和书法时有"论者或不然",或认为"宋四大家"的书法是蔡京而非蔡襄等悖论。现根据史料,让我们以今人的眼光对蔡襄的书法进行整体的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赵体”书法流传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赵孟頫上承晋唐、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于他本是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在气节问题上屡屡为人诟病,其书法风格也被贬斥为“奴书”、“骨软字媚”。然而,从书法艺术角度客观评价,赵孟颊的书法道美俊逸,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公共关系原理在文献采访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共关系原理的艺术性和应用性出发,探讨了文献采访与公共关系的互动性,阐述了文献采访系统中融入公关实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的形象,就是通过笔法、墨法、结字和章法的有机配合,对汉字素材进行想象加工而显示的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艺术美的汉字新形象;书法艺术的美学内容,是其对客观事物美的特征做了创新性的概括和反映。书法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理念:凡是一种有气势、有力量的物象才是美的。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表现在具有内力美,而这种美是通过想象可感知的。同时,书法艺术形式美还具有明显的情意内容和社会内容,既是个性审美理念的集中反映,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画虽中道分途,各自独立,然同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老庄“哲学的深刻影响,最终形成了共同的美学思想.“书画同源“的完整意思应当是“同宗同源,同笔同法、同美同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设计元素,列举了设计元素在具象上的直接引用和抽象上的意境升华。对书法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进行探讨,同时对应论述设计中的设计规律。关注书法艺术所涵盖的“中国精神”,将中国书法艺术所携带和体现的“中国精神”融入当代设计语言中,探讨其与设计的关系,这也是对中国艺术设计文化做出更新层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对中文书籍封面设计而言,书名汉字字体的运用自然是设计的关键一环。作为以中文书籍为主要设计对象的书装设计者,对汉字字体的理解理应较一般人有更全面、更深刻乃至更独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