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提高延迟焦化加热炉能力及延长运转周期的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渣油在延迟焦化加热炉加热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炉管结焦位置和原因,提出了延迟焦化加热炉进料流程优化方法和“双点二级”注水技术,来提高加热炉处理能力及延长运转周期。  相似文献   

2.
对于延迟焦化加热炉除焦剂的研究和应用,需要了解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延迟焦化技术的原理。从而探究在延迟焦化加热炉中结焦的原因,并且分析结焦的种类和危害,从而明确除焦的措施。该文就浅谈延迟焦化加热炉除焦剂研究及应用。炉管结焦会影响加热炉的正常运行,加热炉又是焦化最为核心的设备之一。通过工艺改进法和添加化学助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付金 《创新科技》2014,(2):52-53
加热炉是延迟焦化装置的核心设备,中部某炼厂延迟焦化加热炉存在燃料气单耗偏高的问题,通过对燃料气单耗影响因素原料性质、分馏系统和炉管结焦的分析,并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业P ID控制器不能很好兼顾抗干扰性与鲁棒性的缺点,将预测函数控制(PFC)与P ID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具有PFC-P ID控制结构的新型预测函数控制器并成功地应用到工业焦化加热炉炉膛压力的控制中。由于其控制策略实现了目标和控制的分层,因此其控制效果要优于仅存在P ID控制的情形。实际工业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Maxiconv8000型抑焦增液剂在延迟焦化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装置生产周期、提高液体收率、增加经济效益,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使用了Maxiconv8000型抑焦增液剂。结果表明,在装置操作条件稳定,注剂量为70 /g时,焦炭和干气的产率分别降低0.39%和0.93%,轻质油收率和总液体收率分别增加了0.67%和1.32%;加热炉炉管表面温度大幅下降,加热炉炉管压降减小,有效地减缓了加热炉炉管结焦。  相似文献   

6.
基于Labwindows/CVI和模糊PID算法的流化床温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流化床加热炉传统控制方法落后,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对流化床加热炉的温度进行控制,实现了PID参数自整定,提高了控制精度、效率及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利用Labwindows/CVI设计了上位机的人机界面.实际运行表明,加热炉内温度稳定时的误差变化幅度小于0.3℃,满足一般流化床加热炉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钢坯加热炉普遍存在的炉温控制精度低,能耗大等难题,文章根据仿人智能控制原理,利用钢坯加热过程的动态特征对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模态划分,不同模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钢坯加热炉炉温的多模态控制.最后进行了MATLAB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钢坯加热炉采用多模态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克服加热炉温度惯性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服加热炉炉温的惯性是炉温控制系统的难点,本文介绍了在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中采用分时周期采样与P.I.D输出限幅的方法克服加热炉炉温热惯性。  相似文献   

9.
“焦化炉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研究”通过鉴定石油大学(华东)炼制系加热炉科研组黄祖祺教授、韩树铠教授及肖家治等承担的石化总公司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焦化炉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于1995年底通过专家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  相似文献   

10.
周艳荣 《科技信息》2013,(14):381-381
本文介绍了组态王组态软件的功能、特点以及它在加热炉过程检测及燃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免疫系统及人工免疫遗传算法在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叙述了人工免疫学的概况及免疫系统的组成,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免疫遗传算法,该算法突出了免疫系统中抗体群合作进化思想。将该方法用于以高炉焦比为优化目标的优化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炉布料过程中人工决策无法得到稳定、满意的径向矿焦比值及炉况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做出准确的布料调整,提出了基于操作优化的高炉布料仿真和决策系统.以高炉多层布料料面对应的径向矿焦比值与满意值的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高炉布料操作优化模型,用差分进化算法对该模型求解.本系统在某高炉实际运行后提高了炉况的稳定性,满足了工业现场科学稳定地控制径向矿焦比等技术指标的要求,同时在炉况变化时及时给出了布料调整方案.在工业实际运行中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电熔镁炉熔炼过程人工控制方法存在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大、产品品位低、工人劳动强度高等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利用工业现场人工操作经验总结出的控制规则与相关控制理论相结合对电熔镁炉熔炼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方法,并使用该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规则推理的电熔镁炉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电流预设定模型、电流偏差阈值自学习模型和电流平衡调节补偿模型等协调控制电动机.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内某电熔镁砂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钢铁生产过程中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三种燃气混合后热值和压力的稳定控制,设计了一种新型人工智能结合PSD控制方法。该方法将仿人工智能控制与单神经元PSD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对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系统的稳定控制。对某燃气混合站中上述三种混合燃气热值和压力的控制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混合燃气压力和热值的控制精度,大大减小了混合燃气压力和热值的波动,从而降低生产能耗,满足生产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集气管系统的工艺流程和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分层智能协调控制方法,将集气管控制系统划分为3个层次:基础控制级,解耦级和协调级.通过分层结构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实现算法的模块化,便于算法设计、调试、使用和维护.采用了基于多变量模型辨识的解耦控制,并通过协调专家系统协调各层次的控制行为,提高控制系统整体的适应性、可靠性,改善控制品质.基于西门子S7软硬件系统的实现了智能协调控制系统,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一类时滞三角型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 设计了时滞三角型混沌系统, 并通过分岔图、 Poincare映射、 功率谱分析和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分析了混沌动力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时滞三角型不确定混沌系统的滑模自适应同步控制方法, 利用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单维同步控制器的设计。数字仿真表明, 时滞三角型混沌系统的滑模自适应同步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加热炉待轧时炉温模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加热炉动态过程受控特征分析,将数学模型方法、模糊控制理论和模糊优化方法应用于加热炉动态过程炉温优化及控制研究.建立了加热炉待轧时炉温模糊优化模型,构造了以钢坯导热机理模型为基础的炉温在线模糊控制决策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待轧过程进行了炉温控制决策的计算机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炉温模糊决策结果使在炉钢坯获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的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加热炉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高炉生产焦炭的消耗,对高炉操作参数和燃料比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组合聚类分析与神经网络进行高炉焦比指标预测的方法。聚类分析将数据集聚划分为几类,数据的相似度比较高,分类训练相应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高炉焦比指标的预测。结合聚类分析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用某高炉生产数据进行仿真学习,并跟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入聚类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平均绝对误差降低3.13 kg/t,平均相对误差降低5.19%。  相似文献   

19.
高炉内硅还原反应未达到平衡。研究表明,温度、焦炭中 SiO_2 量、炉渣碱度及其 MgO 含量、还原时间、接触面积是影响硅还原的重要因素。为获得低硅生铁,要控制炉内温度,缩小硅还原区,减少焦炭带入 SiO_2 量,适当提高炉渣碱度和 MgO含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机理模型的加热炉在线炉温模糊决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加热炉动态过程全炉钢坯温度跟踪计算机理模型获得控制输入信息,将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炉温的动态控制,构造了带有前馈修正的模糊控制器.该模糊控制器不仅把本段控制点的输出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作为模糊决策的依据,并且将前段控制点的偏差也作为控制器的前馈输入,使炉温决策具有超前功能.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了炉子产量波动和非计划待轧时模糊决策系统的执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适应炉内动态特性,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