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为了提升城市空气质量的预报准确率,分析大气PM2.5污染物各尺度污染变化情况,提出基于GIS技术与嵌套网格的大气PM2.5污染最优集成预报方法.基于大气污染扩散模拟情况,利用GIS技术的前、后期数据处理以及结果显示输出,处理大气PM2.5污染数据,可视化展示污染扩散情况;采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模拟大气PM2.5污染物各尺度污染变化,完成污染预报;基于观测、预报资料结合多种集成方法组建集成预报,经评价获取评分最高集成预报方法,完成大气PM2.5污染最优集成预报.以安阳市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空气质量预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PM2.5质量浓度预报值与实际观测值更加接近,有效提升了大气污染预报准确率,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和以扬尘为主要源的粗颗粒物污染突出,需加强企业烟尘污染物的管控.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阳市2017—2020年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浓度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将原始浓度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污染物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尺度气象要素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残差进行滤波和序列重建,得到去除气象影响的污染物长期变化趋势,该浓度仅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关。结果表明,PM2.5和O3浓度的波动主要由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的短期变化和季节变化引起,气象条件对PM2.5季节分量和O3长期分量影响较大。信阳市PM2.5污染排放减弱,O3污染排放先升高,在2018年10月后降低。由于污染排放导致的2017—2020年PM2.5和O3长期分量分别降低3.5、1.5μg/(m3·a)。  相似文献   

3.
为行政部门有效治理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科学客观评价空气质量极为重要。本研究以铜仁市为对象,统计分析了2015—2020年铜仁市空气污染物变化动态特征,同时利用属性识别模型综合评价了铜仁市空气质量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铜仁市主要污染物是PM2.5、PM10和O3,其污染程度为PM2.5>PM10≈O3,PM2.5和PM10浓度水平处于Ⅱ级标准,PM2.5在冬季处于不达标水平,PM10于2020年达Ⅰ级以下标准,有显著好转,O3浓度2016年以来显著增加,存在污染风险。2)铜仁市近几年空气综合质量均为Ⅰ级标准,但空气质量综合水平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PM2.5作为首要的空气污染物,污染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此外,O3污染程度风险增加。因此,PM2.5和O3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6—2018年冬季济南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和气象监测数据,对大气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冬季济南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占首要污染物的34.7%和63.8%,轻度污染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58.6%,冬季高质量浓度PM2.5导致年均值增加7.5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PM10与PM2.5空间分布为天桥区、槐荫区及平阴县质量浓度较高,SO2则为商河县和济阳区质量浓度偏高,NO2和CO为济阳区、天桥区和槐荫区质量浓度较高;研究期间NO2、CO、PM10、PM2.5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推断交通源、工业燃烧源、燃煤是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济南市冬季的气团输送为偏南、西北、偏北和偏东4个方向,偏南和偏东气团为影响济南市冬季大气污染主要输送路径。进一步研究潜在源区贡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应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成都市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2016—202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群中空气质量指数出现了2个高值和2个低值中心,高值中心分别位于成都市、德阳市,2个低值中心分别位于雅安市、遂宁市,即成都市和德阳市空气质量最差,雅安市和遂宁市的空气质量最优;对于不同季节,1—12月,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U字型变化,即空气质量6—10月较好,11月—次年2月较差.2) 2016—2020年,成都市PM2.5质量浓度值皆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并且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出现频率最高,而O3、CO、SO2年均质量浓度在研究时段内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质量浓度限值.3) 2016—2020年,成都市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年尺度上,成都市PM2.5质量浓度与平均气温呈低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气例行监测数据,分析了2014年山东省大气污染进行时空特征。从空间看,淄博、济南、枣庄等是山东省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日照、青岛、威海等城市的污染最轻,东部沿海城市的污染程度明显轻于内陆城市;各地市SO2的达标情况较好,超过50%,其余污染物的达标率均较低,PM2.5甚至出现各地市均超标的现象。从时间看,污染物冬季浓度高夏季浓度低;PM10和NO2浓度在3月有小高峰;8月份,SO2、NO2浓度略有升高;从全年来看,NO2污染物排放浓度变化不大。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可知,能源消费与污染物空间分布相关性最大,风速与污染物时间分布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市颗粒物的污染和防治问题,利用2014年4月14日—2015年3月24日10个国控监测点的PM2.5和PM10小时数据及对应的气象因素资料,以PM2.5质量浓度占PM10质量浓度的比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PM2.5/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P2.5和PM10的季节高低为冬>春>秋>夏,PM2.5/PM10的季节分布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PM2.5/PM10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趋势,峰值出现在05:00和14:00左右,上午PM2.5/PM10高于下午. 颗粒物质量浓度及PM2.5/PM10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这与车辆通行政策与人类作息时间变动相关. 在空间分布上,颗粒物质量浓度及PM2.5/PM10均表现为背景站>浦西站>浦东站.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川东平行岭谷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变化特征,通过对四川盆地偏东部的重庆市荣昌区典型雾霾期气象条件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PM1,PM2.5和PM10)的垂直连续监测,分析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与大气颗粒物浓度垂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PM1,PM2.5,PM10的日变化在各高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夜间浓度较高。3种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随高度升高而下降,0~300 m内颗粒物质量浓度最高,PM1,PM2.5,PM10分别为39.61,193.62,338.87μg/m3。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颗粒物浓度纵向分布不同。空气质量为良时,颗粒物随高度升高缓慢下降,600 m处PM1,PM2.5和PM10浓度为100 m处的70.49%,69.60%,65.94%;轻度污染期间,600 m高度的颗粒物浓度比...  相似文献   

9.
分析2019—2021年天津WRF-Chem模式日预报结果与实况对比的误差时空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模式预报结果与O3浓度的相关性最好(0.90),与PM10(0.59)的最差;(2)模式预报结果对污染物浓度的高估现象更显著,PM10、PM2.5和O3浓度的预报绝对误差明显高于其他3种污染物;(3)模式预报的相对误差大小排序为O322102.5,且夏季最高,秋冬近似,春季最小,夏秋冬三季相对误差都为PM2.5最大,春季则为PM10最大;(4)从2种主要污染物浓度预报相对误差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PM2.5为蓟州、中心城区、大港偏大,PM10为中部地区西青、武清、塘沽、宝坻偏大;(5)经综合衡量,模式预报效果最差的是PM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气污染物对旅游活动强弱的反应机制,以典型生态旅游城市张家界市2017年旅游旺季时段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PM2.5质量浓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探讨PM2.5的周末效应.结果表明,永定新区、电业局和未央路站点的PM2.5质量浓度的波动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表现出双峰型,波峰分别出现在13:00和22:00左右,而袁家界站点与它们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永定新区和电业局站点工作日的PM2.5质量浓度略高于周末,而未央路和袁家界站点周末的PM2.5质量浓度高于工作日.为了进一步探讨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内在规律,对各站点PM2.5质量浓度序列进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发现各站点PM2.5质量浓度序列均表现出明显的长期持续性特征,且城区站点的长期持续性存在拐点,而景区站点和临近景区站点的不存在拐点,推测可能是景区受旅游活动干扰较多而致.  相似文献   

11.
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空气污染治理一直是一个广受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5~2020年江西省各地级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与随机森林模型,深入分析江西省各地级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从整体角度来看,2015~2020年间江西省城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状态...  相似文献   

12.
谭羲  李万隆  黄月华  韩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2):14014-14021
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是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利用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环保局国控站点和地面监测站提供的首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24h连续监测数据,分析得到2017年首要污染物占比和首要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得到各首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及气象因子对首要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首要污染物主要由PM2.5、PM10和O3组成;一天中,PM2.5呈双峰变化,主峰值出现在8:00-9:00,次峰值出现在22:00,谷值出现在下午16:00;PM10小时浓度呈三峰变化,主峰值出现在9:00,次峰值出现在1:00和21:00左右,主谷值出现在15:00,次谷值出现在0:00和5:00;O3小时浓度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15:00,谷值出现在7:00左右;PM2.5在低温、高压、中等偏高的湿度、较弱风的条件下利于积累,PM10在低温、高压、中等偏高的湿度、较弱风的条件下易于积累,O3在高温、低压、中等偏低的湿度、强风的条件下易于生成与积累;对PM2.5、PM10浓度影响最大的两个气象因子是气温和气压,对O3浓度影响最大的两个气象因子是风速和气温。  相似文献   

13.
银川市大气逆温特征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银川市2013-2015年逐日探空观测资料及同期银川市六个监测站点的污染物浓度逐时监测数据,对银川市的低空温度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了逆温层的特征与四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川市主城区在全年的四季中均有逆温层的存在,但是冬半年逆温发生的频率高于夏半年;逆温层厚度冬季较厚、夏季较薄,逆温强度秋季最强、夏季最弱。通过污染物浓度与逆温特性的相关度分析,发现四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与逆温层存在相关性,其中,其浓度与逆温层厚度呈正相关,与逆温层强度呈负相关。这说明银川市低空大气逆温层结状况是影响当地空气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后,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与频次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评价及污染特征判定。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为地方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支撑,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趋势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济南市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各时段城市空气质量及6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识别了空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自2013年起,PM10、PM2.5浓度不断下降,SO2、CO持续达标,近3年间全市无污染天数占50%左右;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夏秋两季空气环境质量较好;PM10、PM2.5与NO2长期处于超标水平,O3污染愈加严重。可见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虽日趋改善,但以PM10、PM2.5和O3污染为代表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石家庄市采暖期易引发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通过对石家庄市2016—2018年采暖期的空气质量逐日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采暖期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环境数据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筛选并确定了PM_(10)、PM_(2.5)、AQI的污染气象指标。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采暖期内所有天数均为非一级天,其中污染日较多,占69.58%,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_(10);PM_(10)、PM_(2.5)、SO_2、NO_2、CO浓度与气温、变压、风速和混合层高度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SO_2除外),O_3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和上述五种污染物相反;气象要素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排序为:相对湿度风速混合层高度水汽压变压气温;确定的三种污染气象指标准确率分别是70.37%、70.37%、72.97%。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皖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下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空气中PM2.5浓度的相关变量,结合2018-2021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统计数据及相关地域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按时间段长短及季节性变化分别选取月度数据与年度数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子做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季节下空气污染物PM2.5、PM10的浓度及其它空气污染物的变化,构建基于PCA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BP),建立PCA-BP模型并采用交叉-验证法提高模型精度,对大气中的污染物PM2.5浓度做短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PM2.5浓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M10、CO、NO2、SO2;皖北地区PM2.5含量整体在冬季偏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在夏季与秋季较高,冬季较低,四季的预测精度R2分别达到0.924、0.958、0.935、0.794。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空气污染主要与污染源的排放、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三方面因素有关。对南宁市空气质量指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PM2.5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促进空气污染发生的气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对空气污染物PM2.5的浓度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拟合度R2值最大达到了0.747,说明了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并能够适用于南宁市空气污染物PM2.5的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8.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新乡市大气污染物PM10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新乡市PM10浓度变化季节性明显,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商业区污染程度最高,文教区污染程度最低。分析表明,季节更替和人类日常活动对新乡市PM10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典型城市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长三角地区4个典型城市南京、上海、杭州、合肥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的PM2.5监测数据,以及同期MICAPS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PM2.5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达标率总体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的态势。4个城市中,上海全年总达标率最高,杭州其次,合肥最低。上海和杭州达标率月变化特征相近,南京和合肥相近;PM2.5逐小时浓度日变化曲线呈现两峰一谷型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早晨,最小值均出现在下午16~17时之间;月平均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2.5浓度与风速呈现显著现负相关关系,受地面风向影响明显,污染物在主导风的作用下从上游污染源扩散至下风区域;与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从全年来看,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高湿度状态更有利于降水从而增加PM2.5湿清除;各个城市PM2.5浓度与气压相关性很弱,并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气压是影响PM2.5浓度变化的次要因素;降水对PM2.5清除作用明显。不同城市PM2.5的变化特征及其受气象要素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产业布局以及污染源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年11月5日至12(污染个案期)在南宁市区振宁花园、市监测点、区农职院、大自然花园4个有代表性的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点观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颗粒污染物PM10和PM2.5的浓度变化及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再利用广西气象服务中心观测的天气数据分析污染个案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长时间空气污染重,南宁市大气中的颗粒物出现显著升高,颗粒物为此次诱发长时间空气污染物的首要污染因子,颗粒物中的组分以有机质OM和硫酸盐为主;观测时段内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存在重要影响,来自湖南方向的污染气团对南宁市的长时间轻微污染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