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催化裂化汽油铜片腐蚀合格是重要的国标之一 ,但由于将重油作为催化裂化原料而使部分催化裂化汽油铜片腐蚀不合格。采用国标试验方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探讨了单一硫化物及汽油的铜片腐蚀现象并对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 ,油品中某些活性硫化物可产生铜片腐蚀 ,但不同的硫化物产生腐蚀的程度不同 ;汽油中由于存在某些活性硫化物 ,如元素硫或多硫化物 ,从而产生铜片腐蚀。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新一代的汽油铜片腐蚀抑制剂UNOP 2 ,并对其抑制汽油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UNOP 2油溶性好 ,抑制汽油铜片腐蚀性能优良 ,且不影响催化裂化汽油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2.
液化石油气(LPG)中极少量的硫化物会对铜质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影响LPG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因此研究LPG中硫化物对铜腐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了LPG中不同含量的羰基硫、乙硫醇及硫化氢对铜片腐蚀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究了这3种硫化物对铜片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当LPG中羰基硫和乙硫醇的含量为20 μg/g时开始腐蚀铜片,硫化氢的含量为5 μg/g时开始腐蚀铜片,随着硫化氢含量的增加,腐蚀程度加剧;当3种硫化物的含量为20 μg/g时,铜片均出现明显的腐蚀产物,腐蚀以局部腐蚀为主。羰基硫和乙硫醇的腐蚀产物中含有机化合物成分,硫化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无机物Cu2S和Cu2O;羰基硫对铜的腐蚀过程为铜原子与羰基硫中的硫和碳成键,形成羰基硫化铜,或者铜原子与硫成键,形成缔合后的复杂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TS-1型精脱硫剂用于液化石油气常温液相精脱硫工艺的脱硫效果及脱硫前后液化石油气对铜片的腐蚀情况。结果表明,TS-1型精脱硫剂能够有效地脱除液相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化物,减小硫及硫化物对铜片的腐蚀,并且部分样品能彻底解决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不合格问题,且脱硫工艺简单,运转费用低,可广泛用于液化石油气常温液相精脱硫。  相似文献   

4.
李长春  郭莉 《甘肃科技》2000,16(2):15-17
1前言兰州炼油化工总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汽油脱硫醇部分原设计采用Merox两步法即液—液抽提氧化法汽油脱硫醇工艺。从1996年10月开工以来 ,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抽提段汽油带碱严重 ,致使抽提塔被迫停运 ,只开混合氧化塔 ,汽油质量不合格。(2)磺化酞菁钴催化剂消耗大。(3)汽油腐蚀不合格 ,博士试验不通过。产生上述三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硫醇及总硫含量增加 ,特别是大分子硫醇含量增加。Merox液—液抽提氧化法脱硫醇两种基本方法 ,只适用于对RSH含量不太高 ,硫醇分子量不太大的汽油脱硫醇。…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反和流化床评价装置对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的性能及其对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裂化脱硫活性和硫化物裂化选择性 ,在保证汽油较少裂化的情况下 ,可脱除 5 0 %以上的硫化物。此外 ,汽油经裂化脱硫后 ,烯烃含量降低 ,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增加 ,汽油的辛烷值增加 1.2以上  相似文献   

6.
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微反和流化床评价装置对汽油催化脱硫化剂的性能及其对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裂化脱硫活性和硫化物裂化选择性,在保证汽油较少裂化的情况下,可脱除50%以上的硫化物,此外,汽油经裂化脱硫化,烯烃含量降低,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增加,汽油的辛烷值增1.2以上。  相似文献   

7.
FCC汽油中硫分布和催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的FCC汽油中的硫含量、硫分布及硫化物的种类进行了分析。该汽油中的硫含量高 ,且 90 %的硫都集中在占 65 %的 10 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采用配有PFPD检测器的色谱分析了 10 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硫化物的种类 ,结果表明 ,近 90 %的硫化物都是噻吩类化合物。对不同的汽油脱硫方法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全新方法 ,并开发出了具有显著脱硫效果的脱硫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FCC汽油中硫分布和催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的FCC汽油中的硫含量、硫分布及硫化物的种类进行了分析。该汽油中的硫含量高,且90%的硫都集中在占65%的10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采用配有PFPD检测器的色谱分析了100℃以上的汽油馏分中硫化物的种类,结果表明,近90%的硫化物都是噻吩类化合物。对不同的汽油脱硫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全新方法,并开发出了具有显著脱硫效果的脱硫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GC–PFPD)对俄罗斯原油常压渣油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后,所得液相产物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含硫化物以噻吩类、苯并噻吩类、二苯并噻吩类为主。采用不同的平均校正因子对催化汽油和柴油馏分中的总硫及主要硫化物含量进行分析。考察了催化裂化反应中剂油比及温度对催化汽油和柴油中总硫及主要硫化物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在正辛烷中添加不同量和不同种类的硫化物为模拟体系,介绍了萃取一光化学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硫化物工艺,探究了该工艺的脱硫机理,并建立了脱硫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方程为(-rA)=dcA/dt=0.4352cA-462.28, Ea=16.9kJ/mol, k0=1.19。并通过3种FCC汽油的萃取-光化学脱硫的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程适用于1#FCC汽油和3#FCC汽油;对于2#FCC汽油,由于其烯烃含量比较高,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Open-circuit potential measurements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verse crevice corrosion phenomen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corrosion products. With the aid of these techniques, the existence of reverse-crevice corrosion in copper was verified, i.e., while the surface of a crevice was corrosion free, the outside surface of the copper was attacked. Th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is phenomenon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hases, and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the corrosion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Raman spectra showed that copper and Cu2O were found in the crevice, while CuO, Cu2O, and CuCl2 were the corrosion products on the bold surfac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a hypothesis relating to the three phases of reverse crevice corrosion has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铜扁线连续挤压气泡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铜扁线气泡缺陷的研究,找出了气泡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上引无氧铜杆中的气泡、杆料表面被氧化或污染、腔体堵头发生轻微变形带入的空气、运转工作间隙不合理问题带入气体等.针对产生气泡原因,采用低温熔炼、扩展模、用防尘布包裹、更换挤压轮密封圈、按工艺规定调整工作间隙至规定值等具体解决措施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新型铜酸洗缓蚀剂烷基苯并咪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失重法测定了两种烷基苯并咪唑在0.5 mol/L H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铜表面的腐蚀情况;通过吸附等温式和计算吸附自由能,分析了盐酸溶液中烷基苯并咪唑在铜表面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新型铜酸洗缓蚀剂烷基苯并咪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失重法测定了两种烷基苯并咪唑在0.5 mol/L H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铜表面的腐蚀情况;通过吸附等温式和计算吸附自由能,分析了盐酸溶液中烷基苯并咪唑在铜表面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对铜合金带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水平连铸是目前生产铜及铜合金带材的重要工艺。主要从国内外水平连铸技术的发展历史、水平连铸设备、水平连铸的生产工艺流程、结晶器的基本结构和水平连铸的优点等方面对铜板带的水平连铸进行了论述与介绍。并且重点分析了铜合金板带坯在凝固过程中产生表面凹坑、气孔、晶粒不均匀、边部裂纹、反偏析、缩松等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有效预防了缺陷的产生,提高了带材的成品率,延长了结晶器的使用寿命。并对铜板带水平连铸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咪唑化合物作为铜的盐酸酸洗缓蚀剂的QS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失重法研究了12种咪唑化合物30℃时在5%盐酸中对铜的酸洗缓蚀性能,用Hyperchem程序中PM3半经验量子化学方块计算了这些化合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讨论了量子化学方法在本研究中的成功与局限,采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法研究了缓蚀率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咪唑化合物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咪唑化合物的缓蚀率与分子的分配系数lgP、咪唑环上的净电荷密度之和Qring以及咪唑化合物的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X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借助透射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系统,对含铜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及在0.01mol/LNa2SO4 0.01mol/L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并分析了Cu对ULCB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铜试样(wCu≥1.0%)经淬火后形成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试样经低温400℃时效处理后,ε-Cu相析出很少,基体组织中的缺陷大大减少,耐腐蚀性能得到改善.当时效温度升至600℃时,析出的ε-Cu颗粒粗化且数量增多,与基体组织形成腐蚀微电池,导致腐蚀电流增加,试样耐腐蚀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弧熔炼与去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铜.用XRD、SEM分析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研究去合金化中的腐蚀液种类、腐蚀时间以及腐蚀温度等腐蚀环境对纳米多孔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溶液中自由腐蚀去合金化可得到孔结构均匀的纳米多孔铜;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孔结构有显著变化,腐蚀3h后得到纳米多孔铜孔结构呈蜂窝状,腐蚀10h后得到双连续结构的纳米多孔铜,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孔径增大且孔壁逐渐粗化;随着温度升高纳米多孔铜双连续结构的孔径逐渐增大,45℃时则形成纳米颗粒聚集的孔结构.通过调整去合金化工艺,厚度约1mm的Mn-Cu薄片在0.3mol/L HCl溶液中,于35℃腐蚀10h得到的纳米多孔铜呈均匀的三维网络状结构,平均孔径尺寸约150nm.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宏观多缺陷问题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研究,利用一组含夹角为22.5°的两条穿透裂纹的铜片试件,在循环拉伸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试验,发现一个新的现象:裂纹的扩展总是发生在左侧或右侧裂纹的外侧;这个现象超出了经典的疲劳裂纹萌生的基本理论,也无法用经典的应力集中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