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仙游人蔡襄是北宋有名的贤臣,不仅在北宋的改革事业中曾有过突出贡献,他还在书法、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蔡襄是福建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全才,学术界应对这位先贤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福建仙游人蔡襄是北宋有名的贤臣,不仅在北宋的改革事业中曾有过突出贡献,他还在书法、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蔡襄是福建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全才,学术界应对这位先贤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所尊奉的"构思论"书法创作观并不符合书法创作实际,我们对"意在笔前"、"成竹在胸"等书画文艺理论存在误读误解的情况。书法创作是一个自动化生成过程,而不是对事先构思好的艺术形象进行简单的复制加工的过程。当代书法创作要集体摆脱"做"书法的尴尬境地,实现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人性的张扬,就必须走出"构思论"的阴影,回归书法的自动化生成的汉字"书写"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蔡襄与蔡京是中国书法史上两个具有比较典型反照意义的人物,两人都有很高的书法造诣.但由于政治观点和道德人格各异,导致了他们在文化性格和历史评价等方面都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本文拟就其道德人格和文化性格上的差异,论述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兼论书家的书品与人品.  相似文献   

5.
针对陈方既关于书法美的本质的观点进行商榷,并提出"书法是一门艺术,应该具备艺术的基本属性,书法美是一种艺术美,必然符合艺术美的本质特征;书法美的本质在于充分利用书法的特有元素表现出形式美的悦目和内容美的赏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在发展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帖学到碑学,多少年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直至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提倡碑学,为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书法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随后,沈曾植在书法创作中提倡了碑帖结合,这为当代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杨忠 《科技咨询导报》2009,(16):168-168
在高等院校书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状况,即只注重书写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书法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致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出现缺失。因此,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究高校书法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素质、能力、技能"三为一体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书法人才。  相似文献   

8.
惯称“宋四家”之“蔡”本为蔡京,后易为蔡襄,综合考察蔡襄跻身“四家”的成因及其本身书法艺术特色、成就,蔡襄名列“宋四家”是有其应有的价值意义的。对蔡襄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由此也可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活节奏变快,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寻求健康养生是人类维系生命的必需。书法作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可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而且还有助体质锻炼,减少疾病,有益健康;可以调节身心,使人心境恬淡,提高自身修养,生活过得更加充实,起到修身养性之目的。本文从书法的文化内涵、凝神与聚气功效等方面阐述了书法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从而得出书法是健康养生的"功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农学家,也是一个关心民瘼、情深意密的诗人。从蔡襄"文以道为本"的主张,以及其诗歌与"白体"、"西昆体"和"晚唐体"三大宋初诗风的关系,可以看出蔡襄诗学思想主要受韩愈影响。其诗歌创作博采众长,对于颇为后人诟病的宋初三大流派都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11.
析北宋名臣蔡襄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清道粹美的风格特色。指出蔡襄诗歌最具宋诗特色,是闽中最早确立宋调的诗人。  相似文献   

12.
过去,对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当指蔡襄还是蔡京,很是疑惑,直到现在还有一种很有影响的说法是宋四家中的蔡本是蔡京,后人因“恶其人品”而使同姓的蔡襄得以近攉选,如按此说,蔡襄名到宋四家,则纯是侥幸了。  相似文献   

13.
"虚实"作为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诗文、小说、戏剧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创作中。对于文学而言,这一方法涉及到创作中的题材处理、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的描写塑造及意境的创造等。"虚实"方法的运用也关系到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在今天的各体文学创作中,"虚实"仍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法。对此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当代文艺理论的深化、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经"书同文"、"焚书坑儒"之后,楚简书法名亡实存,以其成熟的书写性、丰富的笔法、自觉的审美追求、发后继书体之先声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暗中向汉代书法递交了关键一棒。其后经汉代四百多年的发展,篆、隶、楷、草、行五种书体全部创立完毕,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读帖论     
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同时又是把握经典最有效的方法。而读帖既是临摹的基础又是事实上的临帖,更是游心养眼怡养性情继承传统的最佳方式。读,同时也是用"心"在"临",而临,则是以"手"在"读"。摹帖,看似简单却功莫大焉,是对读与临的应证和巩固。读帖的内容和范围远比想象的更深广。泛览固其必要自不待言,本文主张精读。强调一种研究型的全方位的综合把握,是接着孙过庭《书谱》的话继续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书法的法则为核心,用直观的图表对书法进行了详实的解释,主要着重于书法的"三法",即笔法、字法、章法。对其分别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以期为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从对于书法的感性的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的思考阶段,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艺术中舞蹈、诗词、书法和绘画同属于一种文化思维系统,各有其韵律美的规律,且彼此之间有许多共性,在艺术表现元素里所表现出异质同构的韵律之美,与中国画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产生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气韵"在中国画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舞蹈、书法、诗词韵律美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韵律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北魏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阶段,形成了颇具时代特点的书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积极推扬、倡"尊魏卑唐"之论。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对康氏所概括的"魏碑十美"给予阐释,二是对其所分的"十六宗"予以辨析,三是对方圆笔法进行论述,旨在推进北魏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一门以汉字结构为造型依据的艺术。它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线,所以人们又称书法艺术是线的艺术。当今许多人在学习或欣赏书法这门艺术时,总感到抓不住要领,似乎书法是一门很难懂的艺术。这是由于书法研究领域里,人们常常忽视了对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中“线”这个最基本因素的研究所带来的结果。 本文拟就书法艺术的基本语言——线的最初意义作一个分析,解开书法的神秘面纱,以便更好地指导书法学习和欣赏。  相似文献   

20.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