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质量安全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渔业和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水产养殖领域的质量认证在近几年逐步兴起,并且迅速发展。文章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现状,阐述了中国水产养殖产品认证的特点,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鹰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19-20
海水设施养殖是世界各国开发海洋的重要发展战略方向,也是我国新时期向海洋领域拓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的海水设施养殖技术研究,大幅度提升我国海水养殖产业技术水平,对提高养殖产量、改善养殖品质,增强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水产养殖规划系统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分析方法,结合国内目前科研软硬件条件进行集成创新,形成的支撑我国渔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机构开展渔业产业规划、渔业养殖布局规划的一项科研成果。本成果包括完整的规划方法体系,基于GIS的数据分析技术和一套简单实用的渔业规划软件,系统技术和应用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健康养殖是针对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特点设计的一种具有以畜为本、动物福利观念的养殖概念。文章介绍了健康养殖的意义,从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疾病防治及重大疫病监测、环境工程几方面重点阐述了其关键技术措施,最后分析其经济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2,(3):23-24
课题针对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水质信息动态采集技术、养殖水质智能控制技术、健康养殖科学管理决策技术、水产疾病预防预警与远程诊治技术、水产品数字化物流技术,设计开发水质与环境参数无线采集及调控装置、水产养殖精细喂养管理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5,(8):13-14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瞄准国内外淡水渔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实际需求,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解决社会公益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开展水产良种选育、养殖技术、新型饲料、渔业环保、生物渔药、渔业信息、水产加工等方面研究开发,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推动了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我国牙鲆和大菱鲆的陆基工厂化养殖获得规模化发展后,伴随着游泳性鱼类的网箱和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形成了我国海水养殖的第四次浪潮,即海水鱼类的养殖。然而,快速发展的我国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工厂化养殖的主养品种牙鲆和大菱鲆,由于种质、病害和市场价格等原因造成了养殖周期延长、成活率大幅度下降、养殖效益锐减,  相似文献   

8.
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集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我国北方刺参池塘养殖得到较快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养殖环境导致的病害频发,严重制约着该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拟以刺参养殖池塘作为实施平台,整合与集成目前应用于养殖池塘环境调控的成熟技术,改善池塘水质,改良池塘底质,降低刺参发病率,减少池塘污物排放,形成系统的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模式。该技术是对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调控和改善,尽可能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选择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草鱼和鲢鳙鲫鱼,针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和细菌性鲢鳙鲫鱼暴发性出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现状,特别是现有养殖模式下出血性疾病持续暴发、有效控制技术缺少等问题,在系统调查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疾病流行规律和病原分型分布的基础上,开展了病原快速检测技术和诊断规程研究,熟化了疫苗制备、生态防控、免疫制剂创制、药物安全使用、风险因子分析等单项技术,制订出以病害预警、免疫预防、健康养殖技术为主及抗病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并在全国淡水养殖鱼主养区域进行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12-13
海洋生物新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海洋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养殖企业的技术人员紧跟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在海洋生物养殖新对象的人工繁育上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部分或完全实现了全人工育苗,但是在扩繁关键技术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譬如亲本繁殖力不强,生殖配子质量差,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不高,培苗工艺水平低等。优质健康种苗缺乏,跟不上养殖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乳品消费大国和第三大原奶生产国,我国的奶牛养殖业经历了本世纪初黄金10年发展后,现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奶牛场的机械化养殖已全而铺开.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规模化养殖的试行规范和法规,进一步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着重提高机械化养殖的比例,2011年,全国100头牛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数量将占到总数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池塘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主体,然而,干百年来我国池塘养殖却一直采用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养殖工艺简单、水资源和物质能量不能被有效利用,而且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0-50
该成果通过在繁育、遗传与育种、杂交、性别控制、营养与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龟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解决了淡水龟养殖产业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龟类养殖产业化发展。成果总结出较佳的繁殖、孵化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健康幼苗的获得率,可鉴定不同的种群并选择育种,可进行性别控制生产及属间杂交。年产龟苗306万只,达规模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F0003-F0003
为了进一步优化河蟹养殖模式和减少河蟹养殖污染排放,切实构建河蟹节水生态高效综合养殖模式,提高固城湖螃蟹的知名度,8月23~24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谷孝鸿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周刚主任领队,项目实施小组组长曾庆飞组织落实,  相似文献   

15.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是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其体型体色优美,最早是作为观赏鱼引进到国内,俗称“花老虎”;而后,因其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被作为食用鱼进行推广养殖。但由于淡水石斑鱼繁殖能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繁殖过剩、密度过大、生长速度较慢、个体过小且大小不均等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水产研究中心团队,针对淡水石斑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亲鱼强化培育、水泥池育苗技术、鱼苗雄性化诱导技术、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于浅海开放型养殖系统的多元生态养殖模式在数值模型等方面的不足,与新西兰国立水气研究院(NIWA)合作,开展了多元养殖系统中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和沉积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12-12
该课题针对我国养猪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药物残留和有害物质污染比较突出、人畜共患传染病时有发生等问题,结合我国自然条件,主要从饲养模式、饲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入手,进行“提高高温高湿地区种猪生产性能饲养新工艺研究与示范、母猪一仔猪生产轴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长育肥猪健康养殖及肉品质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规模化猪场和养殖小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态循环健康养猪模式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水产养殖主要细菌病的监测与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病是危害水产养殖的主要疾病,近年来一直严重危害养殖生产。2008、2009年,我们在武鸣等20个县实施“水产养殖主要细菌病的监测与防治”项目,通过采取科学设点监测,创新性地广泛开展病原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同步实时对点诊疗服务和耐药性调查,初步掌握了危害广西水产养殖主要病原菌和各区域、各品种、各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建立了广西水产养殖主要细菌病及其病原体耐药性资料库,服务养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滩涂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中产量大、产值高的重要养殖品种,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产地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贝类产品的质量。该课题选择中国沿海典型的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主产区,通过开展环境特征污染物甄别、污染物浓度限量确定和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类型划分研究,建立了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和评价方法;以重金属铜、铅、镉参数为切入点,提出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水环境质量、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和我国海水滩涂贝类产品安全限量中镉的限量建议值;从产地环境管理角度,提出了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类型划分技术规范草案。该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产品产前质量安全控制及应急计划标准研究”课题二。  相似文献   

20.
该项目针对安徽水产转型发展期,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缺乏,无标准可循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名优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以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养殖实践,起草、制定、发布标准,使名优水产品养殖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