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史军 《科学世界》2010,(4):18-23
关于洛阳牡丹,你应该知道几条真相:洛阳牡丹并非被“贬”而来,而是土生土长的富贵之花;最初的牡丹花朵很不起眼,是洛阳的园艺师傅用心血换来了绚丽的色彩;洛阳牡丹花会不仅仅是观赏花卉,她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在异彩纷呈的花朵世界里,有这样一种花,她与雍容华贵联系得最为紧密,绚丽的色彩、丰满的花冠让游人都为之侧目;在武则天于寒冬令百花盛开的传说中,惟有她傲然独立,从此与一座城市有了不解之缘。如今,这朵花织就的花毯网罗来了四海游客,这座城市在仲春时节成为欢乐的海洋。这就是牡丹,这就是洛阳。从3000多年前,牡丹以木芍药之名被载入的《诗经》之中,人们对牡丹的喜好和培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今天,育种技术让牡丹有更丰富的花型花色,催花技术让牡丹在寒冬绽放,在这个春天,你能在洛阳看到更华贵更神奇的牡丹花朵。  相似文献   

3.
洛阳发展会展经济有独特的优势.近几年,随着洛阳会展活动越来越多,会展经济已初现端倪.以牡丹文化节为例分析洛阳会展业在基础设施、会展层次、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洛阳发展会展经济,需在政府管理、会展主体培育、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关于洛阳牡丹来历的两则错误说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洛阳牡丹的来历,许多人在同文同书中既主隋炀帝洛阳西苑牡丹说,又主武则天贬长安牡丹于洛阳说,所依据的是古代小说中的情节。两则说法不仅在时间上自相矛盾,而且考察小说的资料来源,古代牡丹的发展状况,以及古人对牡丹的记述,可知荒诞不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中国牡丹输出及在国外发展的情况,主要结论有:①中国牡丹在不同时期东渡日本和西流欧美后,相继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品种群;②牡丹于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经过长期药用栽培,于17~18世纪进行选育改良,形成了以半重瓣和单瓣品种为主的日本品种群;③牡丹于18世纪末(1787年)才输入英国,19世纪中期福琼的引种奠定了在欧洲发展的基础,20世纪初形成了欧洲品种群,它是中国牡丹驯化的结果;④美国约在1820年始有牡丹,本世纪以来才有了真正发展,但在种间杂交育种上成就巨大;⑤上个世纪中国牡丹在欧洲的传播,为本世纪日本牡丹的大量输出创造了条件,目前日本牡丹发展进入了平台期,为中国牡丹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洛阳旅游节庆的主打品牌产品,而丰厚的牡丹文化也为其打开日韩市场提供了条件。日韩作为洛阳的重要入境客源市场,并未得到科学、合理的深度开发。本文基于亲疏景度分析了日韩客源市场状况,提出应从品牌形象战略、品牌核心战略、品牌规划战略、品牌推广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打造针对日韩游客的洛阳旅游节庆品牌。  相似文献   

7.
仅从牡丹植株上取下一个休眠芽,一年就可培育出上万株牡丹,这种"天方夜谭”式的想像将成为现实,标志着牡丹产业化进程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洛阳历史源远流长,洛阳文化灿烂辉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洛阳史就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河洛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河洛文化内容繁多,归纳出"洛阳历史与文化的十大要点(或十大亮点)":天下之中;文明原点;文化根脉;民族圣地;多姓源头;千年帝都;丝路起点;运河中心;客闽祖地;牡丹花城。  相似文献   

9.
<正> 1.材料和方法河南洛阳灰牡丹(Faeonia suffruticosa Aadr.)和洛阳白牡丹(P.suffruticosaAndr.)2个品种的种子,1986年10月采自河南洛阳东白马寺附近程楼乡程楼村农家。取牡丹种子,经70℃左右温水浸泡(让其自然冷却)24小时后播于土中。根长0.5cm时,将根浸入0.2%秋水仙素溶液中,置阳光下,处理整体植株的根部10小时。切取0.5cm根尖,在乙醇、冰醋酸(3∶1)固定液中固定3小时。转入70%乙醇中低温保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中国牡丹输出及在国外发展的情况,主要结论有:(1)中国牡丹在不同时期东渡日本和西流欧美后,相继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品种群;(2)牡丹于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经过长期药用栽培,于17~18世纪进行了选育改良,形成了以半重瓣和单瓣品种为主的日本品种种;(3)牡丹于18世纪末(1787年)才输入英国,19世纪中期福琼的上奠定了在欧洲发展的基础,20世纪初形成了欧洲品种群,它是中国牡丹驯化的结果;(4  相似文献   

11.
牡丹文化与牡丹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牡丹文化可提升牡丹的亲和力,可为牡丹经济发展提供思路,从而对牡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而牡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牡丹文化的传播、研究、挖掘、发扬。根据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提出了发展牡丹经济与牡丹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牡丹低温贮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牡丹处理库的设计要点.研究表明,牡丹花在温度2~ 3℃,相对湿度90%~95%,空气流速0.3~0.5m/s的贮藏条件下,30天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牡丹籽油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并被列为可用化妆品目录,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牡丹籽含油量通常在25%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约40%,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对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影响其稳定性的不同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牡丹文化促进菏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菏泽经济欠发达,与山东其它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强烈反差.但菏泽牡丹文化已成为菏泽的一个亮点,极具地方特色.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地方文化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产业“.那么,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曹州牡丹这一特色文化优势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应成为“突破菏泽“经济的一个强有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17.
《牡丹亭》以奇谲瑰丽之姿,演绎了人间之至情。纵观历史上同类题材,自能发现它的继承和超越之处。同时,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试从“人间爱情的升华”、“离魂模式的借鉴”和“时代思潮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牡丹亭》之“情源”做一番简要的探悉。  相似文献   

18.
19.
《牡丹亭》通过表现杜丽娘对爱情的执著追寻,展示了情与理的冲突,但杜丽娘对情的追求仍局限于理所允许的范围内,未与礼义规范彻底决裂.这突出表现在剧中的几个关键情节:鬼魂幽欢,姻缘之分,奉旨完婚.这是情理冲突之表现策略的艺术反映,同时也折射了汤显祖个人思想上的矛盾、困惑,及其处理方式所依据的社会观念基础和文学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