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双联变频空调系统建模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联(一拖二)变频空调系统由于两蒸发器间各参数的相互影响,使得它的运行特性较复杂,表现极强的耦合性,通过采用分布参数法并引入两相流理论,建立起以双蒸发器,电子膨胀阀、压缩机为一体的双联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对双联变频空调系统稳态特性及双蒸发器间耦合并系进行仿真研究,为双蒸发器的优化设计,控制及节能手段的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温州发电厂相机凝泵变频改造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坚 《科技信息》2010,(17):J0205-J0206
发电厂中机组各系统随着机组负荷的变化,各种系统参数随工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为了实现准确地控制,采用控制闽门或挡板开度的方法,人为增减阻力,使大量能量损失在阀门和挡板上。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日渐成熟,可以实现根据电动机的负载特性来调整泵与风机的转速来适应压力流量等参数的要求,从而具有明显的节能特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直接转矩控制在异步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然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了基于DSP的直接转矩控制变频系统仿真模型,得到相应的仿真结果曲线.设计了以TMS320LF2406 DSP为核心的变频调速硬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交流变频调速系统模型未知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该方法采用双神经网络结构,通过引入一个神经网络辨识器来逼近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代替真实系统,另一神经网络作为自适应控制器以改善控制性能.系统仿真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特别对于系统结构不确定、参数时变或含非线性因素的交流调速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准确的房间冷负荷预测是空调运行过程节能的基础.首先,根据房间能量平衡方程,通过分析供冷量、冷负荷和蓄热量的关系,提出调温模式下房间负荷预测模型;然后,利用频域分解法实现蓄热计算,应用深度循环神经网络实现温度恒定条件下冷负荷预测;最后,综合温度变化下的蓄热量和温度恒定条件下的冷负荷预测,得到调温模式下房间冷负荷预测值.为提升深度学习算法收敛速度,在深度循环神经网络反向传播修正参数的过程中引入了高斯-牛顿法-LM (Levenberg-Marquardt)法自适应切换的学习算法.仿真实验和实测实验均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房间逐时负荷预测.本方法实现了调温模式下房间负荷需求的快速精确计算,可用于实现建筑被动热储能的定量计算,同时为整个电网需求侧直接负荷控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交流调速系统中,调速精度较好的一种是变频调速,但变频调速由于交流机的特点,转矩控制困难,在交流机控制系统中,要想用古典控制理论来综合是不易办到的,所以我们采用变结构恒转差控制,把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化成一个典型非线性系统,结构简单,用非线性仿真方法进行调节器参数优化选择,经过多次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背压控制EGR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由排气再循环阀和背压转换器组成,具有闭环反馈控制特性,保证汽油机在低负荷和全负荷时下进行EGR,在中高负荷区域则EGR流量随负荷增大而增大,给出了EGR流量的计算公式,计算了该系统的结构参数对EGR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转差频率控制是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转矩控制的重要方法,本文从讨论转差频率控制原理及转差闭环高速系统的控制结构出发,研究了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工程简化及电压型变频高速系统转差闭环控制的动态设计问题,提出了类似直汉高速系统动态设计的工程设计方法,经仿真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背压控制EGR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由排气再循环阀和背压转换器组成,具有闭环反馈控制特性,保证汽油机在低负荷和全负荷时不进行EGR,在中高负荷区域则EGR流量随负荷增大而增大.给出了EGR流量的计算公式,讨论了该系统的结构参数对EGR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增益调整型模糊PID控制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切泵时由于被控对象参数变化而导致的常规PID控制器控制性能变差,甚至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系统误差及其变化率实时调整PID参数的方法;设计了增益调整型模糊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实现常规PID控制器难以实现的变对象参数控制功能,降低对多台水泵参数一致性的要求,增加多泵组合系统的灵活性。仿真和实际运行表明,系统切换变频泵时该控制器对水压的超调量和系统振荡均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一种典型的汽车空调系统蒸发器总成的流场进行了CFD数值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原蒸发器制冷剂流道结构的设计缺陷,提出了改进蒸发器芯体制冷剂流道结构,从而提高系统制冷量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相比,CFD分析的蒸发器出口平均温度的误差为7.5%,蒸发器总成进出口压降的误差为3.5%,表明该CFD模型可完全用于工程实际。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根据CFD分析结果改进蒸发器结构后的空调系统制冷量提高了8%.  相似文献   

12.
负荷估计是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的关键一环,人员移动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建筑空间人员负荷难以准确估计,导致现有控制策略控制效果欠佳,系统响应不及时,滞后性大,造成能源浪费以及建筑内部环境热舒适性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群密度估计的空调末端及新风量分级控制策略.首先,采集建筑空间图像信息,建立多列卷积神经网络人群密度估计模型,获取人员数量及动态分布,计算人员实时负荷;其次,引入人员负荷控制因子,提出空调分级调控策略,实现空调末端及新风供给.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够更好地维持建筑内部热环境稳定,系统响应速度更快,具有较好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岗亭空调占地及冬季空气源热泵适应低温环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在外壁面涂有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材料的亭壁蒸发器,以吸收太阳能和室内外空气的热量的策略.应用制冷系统热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亭壁蒸发器数学模型,提出复合对流换热系数的概念.基于Matlab软件对亭壁蒸发器建立仿真程序,进行实验验证,并分析太阳能辐射照度、环境温度及结构参数对亭壁蒸发器运行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亭壁蒸发器的运行工况;太阳辐射照度对亭壁蒸发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种由2个吸附/解吸真空腔和1个蒸发器热管工作真空腔组成的新型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吸附床的热力性能及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制冷机表现出了独特的运行特性,吸附床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热力特性,系统运行采用了一种新的高效吸附制冷循环方式;系统运行的回质过程增大了循环吸附量,提高了制冷机对低温热源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应用R404A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布参数法,对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的空调侧和冷藏侧蒸发器建立了数字模型,开对新型混合制冷剂R404A在空调和冷藏2种工况下的换热和流动情况与R22和R134a进行了模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空调和冷藏工况范围内,R404A在两蒸发器中的换热量仅略小于R134a而明显高于R22,制冷剂侧压降虽然大于R22,但却比R134a小很多.在双蒸发器冷藏车制冷系统中,R404A表现出换热性能好、压降小的特点,兼有了R134a和R22的优点,并能够适用于比R134a更低的冷藏温度。  相似文献   

16.
通信基站通风冷却技术的联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现有的风机空调联动控制策略的不足之处,提出新控制策略.模拟实际基站构建了实验房,按照新控制策略开发并安装了通风控制系统.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运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保证室内设备运行环境的基础上,避免了风机空调用电的浪费,进一步降低了机房环境控制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17.
针对极高环境温度下单级空调制冷系统运行中存在着的诸如压缩机的压缩比大,换热器热负荷大,性能系数小以及经济性差问题,采用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和一组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级制冷系统对单级制冷系统进行改进,使压缩机制气温度降低了10℃(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 却)或20℃(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符合排气温度的要求,同时性能系数提高了15%,因而使压缩机功耗降低,达到了提高单位工质的制冷量并使性能系数最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分析制冷空调系统运行性能和合理确定融霜周期,需要研究蒸发器表面的结霜过程和霜层厚度的变化过程.根据传热传质过程基本理论和相关的经验公式,建立了蒸发器外表面水蒸汽传质及霜层生长过程数学模型,对某类翅片管式蒸发器外表面结霜过程及霜层厚度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外界参数变化对结霜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一台由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内燃机车司机室空调样机,该样机的空调系统采用具有蓄冷装置的固体吸附式单效制冷循环,以沸石-水为吸附工质时,吸附时间长于解吸时间,解吸时的供冷由蓄冷器的放冷来实现。对样机在实验室工况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吸附器的温度变化,制冷功率变化和系统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该样机节能环保,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可以满足机车驾驶室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