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的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辨证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法律文化。文章试着把传统法律文化放入到"现代化"的大潮中,揭示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积极的合理性因素,并探寻其现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法治制度在两个不同维度内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使中国的法治建设遭遇了巨大的尴尬。陈忠林老师主张把"常识、常理、常情"运用法律中,从而在西方法治制度与中国历史传统的联系中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使西方法治制度和中国文化传统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构建我们国家的真正的法治大厦,以实现法治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2,(24):96-97
在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而中国法治的最大困难则来自文化传统。作为法律运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人们行动先导的法律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是造成法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建设中国法治社会,同时也必须弘扬和开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中国的法治建设在注重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必须正视和构建与法治国家相匹配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
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不仅是我国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虽已如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整体法治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是不同步的,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新型的现代法律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实际现状出发,吸收与借鉴人类法律文化成果中法律意识培养、法治观念树立的有益因素,力求在中国法制改革道路的模式选择框架中,深入探究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生成土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培养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把这项工作制度化和长期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途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适应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政治统治的需要。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当今老龄化的背景下,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记住善的因素,同时也要总结恶的因素,使国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秩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礼法之治"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社会的基本治国理念,是将礼治和法治以"德主刑辅"的形式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礼治、法治思想,成为中华法系的标志之一。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通过合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将礼法之治的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当代社会,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法治国家的确立进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法律现象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注意解决与之适应的法律文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法律制度日益健全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仍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建设法治国家与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深刻揭示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法学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法律思想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项法律制度得到建立、落实和完善。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时期的法制建设始终有"一根红线"支撑和引导其发展的方向。这根红线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换言之,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的法律制度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浓厚的公法化特点,传统公法文化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了巨大的阻碍作用。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必须完成对传统公法文化的现代改造。  相似文献   

11.
源于道德与法律二者关系的"德法之辩"命题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尤其是命题"本天立人"价值目标的建构模式,使我们不仅可以知悉法律制度体系价值目标的建构进程,而且可以领略到法律所具有的强大约束力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发挥其约束力的基本逻辑。更为重要的是,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价值内涵,以及法制文明基本特质形成的基本文化背景。从方法论的意义上,对于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那就是如何型构出法律制度体系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实践的灿烂成果。本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成因和社会基础进行分型,剖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品质,并以现代人的眼光经行评析,试图找出传统精神与现代社会契合和不契合的部分,借以找出中国法治现代化应带借用的成分,剔除不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落后因素。通过借鉴西方先进法律文化和继承本民族民族精神的闪光点,为中国法制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创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效和公平的法治体系,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的进程。在我国长期历史传统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在推进我国法治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阻碍法治进步的消极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主义法律文化、暴力主义法律文化和工具主义法律文化,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深刻影响着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建设法治社会的时期也有其积极意义。在法治化进程中如果忽视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可能会激发比较深层的社会矛盾,而传统文化与法治理念结合得好则会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确定为我国宪法原则之一,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的日趋完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我们应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践,针对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法理念对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意义,以期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华的同时实现其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认识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其积极因素,又要注意其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吸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结合当前社会与世界状况进行综合创新,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中的积级作用,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法治观由治国之术升华到人治国家相对立的国家形态是认识上的飞跃。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法律地位的至上性,法律内容的正义性;法治主体的人民性。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现实化的客观运动过程,经历了近百年漫长坎坷之路,直到今天仍存在着障碍法治进展的诸多因素。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方法工作,保证法律正义品质;维护法律权威,确保法律至上地位;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9.
王维 《科技信息》2011,(19):I0400-I0400
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建设法治社会,今年的人代会提出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这将极大的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国法律体系的建成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矛盾和纠纷都得到完美的解决,也就是说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法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张秀宏 《奇闻怪事》2009,(8):130-1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又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命题,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确立和实施10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阶段.法治精神主要是指人们经由法治尊严与权威所自觉产生的法治信念、法治崇尚、法治信仰、法治习惯和法治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