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限制封建地主滥占土地的主张,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他要求统治者对百姓轻敛薄赋,“敛其余财”,“资国”要建立在“养民”的基础上。同时他还要求政府“量入制出”,使财政收入与开支保持相对平衡,节约其用,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也就是他“民为邦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雍正认为人群为政之要在于选好官员,他认为“清、慎、勤”是官员的基本要求,同时各级官员必须具有全局观念,目光长远。他特别注重提拔那些有才干,有能力的官员,并从各个方面加以督导和关怀。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义利观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他肯定人的求取私利的本能,鼓励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追求个人私利;但更主张公利的义,认为义高于一切。孔子这样的义利观并非纯意识形态的道德规范,而是他面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大同社会”的解体和“小康社会”的兴起,使他不容回避“私有”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历史变故,使他认识到财富失衡将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政治思想,必须通过“义”去调节社会财富的严重不平衡。为富以道,以义制利,安贫乐道,舍利取义,完整地体现着孔子义利观“安百姓”的政治目的。孔子“罕言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利最难言”,目的在于君子人格的完美。  相似文献   

4.
怎样看待民主革命中“平分土地”的政策张永泉,郑生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消灭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满足亿万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采取了“平分土地”的政策。对于此项政策的正确与否,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一项废除封建半封建土地...  相似文献   

5.
“绝俗”、“重韵”是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绝俗”则须重视“胸次”,在艺术境界上超越凡俗。他所重的“韵”,是“苍拔紧执”为主,且与“妍雅郁藏”相融合的“韵”。此外,他强调“法外之理”、“中和”、“自然”等美学观。他的书法创作前无古人,特色独具,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浅述周作人思想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对周作人的解释往往停留在“政治话语”的层面。纵观周作人的人生经历,我们就可以清醒地体察出他思想的复杂性。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在思想上的进退与怀疑最终导致了五四退潮之后他行为的反常和政治上的“失节”。  相似文献   

7.
15世纪明儒学者型官员的行政管理思想呈现出心学化的倾向。北方大儒薛碹多年从事司法职务.提出“为政以法律为师”和至诚立道的行政管理思想,具有缜密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薛碹他还看重“通下情”.主张“清心省事”,发挥地方乡绅管理地方事务的积极性。状元罗伦重申君臣共济与互信的和谐关系对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性。张元帧的行政管理思想主要以王道说为核心。他的王道说是在心学和理学同时成为15世纪末那个时代治国思想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意识到,心学的崛起是时代的必然趋势。所以有意把心学的治国意义抬高。作为皇帝的讲学老师,他的言论对当时时代思潮的推动是有一定意义的。享有“两京十二部。唯有一王恕”雅誉.被后世称为“弘治中兴”重巨的王恕,以行政实干家著称,并且很有骨气,善于团结人、提拔人。也有较好的工作方法、技巧,指出帝王之学贵在知要,不在知博,要求皇帝不要迷信方术、佛学。真儒黄仲昭以气节著称.其行政管理思想以节约型政府观见长。  相似文献   

8.
杨娜 《科技信息》2011,(5):I0119-I0119
时人称陈洪绶人物画“高古奇骇”,以“奇”“怪”来评价他的风格。但他的画不管从章法布局,人物造型,还是勾线设色,都可以找到严谨的法度.应该说他是一个古法相当严谨的人。因此他的画虽然怪诞,但怪得极有章法。他的绘画成就是在他独特的绘画理念下形成的,本文既是在分析陈洪绶个人经历和他诗文中找出他独特的绘画理论。  相似文献   

9.
吕海寰是晚清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外交思想与交涉事略颇引人注目。主要表现为“睦邻”思想、解决中国教务问题方面的“安教”、“与罗马教廷建交通使”及“开埠通商”、“保固主权”等。  相似文献   

10.
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的国乐大师,他在创作中深刻揭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和文化境遇,真切抒发了寻找光明出路的内心要求。他提倡音乐的平民性、普及性以及改革民族音乐等美学思想,超越了时代,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艾。  相似文献   

11.
民生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目的 ,其内容极其丰富。孙中山说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1他还说 ,民生是经济活动的中心 ,政治活动的中心和一切历史活动的中心。2实现其民生思想 ,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办法 :第一是平均地权 ;第二是节制资本。3 民生思想及其解决办法的提出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它要求打破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节制资本”的口号。这些都是现代化内容不断丰富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表现。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新闻思想与中共新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在他主持与编辑过的报刊中,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与中共新闻理论或新闻政策有着深刻的关系与渊源,包括:梁启超的“去塞求通”思想与中共早期”的“启发民智”;梁启超的“耳目喉舌论”与中共“喉舌论”;梁启超的“政治家办报”与中共“政治家办报”的新内涵等等。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一生中有很长时间用在旅途上,远游经历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他对来访的远游者持欢迎态度,也鼓励读书人主动走出去,提出了“游必有方”的远游思想,用“有方”来构建儒家伦理框架下的远游观。孔子的阐述常被后人有选择地误读,说明他的旅游思想具有创新性。孔子的旅游思想强调积极入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修学”、“游于政”等内容,也有一定的隐逸情调,为后世儒者向释道打开心灵之门预设了一种可能。孔子倡导的“游必有方”既注重实践过程,本身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对道德修养和君子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一位两千年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其政途屡屡受挫,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却颇具特色,他开办私学,广受门徒,潜心授教,史称其“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土大夫”(《汉书·儒林传》),可谓硕果累累,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成功学者和教育大家。他的诸多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求道治学思想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为学者和学子楷模。何为好学?好学是个抽象的概念。孔子认为“好学”之人的标准应该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即饮食不求饱足,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天问》从“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的维度进行重新审视,可以得出“屈原的《天问》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运用反思性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思想的哲学名作”的结论。战国时期理性精神的觉醒,引发了学者们对“天命”思想的反思,屈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宇宙时空,到社会秩序,再到个体存在各个方面对天命进行全面反思。屈原对天命的态度由怀疑、否定发展到批判,表明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这位20世纪西方文坛的“怪才”,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他属于整个文学;他不属于某一民族,而属于超越了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的世界性作家。正是因为他自成一体,所以各种“主义”都从他那里获得了启示,各种流派都从他那里找到了根源,许多当代伟大的作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钱伟长院士是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一般方程”、“钱伟长方法”等。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涌现出了郑哲敏、刘人怀、胡海昌、梁思礼等院士。他的学习经历和不断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以及从战略高度思考学科发展的思想意识,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赵学江  高帆 《科技资讯》2006,(15):172-172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爱河山”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企业到交通方便的山区市、县投资开发“农业庄园”。这些“农业庄园”多数以租用农民集体土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进行种植和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综合开发。部分已改变了土地的农业用途。针对这种现象,近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管理,防止“以租代征”圈占农民集体土地。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伟大纲领,也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如何将“三个代表”的要求有机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