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电视媒介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建构,表达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种种期待,以及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想象和叙述。性别陈规下的女性类型主要有贤妻良母、职业女性和作为娱乐消费形象出现的女性,表现出性别不平等的角色定型现象。这种媒介所建构的女性单一形象对女性意识的提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加强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反省,是消除电视媒介中的性别歧视、改变传统角色定型,推进两性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两性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男女不平等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女性对于两性和谐关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女性必须首先定位好自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推进两性和谐关系的建构。女性写作特别是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写作就为之提供了范本。具体而言:首先,女性不能忘记自己的性别,与男性同化而陷自己于雄性化式的扭曲;同时,女性又不能陷入性别本质主义,远离男性,斩断与男性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在许多领域具有独特的性别优势,而正确认识并发挥女性的性别优势,为海西建设服务,这是持续推进海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社会性别的视角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及原因的分析,指出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对于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的一定限制,进而基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了有关农村女性劳动力如何有效流动的现实思路,以期促进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庭美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而女性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积极开发女性潜能,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变革和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冲击,使得中国知识女性处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境遇当中.这必然会使得女性对自身的生命存在以及意义加以思索,是追求女权主义的颠覆性的平等还是仍循规蹈矩的接受传统的性别哲学?这不仅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它也牵扯着整个社会或是说整个人类的文化.从知识女性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与自身角色的定位进行阐述,力图能够构架出一个女性性别哲学的粗略框架.  相似文献   

8.
吴翌晖 《科技信息》2009,(30):I0242-I0243
性别意识形态一直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思想并影响着我们观察体育、参与体育和思考体育的方式、方法。与其它社会领域一样,男性在体育领域中一直都拥有特权,男性占统治地位,以男性为标准,以男性为中心 而女性参与体育则一直处于落后,被限制的地位。文章客观分析了当前主流性别意识形态及其对妇女平等参与体育的影响,从性别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妇女参与体育不平等现象的意识形态根源,并为实现女性平等参与体育提出了改变男性概念、改变女性概念和改变体育实施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孙立华 《科技信息》2007,(16):186-186
构建和谐社会为高校女性平等参与社会建设、共享和谐成果创造了广阔空间,高校女性应该不负时代赋予的尊严与机缘,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家庭和谐,立足岗位职责、促进校园和谐,履行应尽义务、共建社会和谐,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自己,为推进和谐文明的社会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莱辛的性别立场一直是有争议的论题.殖民主体是性别化的,《野草在歌唱》揭示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凸现了下层白人女性游移的个人欲望及压抑这种欲望的艰难历程,呼唤着女性的权利及主体意识的提升,明白无误地发出了对传统“白色”男性文化的抗议之声,强调了社会性别因素在改造种族政治中的重要性,潜藏了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手段之一.体育工作应为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添砖加瓦.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男女不平等关系的产生及长期存在不仅取决于两性物质生产力的不同,更取决于两性精神生产力的差异。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观念作为两性精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决定和影响着男女不平等关系的长期存在。解放和发展女性精神生产力,不断提高女性的平等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实现男女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女性图书馆员的成长与性别超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网络环境下,女性图书馆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再加上网络环境下的性别模糊化,必将跨越性别歧视的鸿沟,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女性的自我性别意识也有所提升,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女性保留着传统的性别观念,本文将从当代女性存在的传统性别意识现状出发,分析原因,从矫正女性自我认知中的偏差、进一步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确立具有操作意义的女性新价值标准,提高女性个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层次等四个方面提升当代女性自我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颖 《科技信息》2011,(36):317-3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步提高到与男性平等。在性别平等问题上,体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对女性地位的变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奥林匹克的角度,以女性历史上参与奥运会的艰难历程,以及女性体育运动的兴起、兴盛对女性的影响,揭示奥林匹克在女性地位的发展变化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一书融合了女性主义的视角、后殖民文化研究的立场和解构的、叙事学的方法,将文学解读之中向来被遮蔽住的“性别意识”揭示了出来,细致地梳理出一条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成史与变迁史,同时也细致分析了文学创作之中有意无意的性别意识在文学形象塑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女性干政现象无法避免性别意识的作用。男权社会通过王位继承制度、不平等的性别观念、失衡的社会地位等把女性驱逐出政治领域。男权体制对女性干政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同姓分封、大臣牵制、甚至杀母立子、殉葬等。但仍无法杜绝这种现象,武则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武则天打破男权樊篱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个人素质,阅历丰富;高宗授命,名正言顺;利用矛盾,坐收渔利;异域胡风,浸润影响。女性干政的现象虽然在特定时期出现,但从没改变女性的附庸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性的福利状况从建国5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在分配资源时,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处于劣势地位,而社会性别成了这种差异的重要依据。在对福利涉及的各个领域中女性福利的进步以及与男性依然存在的距离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用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对性别与福利安排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米环  李国强  雷宗怡  李宏印 《科技信息》2010,(30):I0034-I0034
研究认为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必然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根据农村体育人力资源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程度,探索了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社会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妇女发展的程度已成为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形象的重要标志。大连女性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大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连女性在和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旨在促进大连女性和谐发展,让她们为建设和谐大连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