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通信号灯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仍然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指出了交通信号灯设置和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的驾驶人是具有显著代表性的高原驾驶人。为了分析高原驾驶人情景意识特征,以西藏驾驶人为例,设计了情景意识量表,基于调查数据探讨了西藏驾驶人情景意识与事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西藏驾驶人情景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西藏驾驶人情景意识与责任交通事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责任交通事故与交通违法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别、年龄、驾龄、驾驶里程、在西藏的驾驶时间以及驾车里程等指标处于不同水平时,西藏驾驶人的情景意识存在显著差异,且本地驾驶人与非本地驾驶人之间在整体上不存在情景意识差异。研究结果为高原驾驶人交通安全管理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了中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现状,从政策、规划、设计和管理以及慢行交通自身因素等方面研究了慢行交通事故的成因,基于冲突分析的方法,从交通组织、交通安全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的设计和管理对策。研究表明,交通设计的优化是改善慢行交通安全的有效途径,并可从规划、管理和执法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慢行交通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忙 《汉中科技》2008,(5):15-15
随着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和运输车辆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因车辆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交通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GPS(全球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对车辆动态运行的全过程管理,起到了事前预防、过程监督和及时纠正车辆超速行驶的作用,对有效遏制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交通冲突理论探讨慢行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了慢行交通事故形成的机理,提出了保障慢行交通安全的对策,旨在促进便捷交通、绿色交通的发展,实现和谐交通、安全交通。  相似文献   

6.
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要交通安全隐患。以杭州市新塘街道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首先从交通事故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接着定量分析了造成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然后,建立了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骑行人年龄、事故违法行为以及事故种类是影响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为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预防与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的最小需求间距,分析了隧道与互通式立交出口间距过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征,分别从隧道出口驾驶人的"明适应"、驾驶人对立交出口位置的识别、完整认读标志并操作的需要等方面,对需求距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与互通式立交出口保障安全需要的最小间距值。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二级服务水平下,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的极限最小间距不宜小于600 m,一般值宜大于800 m。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环保等特点,已经成为市民交通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许多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各类违法行为频现,使得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成为了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而因电动自行车违法行驶导致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例更是胆战心惊,发人深省.在这些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因未佩戴安全头盔或未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导致颅脑损伤是造成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重伤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安全头盔不是摆设,它是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自身安全,希望广大电动车驾驶人在驾驶电动车时,一定要正确佩戴安全头盔.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升交通事故预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统计分析了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类型特征、肇事人员、车辆特征和事故原因特征等,表明深圳市各区的道路交通事故与社会经济具有稳定关联性;白天时段致死率高于夜间,事故后果相对严重;车辆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事故主要出现在一般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事故肇事主要为外来人员;私用车辆肇事数量最高;机动车交通安全违法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市域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建设、加大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理、遵循事故规律加大交通安全执法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准确预测交通事故风险概率是实现隧道内交通安全主动管理的先决条件。本文从交通状态和驾驶员行为2个方面分析影响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不规则行为率”作为特征变量。对特征变量显著性检验,选用Logistic概率模型构造城市隧道事故率预测模型,并提出利用ROC曲线寻找阈值的方法。最后基于实测的青岛胶州湾隧道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阈值确定为0.36较为合适,此时基于不规则驾驶行为的事故率预测模型准确度为78.4%,能够较为准确预测隧道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可以为智能交通安全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件是指破坏正常交通流量并造成交通堵塞的非重复性随机发生的事件,它包括交通事故、车辆抛锚、道路养护或施工等临时的大型活动.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件检测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中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问题突出的特点,根据高速公路隧道的道路及交通环境特性,对北京一珠海(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隧道群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和事故车辆组成特征;结合隧道出入口处和隧道内的通风、照明和道路特征对交通的影响,进行了交通事故多发段的成因分析,从而给出了控制和减少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丁邦平 《科技信息》2013,(22):370-371
本文通过有关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分析,得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针对农村公路发展不均衡,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驾驶人员和行人安全意识缺乏,车辆类型繁多的交通现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蔡岗  周建宁  刘伟祥 《科技信息》2010,(22):220-221
一、现状和问题 假牌套牌交通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上道路行驶等违反机动车号牌、证件管理规定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假牌套牌车辆上路行驶,危害极大,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造成巨大交通安全隐患,而且给交通事故处理、肇事逃逸、刑事案件侦破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套牌车辆肆意违反交通法规.使真正的车主意见很大,一定程度上也削弱公安机关的执法威信。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交通事故调研数据为基础,对车辆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和模糊评判方法,分析了影响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的因素,建立了驾驶人事故前感知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驾驶人对各影响因素指标的评价模型,并用模糊数学和模糊推理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公路交叉口交通事故的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模糊控制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交叉口交通事故中,影响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的主要因素为驾驶人车速感知、车距感知及交通信息感知;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及驾驶人感知因素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遵循模糊控制规则。  相似文献   

16.
隧道监控系统中交通控制方案的自动触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个隧道监控系统的研发实例,对隧道监控系统给予介绍.当隧道出现紧急事件(报警事件)时,该隧道监控系统能对各种事件做出反应,不丢失任何重要数据和报警信息,并自动触发交通控制方案,让操作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干预,尽可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为事故的处理提供及时强有力的援助,为迅速恢复道路畅通提供保障.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区域通行环境特性,研究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隧道路段时的换车道、加速、减速等微观交通现象,在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STCA模型基础上,引入车辆速度控制条件和车道控制条件,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不同长度高速公路隧道对区域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模拟车辆在高速公路隧道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高速公路隧道瓶颈会对紧邻瓶颈下游的特定长度路段的交通流产生缓冲作用;隧道路段区域的最大流量以及平均车速与无隧道路段区域相比,将会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交通流的数据挖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统计理论的聚类方法。利用微软SQL Server 2000提供的聚类数据挖掘方法对某个公路隧道交通流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得到该隧道交通流的一些特性信息,如:何时该隧道交通流最大等。根据这些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交通量特点安排隧道监控设备的控制方案及系统的维护方案,以保障公路隧道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及交通环境等诸多因素.本文深入研究导致交通事故黑点形成的道路环境因素这一块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对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维护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参照犯罪客体要件理论,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目的,分析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侵犯的交通有序、交通安全、交通畅通三类客体辩证关系及危害程度。提出在判定当事人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因果关系基础上,根据过错行为所侵犯的具体客体类型,区分当事人行为在交通事故发生中的过错严重程度,从而提供了新的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