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加以理论分析,构建了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衡量指标,并运用2015年~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邻近区域之间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特征;(2)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出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效果最差;(3)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提高在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对周边地区造成负的溢出效应;(4)政府干预过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技术创新存在正的溢出效应,但由于目前国内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根据这些结论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阐释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基础上,基于2013—2019年中国除西藏地区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驱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揭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规模扩大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政府干预过多则不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与实体经济融合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且数实融合的中介作用稳健。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基于空间距离的成本视角,以2005至2018年全国278个非区域中心地级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空间接近对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趋同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接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城市之间空间距离的成本缩小能够有效地促进本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空间溢出效应会提升邻近等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同性。同时,东部地区的空间接近更容易引起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趋同,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在空间上较为独立。空间接近能通过劳动力流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趋同,通过金融集聚的方式可能会导致金融集聚对趋同性产生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地区差异性,并不同程度地影响技术创新。基于多政策交叉影响效应的视角,采用2004—2017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政策对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在全国范围,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协同作用均与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增强。东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双重政策与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正相关,这种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对邻近地区发挥更强辐射作用。结合区域发展情况,提出及时动态调整多政策工具组合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将金融发展分解为金融规模与金融深化两方面,在考虑区域空间相关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集聚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和溢出效益,发现金融集聚并不能直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但是金融集聚可以与金融规模和金融深化相互作用,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现阶段,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相较于金融集聚的深化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主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集聚的影响下,金融资源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金融规模抑制了周边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并且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而金融深化提升了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5—2017年全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的构成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上看,增加创新投入明显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对产业结构的竞争效应影响不显著,表明增加创新投入未能显著提升中国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从地区层面来看,创新投入在东、中、西部对产业结构构成效应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从影响大小看,东部强于西部,中部最末;创新投入在东西部对产业竞争效应呈显著负向影响,中部影响不明显。从竞争效应被抑制的程度看,东部大于西部。据此提出要大力实施以企业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求高度迫切。采用我国30个省份统计数据,构建高校基础研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考察高校基础研究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基础研究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地区内部高校基础研究对专利和新产品创新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邻近地区的高校基础研究可以带动本地区专利创新增长,但对本地区新产品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效应。东中西部地区自身内部高校基础研究能够直接促进地区专利和新产品创新增长,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研究驱动新产品创新发展的引擎正在加速运转;但高校基础研究对邻近地区专利和新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促进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是深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2004—2019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人力资本空间错配指数,考察我国市域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仍存在人力资本空间错配问题,其中东部地区配置不足,中部、西部地区配置过度。总体来看,人力资本空间错配与城市创新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从溢出视角看,相比于本地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状况,我国城市创新水平受邻近地区的影响更大;该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东部、中部地区为“倒U型”,西部地区显著为负。因此,优化人力资本空间配置,畅通地区间经济循环,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力资本是实现国家技术创新的关键载体,而高等教育集聚能够增强人力资本的知识要素与技术要素,进而赋能区域创新。在对高等教育集聚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各省份高等教育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态势。第二,高等教育集聚不仅对本地区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相邻省域的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高等教育集聚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促进本地区以及相邻地区的创新效率提升。此外,本省份创新效率的提升也会对相邻省份的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各省份当期创新效率越高则下一期的创新效率越有可能提高。第三,高等教育集聚的溢出效应存在空间衰减特征。具体表现为:700千米以内高等教育集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700~1 400千米存在负向空间抑制效应,1 400千米后不再存在空间外溢效应,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第四,在控制变量中,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直接回弹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空间计量方法,改进直接回弹效应测算模型,并利用中国城镇居民电力消费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用电直接回弹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忽略空间溢出效应会混淆本地区和相邻地区能效提高对本地区城镇居民电力消费的影响;局部空间溢出效应与全局空间溢出效应迥异,为充分发挥能效政策潜力,政府应关注能效政策的作用范围;城镇居民用电直接回弹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小,在区域层面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99-2011年江西省地级市相关面板数据,通过空间面板计量分析,实证考察了江西省11个地区的教育人力投入密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密度对经济密度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各地区教育人力投入密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密度呈现着非均衡发展,教育人力投入明显不足。第二,江西省各地区教育人力投入密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密度在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第三,教育人力投入密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密度不但对本地区经济密度产生直接效应,也会对邻近地区经济密度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而且,教育人力投入密度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小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首先利用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绿色金融面板数据,基于熵权法测度各省域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基于地理位置的0-1空间权重矩阵下我国各省域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同时进行适配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效应,邻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呈负向效应;政府支出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呈正向效应,对邻近地区呈负向效应,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待培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4~2017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在三种不同空间权重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电商减贫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贫困聚集在空间分布上同时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并且高聚集度和低聚集度分布区域有序且稳定,主要表现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逐渐递增的阶梯状发展势态;(2)在不考虑空间异质性情况下,电商减贫对本地区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空间扩散效应,且经济地理权重下扩散力度最强;(3)在考虑空间异质性情况下,无论是邻接空间权重、地理距离权重还是经济地理权重,电商减贫对其他地区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即空间回波效应,且地理距离权重下空间回波力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深层次探究产业结构对环境的作用效果是实现生态经济的重要一环.基于各地区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互关联,使得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不仅会对本地的环境产生影响,也对邻近地区的环境产生溢出效应.为了更进一步地探究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空间关联的中间中心度特征对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间中心度高的地区其产业结构演进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只有当产业结构空间关联的中间中心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环境改善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西部地区2002—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例,通过建立PVAR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GMM估计、脉冲相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期内具有正向效应,但长期具有负向影响;(2)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逐渐减弱的正向影响;(3)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稳定且持久的正向影响;(4)从方差分解结果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占18.4%,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率达到19.9%.根据研究结论,认为地方政府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的负向冲击,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有效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和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2009年—2016年期间,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V”字型的发展和变化趋势.2)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区域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溢出效应,且局部出现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3)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可以通过空间的交互作用产生出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而有效提升农户经营性收入.4)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经营性收入影响上,不管是直接空间效应还是间接空间效应均显著为正,且间接影响更为强烈.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溢出效应能够促使相邻地区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本地区农户的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商指数法测算和分析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效应模型,以产业结构为因变量,以区位商计算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引入科技进步、教育水平和研发投入三个控制变量,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程度不是很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1997-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显著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二者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环境规制的作用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同时,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更显著地依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更显著地依赖环境规制,而西部地区受到两者的影响程度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4—2017年中国26个省际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空间动态模型探索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的城市空间结构趋向集聚式发展,且存在区域差异;空间自相关及动态杜宾模型均指出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环境污染造成一定的影响,帕累托系数越小,即单中心城市人口集聚效应越强,环境污染将越严重。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相邻地区的城市空间分布越集中,同样损害了本地区的环境质量;分区域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人口空间结构造成的环境污染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因而,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应注重人口流向以及各个地区内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生态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系统广义矩估计探究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较低,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绩效值从2000年的0.813减小至2011年的0.558,然后增大至2016年的0.706;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绩效值由大到小的地区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空间正向集聚特征显著,表现出北冷南热的空间关联格局;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消费效应则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