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根据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研究节假日停车选择的影响因素.以2013年清明节期间香山地区的居民出行调查和停车调查为基础,利用节假日交通特征,挖掘峰值出行需求条件下居民的活动特征和出行规律,并对居民出行和停车选择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节假日停车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节假日停车问题的诱因.研究表明,到达时间和逗留时间是影响停车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出行者对道路环境越熟悉,对停车情况越了解,出行方式越复杂,停车选择行为越多样.  相似文献   

2.
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最佳停车泊位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城市中心区的合理停车泊位数量,使之既能满足基本出行需要,又能抑制过量出行造成路网拥堵,首先对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驾驶员出行行为进行了分析,划分了不同驾驶员属性以反映不同驾驶员的出行意愿与决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最佳泊位规模优化模型,以使得在道路网络最大容量允许范围内可满足的停车总需求最大并做到泊位利用最大化.介绍了模型求解算法,数值算例表明,通过该模型的优化可确定城市中心区的最佳停车泊位数量,为停车需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老旧小区的特征,选取北京市朝阳区7个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对小区现状、小区内基本停车状况、驾驶员停车行为进行调查。基于调查结果,首先分析了北京市老旧小区的停车行为特征;然后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驾驶员性别、有无固定车位、出行时段、出行目的、小区车位数情况等因素与停车耗费时间的关系,确定停车耗费时间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SPSS软件,以停车耗费时间为因变量,以有无固定车位、出行时段、出行目的、小区车位数情况为自变量,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参数标定,建立老旧小区停车耗费时间模型,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目前不同停车预测模型在使用时的限制问题,本文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各小区出行吸引的交通方式构成对小区进行分组,并结合交通小区土地利用状况对分组进行修正,分组预测规划期内出行吸引的交通方式构成,继而对各小区的停车需求进行预测. 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利用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然而目前的公交乘车环境还不够吸引人们放弃自驾车,而主动和乐于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该文对公交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博弈思想提出公交吸引对策和措施,包括公交绝对优先车道和信号、给予小汽车停车优惠吸引公交出行、实时按需调度公交、建立服务完善的智能公交车站、加强公交车司机管理、加强乘客文明乘车教育,来引导人们改变出行习惯,从优选择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应用遗传算法和GIS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减少小汽车交通的出行距离.研究中考虑了业务、购物/休闲和通勤交通.为了得到目标函数,建立了BL模型(business location model),用它来分析企业问的关系和企业与家庭的关系.模型把企业划分成9类,并认为小区内的企业数量和居住人口是影响小区间交通需求的主要因素.然后将小区内的人口当做外生变量,用遗传算法计算使小汽车出行的总距离最小的人口分布格局,从而得知人口集中在中央商务区(CBD)和挟乘车站的步行圈内时可以极大地减少城市道路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7.
公共机构停车场的收费价格过低导致停车资源匮乏,还出现了非服务对象占用服务对象停车位的现象。为了提高车辆周转率、明确设置公共机构停车场是为服务对象提供车位的初衷,制定了公共机构差异化停车收费方案。对于服务对象,选取出租车出行进行出行成本的对比;而对于非服务对象,则选取附近停车场进行对比,然后结合logit离散选择模型分别计算服务对象以及非服务对象对停车收费价格的期望感知价格。利用期望感知价格的弹性确定出行者对停车收费价格的心理底线。对于合理的停车需求,采用设置合理的公共停车场分担率的方法优化停车场收费价格。对于非合理的停车需求,取出行者心理能够承受的最大停车收费价格为优化价格。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通过本文的优化方法得出的价格方案,能够使选择在医院停车场停车的非服务对象由88%大幅下降至15%,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同时能够有效地引导服务对象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就医,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服务对象将由85%下降至50%,能够缓解停车场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围绕轨道站TOD开发是支撑城市低碳交通发展,降低小汽车出行依赖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对轨道站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进行了均质化数值的折减,对轨道站点能级差异、距离差异等要素对停车需求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传统的轨道站点“节点-场所”模型基础上,引入“联系”维度评价以系统刻画出行者从轨道交通站点到达周边建筑的交通衔接转换过程的影响,从节点、场所、联系三个维度构建了轨道交通站TOD综合指数量化模型,以反映不同的轨道站点类别、交通衔接条件、出行距离对停车需求变化的影响,并提出轨道站点TOD综合指数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影响计算方法。最后,以南京市停车配建指标修订研究为例,通过对城市不同分区及不同类别轨道站点TOD综合指数测算,提出了轨道站点周边建筑的停车配建指标折减数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借助营销学中忠诚度的概念,从行为与态度2个角度分析城市综合体中停车收费政策调整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提出敏感人群、无感人群、灰色人群辨识方法,并建立停车收费政策变化下的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出行目的、出行时长、停车费用及每周开车天数是居民对停车费用敏感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勤、非通勤出行中分别有44.7%和42.9%的驾车者被归为灰色人群.尽管他们当前较为依赖小汽车,但实质上对停车费用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变化较为敏感,具备向公交出行转移的可能性.提出的敏感、无感与灰色人群的辨识方法,为城市综合体交通停车收费政策调整过程中把握小汽车出行向其他方式转移的趋势和可能性、停车政策效果评价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顺德区居民出行特征的一系列指标如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顺德区居民出行总量增大、出行耗时较长、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顺德区交通发展提出了发展公交、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考虑车位占用率的机场停车场收费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航空旅客小汽车出行需求的持续增长,机场停车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导致机场停车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本文基于收益管理思想,以期望车位占用率和停车场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了机场停车场收费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基于随机用户均衡原则,建立了航空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作为双层规划模型的下层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而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定价时,考虑停车场的容量和车位占用率,能够使停车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twork equilibrium formulation for modeling commuters' travel choices in a bimodal transport system with park-and-ride (P&R) trips while the total demand is elastic to the congestion level of the network. A super-network approach is adopted in the proposed model. It is assumed that commuters' trips are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 auto mode only and a combined mode with both auto and transit modes. The former is referred to as the pure mode trip and the latter as the P&R mode trip. The proposed model simultaneously considers the commuter's choice of the pure mode versus the P&R mode, the choice of parking location for the pure mode, the choice of transfer point for the P&R mode, as well as the route choice for each mode. The demand elasticity of transport system, the capacity constraints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the congestion interaction throughout the super-network are also explicit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proposed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 show the following key findings: (i) traditional parking/P&R models may overestimate or underestimate travel demand distribution over network; (ii) parking/P&R, transit scheduling, and carpooling schemes bring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ommuters' travel behavior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iii) different transport policies may be to some extent mutually substituted .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静态确定型停车行为模型忽略了网络的时变性和随机性.基于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的不确定性,研究了随机动态交通网络中出行者的停车行为,建立了供需相互作用下的不动点拟动态停车行为模型,设计了基于Monte Carlo模拟方法的算法来求解该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人们的停车选择行为.这一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旅行行为的理解和透析交通行为的本质,为正确评价停车政策和合理规划停车系统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14.
葛啸慈  石超峰  庞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3163-13169
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与交通拥堵问题密切相关,也与停车换乘(P+R)问题相关,交通流、路边停车和P+R需要统一模型研究。为此,建立考虑交通流的城市中心路内停车与P+R的动态优化模型。短期最优流率模型考虑到路内停车位会减少正常行驶车辆的道路空间,而且巡航停车会和其它车辆产生拥堵,为此,需要加快路内停车周转率,将路内停车资源与交通流协同管理。短期停车容量模型利用Stackelberg博弈:在政府追求社会总成本最小和私人运营商追求利润最大的基础上,出行者追求用户出行成本最小。研究表明,在需求固定的情况下,随着车辆停放时间的增加,路内停车费与P+R停车费都在不断下降,路内停车容量在不断减少,而P+R停车容量不断增加,说明如果选择短时停车或者临时停车,可以选择路内停车;而如果选择长时间停车,可以选择P+R停车。在需求远大于供给时,路内停车将演化为车道控制。  相似文献   

15.
Aiming at solving pressing parking issue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 residential parking spaces sharing model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n this model, firstly,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 pattern, the status of idle parking spaces,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ring parking had been analyzed. Next,in the convenience of modeling,medical institutions that have the most prominent parking problem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 of study. Based on the K-S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nd the actual parking sharing situation,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residential parking sharing time satisfied the shifted negativ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SNED). Finally,a probability model of shared service capacity based on the SNED and critical time condition was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the time of vehicles passing in and out of parking spaces, the idle time of parking spaces, the shifted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and other important model parameters had been calibrated,which was leading to the algorithm of model. In addition,considering the feasibility of model without sufficient data,the vehicle travel probability,the stagnation rate of parking space,and the status of parking spaces were defined and the reference data were also provided. The results of ca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it is very promising to solve urban parking issues if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 shares its rich parking resources with adjacent commercial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6.
程刚  胡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1):4656-4660
为缓解城市停车泊位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对城市新建停车场泊位规模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对停车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灰理想关联熵理论提出停车场规模修正系数概念,实现了对新建停车场泊位数量规模的测算.选取拉萨神力时代商圈范围内的三个新建停车场为研究对象,对其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停车泊位供给现状、停车需求实际、平均步行距离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共享泊位分配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新建停车场的停车需求,进而结合修正系数对新建停车场的泊位规模进行确定.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弥补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为解决城市商圈停车难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TransCAD软件与Vissim软件为技术支撑,对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运营的可行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应用TransCAD软件中的回归分析模型、Logit模型与Vissim软件中的仿真与评价模块来解决政府部门在决策时遇到的:(1)出行者对快速公交系统的交通需求预测;(2)其运营对其他出行方式的影响预测。同时能够得出快速公交系统的最佳的设计方案。最后,以参数计算为例演示了可行性分析与最佳方案得出的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