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阐述了长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意义。分析了长征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发展,提出了在价值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价值需求急遽提升;在理论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政策创新空前活跃;在实践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效能卓越显著。长征的伟大实践,使长征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这篇文章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民族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和谐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发展问题的理论,在当代多民族国家实现政治整合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理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理论、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地区发展理论、民族工作理论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以来,影响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最大的理论因素,莫过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目前,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文关怀的多层面、多维度来看,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表现,已不能完全满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诉求,中国社会固有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都必须真正把握中国问题的实质来发掘。因此,转变民族思维方式,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此探寻并建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这一理论既适合中国社会发展与实践需要,又符合中国人认知习惯、思维定式以及文化心理状况,更能真切地解决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民族理论内涵丰富,涵盖了民族关系、民族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信仰、民族工作方式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又是对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准确把脉。邓小平民族理论对于今天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成、发展的母体文化土壤。民族复兴、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重要命题的提出,体现党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对传统文化精粹的传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还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可以堪称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就其逻辑基础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质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够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做简单处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关系的探讨,不能够忽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价值的阐释,这是其中国化与时代化两者关系统一的逻辑旨归。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有特定的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和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一切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共同体,民族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内外表现,民族在社会结构中的要素、形式和特征,民族问题理论及解决的纲领政策等.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始终坚持存在的物质性、变化的客观性、关系的整体性、作用的双重性、目标的融合性等立场原则,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都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放问题的实践成果,来自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领导集体深入的理论探索。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正确的理论指导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能力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许慧  金玲  李燕 《科技信息》2013,(9):231-231,255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形成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这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从西藏的特殊情况出发,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的崭新制度,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有了西藏的今天,一方面翻身农奴得解放后人民享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各种权利;另一方面人民享受日益充裕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西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颇有创新和突破,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史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一部分,始终是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他对于中国史学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的史学理论对当代历史研究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本文将从李大钊史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史学内容以及史学方法这几方面分别论述李大钊对史学理论研究的贡献,以及李大钊对辛亥革命、孙中山等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贡献、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比较,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要解决为谁、怎样为谁的根本问题,应根据民族干部群众的需要研究和创建理论;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条件、不同特点,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应把理论的高雅与通俗、丰富与精炼统一起来;应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要着力解决主体的多样性和自觉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策略多样性和实际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广义的经济制度。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特别是《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制度经济理论和思想。研究和发掘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是重构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基础工作。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制度等是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是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政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其最初的价值定位发生了扭曲,本文以教育公平为基点,结合罗尔斯"正义即公平"的"正义论原则",对执行中表现出的个体价值冲突、民族价值冲突、国家价值冲突形式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义两大优先原则的梳理,探索对少数民族招生政策价值冲突的最终定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对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人们正确、全面地理解人的价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观教育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蕴含着民族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凝练,对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有强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要按照党的指导思想理论进行民族观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以来,它已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欢迎和接受。"和谐世界"的理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理论。从马克思到胡锦涛,中间经过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几代领导人。他们面对不同时期的世界发展形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发展,提出不同的见解。他们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和谐世界理念是理论和实际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主要体现在试图界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属性问题上。早期的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为"理论实践的理论";晚期的他则修正了这一观点,把阶级立场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是"理论领域中的阶级斗争"。这一转变与他自1967年开始的自我批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