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6,(3):72-77
作为实用主义者的杜威,在批判和改造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彻底性。在这个过程中,情境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杜威在情境的基础上对传统哲学提出质疑;其次,杜威通过情境主义的方法对哲学进行重构;最后,杜威的情境主义是一种弱化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的大潮中,西学东渐又起高潮.象尼采、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罗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孟德斯鸠关于自由与法的理论、洛克三权分立的学说、卢梭的自  相似文献   

3.
走向后现代的尼采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上帝之死”到“人之死”、从实体性非理性主义到消解实体的功能性非理性主义、从价值重估到再重估对后现代主义中的尼采哲学的演进进行了论述,并且试图为摆脱后现代困境寻求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剧的现实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一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5.
李银萍 《科技信息》2010,(34):I0391-I0391
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其哲学对东西方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为学习尼采思想之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6.
实验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它是在美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生长起来的,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哲学。胡适是实验主义的忠实信徒。他把杜威看成是对他有终身影响的学者,反复强调杜威实验主义哲学带给他的无穷恩惠。他不止一次宣称对实验主义哲学的价值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他深信实验主义作为  相似文献   

7.
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在所谓"后现代哲学"中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尼采曾经把他自己的哲学界定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但尼采对柏扛图的激烈批判与反驳,恰恰证明柏拉图哲学对他的巨大影响;通常认为"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发现,但实际上柏拉图对这个"发现"早已有所发现;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都遗忘了"存在",因此,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问题,就是要回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西方哲学的源头上去,以他们已经赢得的东西为基础,将他们未竞的事业推向前进。这表明,柏拉图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改造>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的代表著作."哲学的改造"集中体现在对"经验"的改造上.通过对其书中"经验"概念的浅析,阐述对实用主义"经验观"的肯定及其在杜威整个学说中的本原性地位.在杜威实用主义的界域下,传统的认识论中"真理"概念又被改造成等同于"效用性".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其否定,并指出其所言"真理"的"价值"性本质.  相似文献   

9.
反本质主义的理论背景是具有权威色彩的本质化文学研究方法,这种"权威主义"是阻碍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最大障碍。此外,当前文学理论教材还存在着主导思想不明确、与文学现实相脱节、偏重知识性而缺少启发性等编写问题。要想摆脱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当下困境,克服文学研究中可能出现的权威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进行多元主义的文学本质化探索是种可行的文学研究方法和原则。其中,王一川的"感兴修辞"理论就是一次文学本质多元主义的成功探索,对文学理论知识的创新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质主义的源头不是亚里士多德的本质论而是科学主义分析哲学。本质主义的"科学性"是新实证主义的"科学性",而不是立足于现实和历史的科学精神。反本质主义不是源自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而是后现代主义以"反知性"否定传统形而上学之非理性主义思潮。批判理性的立场既以科学主义的本质主义为不取,又不苟同于非理性主义的反本质主义,以超越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1.
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在思想与哲学上深受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影响,这不仅反映在二者艺术创作形式的相似上,更集中体现在他们共同的创作旨趣上,即追求艺术与哲学的全新结合。然而,劳伦斯对尼采哲学的继承,具有深刻的个性特征,融人了他对完美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深刻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探索比尼采更细微,也更全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二人转和尼采的酒神精神与戏剧相连而产生的密切的联系,论述二者尽管有区别,但在张扬主体的情感,摆脱生活的困境,实现乐观的生存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二者都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指出应该公正地看待二人转和尼采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是与现实同一的。这种同一在马克思看来有一种类似宗教的意味,它把人们带入理念的幻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哲学的任务应该帮助人们抛弃理念的幻觉。这样人们才会对自己与周围的世界保持清醒,并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而行动。这就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对于艺术有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艺术可以代替宗教,其二是认为艺术是商品。二者都忽略了艺术的认知功能和形式创造的作用。走出后现代艺术的困境,卡西尔的艺术哲学思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质"一词经历了从"形成"(from)到"共相"(universal)的变化,逐步接近现在的"本质"(essence)概念。反思本质思维如何进入对于文学的认识(理论),也即是重新从源头上认识"诗"入"哲学"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考察给当今的"反本质主义"文学理论书写予以提醒:"反本质主义"并不是反掉事物的"本质",也不是反"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思想来源具有多元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本质主义的缺陷、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用法、语言游戏论三个方面,来揭示维特根斯坦对本质主义的态度及其所引发的哲学思考。指出维特根斯坦从日常用法的角度对本质进行新的思考,认为对本质只能进行描述而不能进行解释。他将“本质”一词的用法从人们对绝对主义的渴望和冲动中解脱了出来,不仅扬弃了传统的本质观的危险性而且使本质概念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7.
利科尔的反思解释学宣称在受笛卡尔颂扬的我思与被尼采宣告为堕落的我思之间采取不偏不倚的哲学立场,旨在对哲学史上相互冲突的各种哲学解释实施辩证综合。利科尔的立场与马克思理论有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现代阐释学背景,伽达默尔以"艺术真理"代替传统文论中的认知真理,强调读者经验的历史性和"偏见"的合法性;二是尼采和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消解了传统对终极意义的追求,成为文学误读理论的哲学基础;三是语言哲学及形式美学的语言本体观念,索绪尔关于语言差异性的观念是误读思想产生的语言学基础,美国新批评传统为误读理论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探索性地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可视化方法,基于建构主义确定可视化目标,采用可视化技术对目标进行交互式动态绘制,从而产生具有良好认知意义的可视化软件.其核心在于确定可视化目标和可视化映射模型.针对可视化对象及其行为,就如何基于建构主义依赖可视化目标确定可视化映射模型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实践,总结了可视化软件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