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国产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范措施。方法 :不同原因所致食管狭窄1 1例 ,术前均经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确诊。采用透视下经口置入国产钛镍合金形状记忆网状支架 ,食管钡餐 ,胃镜检查定期随防观察。结果 :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 1 0 0 %。结论 :食管内支架能有效解除食管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 ,其技术操作成功率高 ,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置入188Re放射性同位素支架,解除食管梗阻,姑息治疗食管狭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30例食管恶性狭窄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置入188Re放射性支架、普通覆膜支架作前瞻性研究.结果188Re放射性支架初始活度128 MBq经3个半衰期2.12 d,皮下0.5 mm粘膜参考点吸收剂量21.62 Gy,皮下4 mm肌层参考点吸收剂量4.07 Gy.全部病例均一次置入成功,定位准确,支架复张良好.恶性狭窄缓解率93%(14/15,CR 4+PR 10),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一年生存率66.67%.而对照组中多数病例于置入普通覆膜支架后3~6月因肿瘤向支架上下端生长造成再次狭窄,其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一年生存率33.33%,较放射支架组差异显著(P<0.01).放射支架组与对照组部分病例置入支架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暂时发热及出血,经治疗后缓解.结论188Re放射性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近期疗效好、急性放射反应小,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被膜食管内支架置入及姑息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高龄、晚期食道癌性狭窄患者,一次性直接置入网状被膜支架8枚.结果:8例均一次置入成功,随访2个月至20个月,患者吞咽正常.结论:食道支架治疗晚期食道癌性狭窄安全、有效,能迅速解除患者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不同性质的食管贲门狭窄选择治疗方法,并通过其方法及疗效给予评价.为不同的食管贲门狭窄提供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狭窄分别采用三种治疗方式:(1)内镜下采用美国WiLson—cook球囊扩张治疗;(2)内镜及X线下行金属支架植入;(3)采用美国Microvasive Rigflex直径35mm球囊在内镜引导下扩张治疗.结果:美国Wilson-cood球囊扩张治疗,3例食管贲门癌有效.2例无效.术后贲门狭窄1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无效的2例食管贲门癌、1例术后贲门狭窄加上纵隔移位食管被拉狭窄患者金属支架植入均显效;采用美国Microvasive Rigflex球囊扩张治疗的2例贲门失驰缓症均显效.结论:食管贲门狭窄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狭窄性质、狭窄方式,患者身体状况耐受性、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心铒钳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32例食管恶性肿瘤切除患者,均应用心铒钳,采用手工吻合.结果:132例手术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结论:应用心铒钳行食管胃吻合,保证吻合质量,非常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确有独到之处,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部狭窄的扩张治疗附38例临床报告甘肃酒泉地区医院消化科张正坤李群星各种原因所致的食管贲门部狭窄,其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由于长期不能进食,导致营养不良。静脉营养虽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但耗资较大,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我...  相似文献   

7.
对12例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上段瘢痕狭窄的体会表明,移植结肠的血运是预防吻合口痿的关键,而吻合的方法、胃造瘘术的应用、顺蠕动吻合及熟练的外科技术是减少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保证移植结肠血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例施行食管癌切除、食管吻合食管重建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精细的食管-胃吻合技术,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胃底贲门癌经腹切除行食管下端、胃吻合术 ,如何防止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和反流 ,始终是肿瘤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作者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 ,设计了内外翻结合双层吻合法应用于临床。于 1991年 8月 -2 0 0 1年 8月应用该手术方法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 83例 ,效果良好。另外 ,应用全内翻双层吻合法手术治疗 60例患者作对比。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4 3例 ,其中 83例应用内外翻结合双层吻合法 ,均行上消化道造影响检查 ,另 60例行全内翻双层吻合。1.2 手术方法 根治性切除标本后 ,即行食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为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瘘患者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例20岁男性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瘘患者,目标热量按每天每kg体重30 kcal给予,采用肠外肠内营养联合治疗的方式,首先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予“全合一”肠外营养治疗,初步给液量:2 500 ml,热量:1 800 kcal.患者出现巩膜轻度黄染,肝功能检查提示:有肝细胞损害.在临床保肝降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额外补充的液体量调整肠外营养液配方,总液体量:2 255~2405 ml,热量:1 584~1 630 kcal.术后14d在内镜下置入双腔管(空肠营养管及胃管),即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主要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为百普素、能全素、能全力,根据胃肠道反应及胸腔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调整肠内营养液的用量及剂型.待胸腔引流液减少为10 ml时,拔出引流管,肠内营养液调整至小口呷饮,吞咽无不适,拔出营养管,进食半流质饮食直至普食.结果:患者经过45 d的肠外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瘘瘘口闭合,体重无明显减轻,各项生化指标正常.结论:发生食管胸膜瘘后应尽早开展肠内肠外营养联合治疗.全肠外营养使用时应根据其成分和特殊营养素的摄人按患者的需求和代谢能力进行计算,对于危重患者热量应适当减少.肠内营养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液体量、热量,最终达到治疗量,帮助患者病情痊愈.  相似文献   

11.
面向病人个性化需求的血管支架快速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个性化血管支架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面向病人个性化需求的医用血管支架快速设计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并对实现系统功能所涉及的血管病变部位数据获取、血管支架快速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Pro/E W ildfire环境下,利用其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融合血管病变部位数据获取技术,建立了基于支架三维标准库和实例推理技术的支架选型、支架快速参数化设计的支架快速设计集成系统.该系统实用性强、效率高,能大幅缩短支架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2.
冠脉支架的多功能体外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开发优良力学性能冠脉血管支架的测试需求,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多功能血管支架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并应用所研制的测试装置对自主研发的薄壁微管雕刻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介入过程中的柔顺性、径向支撑力以及支架植入后脉动流环境下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等多项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支架具有良好的输送性能;其径向支撑力为180kPa;该支架植入后降低了支架段血管内壁的壁面剪应力,特别是支架近前端和近后端处为低剪应力区,易导致内膜增生而出现再狭窄.测试过程表明,该测试装置满足冠脉支架的多种力学性能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3.
程增兵     
传统非降解聚合物药物支架虽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率,但带来了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的风险.针对传统非降解聚合物支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新型的载药技术:无聚合物微盲孔载药支架技术,认为可能会解决非降解聚合物药物支架存在的问题.新型的无聚合物微盲孔载药技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生成微盲孔,微盲孔即为药仓,从而实现直接载药并通过微盲孔的物理性状实现药物缓释,新型无聚合物微盲孔载药支架研究成果现已开发产品,并已规模上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镁合金冠状动脉支架在植入过程中由膨胀产生的弹塑性大变形行为,得到了支架内等效应力随膨胀加载位移的变化规律. 考虑了支架回弹后残余变形、残余应力以及血管约束对其动态特征的影响,计算了支架前5阶的固有频率、相应的振动模态以及在简谐激励下的位移响应. 分析结果指出,植入支架经过膨胀和回弹变形后,前5阶固有频率均会显著降低,并且残余应力对支架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影响较小. 考虑血管约束时,支架的前4阶固有频率有所改变,但是不影响振动模态特征. 并且指出支架较之扭转和呼吸变形更易产生弯曲变形. 这些结果可为支架强度和刚度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血管支架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是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血管支架,而支架的膨胀性能直接影响血管支架的质量和应用.利用有限元方法,采用von Mises屈服和各向同性强化准则,通过与316L不锈钢和WE43镁合金两种支架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聚左旋乳酸(PLLA)材料支架的膨胀性能.结果表明,PLLA新型血管支架具有良好的均匀膨胀性、轴向短缩性和柔顺性,但其回弹性能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食管支架的应用背景及其研究现状,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食管支架的疲劳寿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假设与简化条件,完成了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创建、材料模型的选取及边界条件的正确设置.通过对不同头数、不同丝径的裸架和覆膜支架的疲劳寿命的计算,得出支架丝径越大、头数越多,支架径向刚度和强度就越大,疲劳寿命也越大的结论.建立了食管支架体外加速疲劳试验装置,对不同头数、相同丝径的覆膜支架进行疲劳寿命的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能为食管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压握过程中支架发生塑性变形及加工硬化现象将对支架的后续变形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支架的完整变形过程,评价了扩张后支架的各项性能,并与未考虑压握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压握过程不仅会导致扩张后支架的形状发生变化,同时会使回弹率和最大应力增大,支架最大可扩张直径变小.  相似文献   

18.
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作为人工气管、血管外支架等医用支架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应用,而支架的表面几何形态及其孔隙率是临床使用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的一个线圈分为8个部分,对其线圈形态进行分析,给出了线圈横向和纵向变形达到极限时的几何特征,推导了表面孔隙率的计算公式.并针对一个给定的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各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ve been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modern society. Using vascular stents to treat these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s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nd rapidly adopted medical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twenty-five years'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stents, revolutionary cardiovascular stents like drug eluting stents an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apture stents have emerged. In this review, the evolution of vascular stents is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of vascular stents. Advanced designs, focusing on the investigations of new substrates, new platforms, new drugs and new biomolecules are currently under evaluation with promising clinical studies. The concept of "time sequence functional stent" has been raised in this paper. It presents anti-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in the first phase after implantation and subsequently support endothelialization. It also shows long-term inertness without release of toxic ions or toxic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 success of this concept is briefly presented with a clinical study in this model stents.  相似文献   

20.
在定常流动情况下,对金属裸支架植入脑动脉瘤后的模型进行血液流动的模拟,探讨支架网孔率参数影响脑动脉瘤治疗的血液动力学因素.用建立真实的三维动脉瘤模型,植入网孔率分别为82%、73%、64%的三种支架;并进行计算,得到有支架和无支架动脉瘤腔内血流速度、血管内压强与壁面切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动脉瘤内血液速度与壁面切应力随着网孔率的降低而变小.植入支架后的三个模型瘤内压强与没有支架的动脉瘤内压强相差不大.说明低网孔率支架能有效隔离颅内动脉瘤,降低血液在瘤内的流动,从而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