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中国的高等学府有上千所,分布于祖国的各个地区,而现今的高等学府中民办高校的数量也非常多,当然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们的行政管理大多都没有公办高校做得好,它们作为教育机构要贴合国家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在办学的制度和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约束,这就要求有较高的行政管理水平,而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提升这些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提高他们工作和教学的效率,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静谧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2,(6)
顾名思义,“绿色行政”就是对环境友好的行政。绿色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的活动,而不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甚至是有害的活动。回忆过去乃至现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发展”的历史。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很低、浪费很大;对环境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3.
公职人员“萝卜招聘”是一种发生在人事(行政)活动中的行政权恣意.它有悖于行政法制的基本要求,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这种现象应归责于立法规范的“不明确性”,即立法规范中的“授权”模式在内容、目的和范围层面上缺乏明确性,无法为行政主体的“价值判断”和“行政命令”的发动提供明确指示,从而为行政权的恣意提供了生存空间.据此,为了塑造公平的考录环境,相应的程序设计与制度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2,(Z1)
顾名思义,“绿色行政”就是对环境友好的行政。绿色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的活动,而不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甚至是有害的活动。回忆过去乃至现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发展”的历史。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对资源采取  相似文献   

5.
王黎英 《科技信息》2010,(1):19-19,28
创设“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理念所要把握的三大要素:“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以教师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引中和具体体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要求。因此,必须健全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性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民主型教学管理模式,科学处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劳动的第三种形态,情绪劳动是“服务型”高校行政人员工作实践的重要特征。文章以情绪劳动为立足点,探讨了“服务型”高校行政人员的情绪法则,简单地说,就是要在工作中展现积极情绪,规避消极情绪。其目的在于引导行政人员的情绪表达,使其在理性实践的指导下,完成或指向“服务型”行政的实现这一目标。文章继而分析了“服务型”行政人员的四种情绪行为结果,分别导致行政人员进行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不需耗费精力进行情绪调节三种结果,其中前两种结果要求行政人员必须实施一定的情绪劳动。意在给“服务型”高校行政队伍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目前普遍实行类似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导致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高校要真正发挥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教学与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就应改变传统的管理体系,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树立为师生、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采用弹性管理机制;重视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加强管理人员与服务对象及学校组织成员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  相似文献   

8.
“案结事不了”现象是企业信访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所涉信访事由不管从形成因素看,还是从化解处置过程看,都反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矛盾的尖锐性,同时也表现出了我国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和其互动关系上的缺失与不足.企业信访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存在,在“维护稳定大局,构建和谐企业”总体要求下,充分发挥企业信访工作机构“宣传教育、组织协调、规范化解、服务维护”的职能作用,从整体上把握“案结”和“事了”的辩证关系,最终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由于其体制和机制的特殊性,治理结构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从十个方面对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进行了设计.其中,“三权分立制衡机制”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三方双向互进机制”是根据民办高校党组织特殊地位和作用做出的特殊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余各项设计都具有鲜明的现代大学制度时代特征和民办高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使用、考核、激励等措施都是在想办法建立良好的留人环境和约束机制,这不仅不能起到保护创新人才的作用,反而伤害了创新人才本身。人才双向流动是打破传统的户籍、档案、身份等干部人事制度中的束缚,在不改变人才与其原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经过协商,实行两地工作,跨区服务,最终实现“智力流动”。它是有效解决目前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中人才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以人为本"当前主要有四种理解。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民群众",是从政治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少数人"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全体公民",是从法律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部分公民"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类",是从人类共同利益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自然"和"物"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具体的个体的人",是从工作落实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理论层面抽象的"人"范畴。应在特定的范围内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超出其特定适应范围便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人"的误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无疑应当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而学界所作的拓展性理解则是适应于特定范围、解决特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从“无兵的文化”到“竞逐富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兴盛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捍卫自己利益的能力和决心有关,也与一个能够发挥市场优势的制度安排有关。因此,在一个以竞逐富强(thepursuitofpower)为原则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世界中,中华民族在进行经济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必须改变自己文化上无兵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初期,对于小说的功能,论者往往定之以"可补经史之阙"。因此在古代小说的发展之初,小说常在作者的写作态度以及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史性"特征。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虽然成书于"始有意为小说"[1](P39)的唐朝,但是从其创作态度、写作方法、内容题材等来看,仍具有突出的"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8.
<花腔>的发表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花腔>的出众之处不完全在于文本作者得意、论者激赏的"先锋性"的两套叙事话语体系的设置,更在于通过调用"真"的创世与毁灭的叙事智慧对历史话语权的质疑和对"红色"知识分子荒谬人生的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环境为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活动舞台,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不言自明的。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探求文化特质地理分布的简单原因,在于环境决定论的解释模式是基于世界性探险而搜集到的大量有关人类差异材料进行分类和解释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文章从早期理论学者开始进行追述和回顾,认为:如果将强调或者突出“气候的作用”的学者归为“环境决定论者”,这种扩大“气候”外延的论说方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孽海”与“花”的含义,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孽海花》。本通过对小说本和有关资料的研析,指出《孽海花》中的“孽海”主要指当时正在沉沦的中国社会环境,“花”则既指名妓傅彩云,也指晚清“名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