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李斯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但最终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从生活琐事上集中反映他的价值观。从仓鼠与厕鼠悟出的人生哲学,伴随其一生的荣辱成败。"仓鼠哲学"的人生哲学观和见利忘义的性格特点也终酿苦果。在很大程度上,李斯一生的悲剧是他亲手导演的。  相似文献   

2.
李斯是秦国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年轻时曾刻苦钻研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以其过人的谋虑和智慧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同时对中国汉字和货币的统一,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李斯又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妒贤嫉能,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同学韩非;并伙同赵高篡改了始皇的遗嘱,扶二世继位,最终逃不了被腰斩的命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李斯的功与过,是与非作一简要分析,并对李斯悲剧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充满悱恻的史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风格。《史记》悲剧风格的形成与司马迁的悲剧性格是分不开的。同时,司马迁也受屈原的悲剧精神影响,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史记》的悲剧风格表现在对悲剧人物、悲剧英雄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李斯把法家思想作为秦统一后的统治思想是秦国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家思想的彩和遭到了儒家的反对,李斯为贯彻法家思想,提出了焚书之议,此后在作始皇又有坑儒之举,但焚书坑儒并没有灭绝古学,也不是造成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根本原因。李斯法家思想的来源,主要是荀子、韩非子、吕不韦和商鞅。桴斯工没有真正掌握法家思想的精髓。他歪曲了法家的本意,最终造成秦的速亡,使法家思想蒙受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5.
纵观李斯的一生,文章开头从一件生活琐事上集中反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从观鼠悟出的人生哲学,伴随他一生的浮沉成败。以秦始皇驾崩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李斯"仓中鼠"的人生哲学观也终酿苦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李斯一生的悲剧或喜剧都是他自己亲手导演的。  相似文献   

6.
《史记》描写了一大批悲剧事件,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群像,对悲剧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悲剧背后的根源进行了不懈的追问,对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讴歌。与中国文化高度成熟乃至衰微时期产生的悲剧作品不同,《史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早期成长历程中勇于与悲剧命运相搏斗的元气淋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蒋晓莉 《科技信息》2009,(4):102-102
纵观李斯的一生,文章开头从一件生活琐事上集中反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从观鼠悟出的人生哲学,伴随他一生的浮沉成败。以秦始皇驾崩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李斯“仓中鼠”的人生哲学观也终酿苦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李斯一生的悲剧或喜剧都是他自己亲手导演的。  相似文献   

8.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琢磨不透 ,也是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中称 :李斯“是圣是魔 ,未可轻易评说。”他曾辅佐千古一帝秦始皇完成了横扫六合 ,建立统一帝国的宏图大业 ;主持废除了宗法制奴隶制的分封制度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还曾组织完成了文字和度量衡制度的统一。……如果说 ,秦始皇是用剑统一中华民族的盖世英雄 ,那么 ,李斯则是英雄麾下的一个用笔和心来辅助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谋臣。李斯除了上述的历史功绩外 ,他还有妖魔化的一面。首先 ,他推行统一的文化思想政策 ,竟…  相似文献   

9.
《史记》描写了一大批悲剧事件,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群像,对悲剧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悲剧背后的根源进行了不懈的追问,对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讴歌。与中国文化高度成熟乃至衰微时期产生的悲剧作品不同,《史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早期成长历程中勇于与悲剧命运相搏斗的元气淋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李斯这厮     
人的贤不贤良也跟差不多,关在于自身所环境和位置!李斯年轻时,在郡里当个不起眼的芝麻官,见衙门厕所里的老鼠整日吃着秽臭的食物,一个个瘦骨伶仃,每当人和狗走近,它们还会吓得惊慌逃窜。李斯到粮仓去转悠,却发现同属鼠  相似文献   

11.
徐渭《四声猿》题名寓有悲意,以浓深凄凉的悲剧意识为主线连成整体。《狂鼓史》为现实悲剧:祢衡向曹操复仇是作者利用传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众心理作幻想式的精神安慰,非现实可行之路。《玉禅师》为人性悲剧:以清修廿余载的玉通禅师无法摆脱“情”和“复仇”两大人类普遍心理暗示尘世凡人更难以摆脱,而“情”和“复仇”恰是悲剧的根源。《雌木兰》为妇女悲剧:特定条件成全了女英雄花木兰,但除去特定条件,木兰就像广大封建社会妇女一样成为悲剧的牺牲品。《女状元》为官宦悲剧:徐渭以女子自比是基于传统文人心态,但官宦的终点是禁锢个人的聪明才智,成为奴才。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出为天下女儿们悲歌哭泣的大悲剧。这些在封建社会末世中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让人共掬一把悲悼怜悯之泪。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命运的悲剧结局充分展示了人间美好事物与美好感情的惨遭毁灭。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出为天下女儿们悲歌哭泣的大悲剧。这些在封建社会末世中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让人共掬一把悲悼怜悯之泪。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命运的悲剧结局充分展示了人间美好事物与美好感情的惨遭毁灭。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上产生的最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全面而深刻地改造国民性成为这一运动的主要精神特征。鲁迅和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一方面全面地抨击窒息人类生命力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一方面在不自觉中亲身践行着封建礼教下的旧婚约,他们的婚姻都是吃人礼教下的血淋淋的祭品。这种二律背反的特殊组合决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命运悲剧,而是新旧交替时期传统文化在倡导新文化的巨人心中的外在彰显,他们在围城内外的表现所折射出来的与其自身思想的矛盾和悖谬,在一个侧面证实了国民心态的惰性和中国国民性改造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翁同在清末政治生活中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其 4 3年的仕宦生涯中 ,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小贡献 ,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上 ,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革新富国的精神。但他毕竟是一位封建旧式的官僚知识分子 ,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在所难免 ,故而其以遭开缺而终止政治生涯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以贤评价”的一组女性是袭人、宝钗、元春.她们这3个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互为补充,互为影子,层递式地表现出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深沉反思和对女性自我祭献于男权社会的悲剧性叹息.  相似文献   

17.
《骊宫怨》是饶余燕先生有感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全曲由一个悲剧性的引子和4个相互联系的段落组成,将古筝与西方管弦乐队完美的结合,在音乐上体现了浓郁的民族化风格特征及其与西洋音乐形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西门庆依靠商业经营和利用封建官场的腐败敛取了大量钱财,并以此作为政治资本和商业资本,因此,他成了中国十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商人的典型。而西门家族的迅速衰亡,则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矢折。因之,西门庆的悲剧,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新兴商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李煜是南唐末代帝王,也是开一代词风的的代表性人物。其前期作品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作品意境深远,风格沉郁苍凉,具有浓重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以实务虚角度看《红楼梦》中贾府"四春"的悲剧命运,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她们的凄惨遭际展现给读者,更是要通过所塑造的"四春"形象的悲惨结局来替自己的同胞姐妹鸣不平,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妇女无论有怎样高深的德才,都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剧根源,同时也含蕴出罪恶的封建社会是吞噬美的豺狼。在"四春"形象的塑造中,作者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圆形人物"笔法和"原型本真"的创作原则相得益彰。同时,通过环境描写以展示人物风韵的技法,通过对比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的卓绝功力,这种技能烘染出生活的立体感和鲜活感,不但描写得不露痕迹,而且描写得妙理深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