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新疆阜康凹陷上乌尔禾组砂体展布及勘探前景,结合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地震响应特征,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划分方法,划分上乌尔禾组层序。通过物源及沉积体系分析,明确砂体垂向叠置及平面展布特征,刻画上乌尔禾组有利砂体目标。井震结合、单井-连井分析、系统搭建地层格架大剖面,识别层序地层等时界面,划分出一个长期旋回和3个中期旋回,明确了上乌尔禾组三分模式。受三大古凸控制、物源及沉积特征影响,乌一段以填平补齐方式发育在凹槽区,规模砂体叠置连片发育。结合高密度三维资料,识别有利目标,近一步扩大阜康凹陷勘探规模。  相似文献   

2.
以松辽盆地头台油田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42口取芯井的分析,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结合岩性、电性资料,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识别该地区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得出该地区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和湖泊相沉积,进而识别出其多种沉积微相类型。扶余油层泉四段发育两种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并细分出6种亚类。划分出Q4MSC1~Q4MSC3三个四级层序,Q4SSC1~Q4SSC7七个五级层序,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绘制细分层单元沉积微相图,为寻找有利砂体展布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3.
以柳北油田Ⅳ2砂组为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分级控制、模式指导、相控约束为对比方法,重建研究区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指出其对油田开发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是受强烈构造活动产生的异旋回,其基准面的变化使得不同期次的沉积地层中微量元素、放射性等存在明显差异,造成Ⅳ2砂组顶界面上下自然伽马存在具有等时意义的拐点;短期旋回是自旋回或受自旋回干扰的异旋回,其基准面的变化造成不同期次间存在明显前积现象,前积角度为2°~5°,且层序地层自下而上倾角逐渐减小;超短期旋回是自旋回,其基准面的变化造成砂体叠置方式呈独立型、叠加型和切叠型,受水动力条件的控制,扇三角洲砂体往往以叠加型和切叠型2种叠置模式为主;短期旋回(小层)规模的注采关系不完善,导致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4.
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组砂体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在详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组短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短期层序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长8油组的高分辨率时间-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基准面旋回分析和高分辨率地层格架的砂体等时追踪对比技术",分析认为西蜂油田长8油组砂体的等时对比模式有"等高程、非同期和异成因"和"非等高程、同期、异或同成因"两种.形成于快速湖进期的西峰油田长8油组厚层砂体,受控于基准面旋回的升降,是由不断向陆方向退缩、多种沉积微相砂体复合叠加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中侏罗统头屯河组系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带最重要的勘探层系。以精细的单井沉积相和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基础,从头屯河组中划分出1个长期、3个中期、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以长期旋回层序底界面、顶界面和最大湖泛面为等时对比标志,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建立地层格架,对地层格架中的小层砂体进行劈分和追踪对比,结果表明小层砂体的分布规律和储集性主要受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和多属性地震相分析成果编制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一步显示砂体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和东南部2个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前缘亚相带,以厚度大和延伸稳定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首次在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嫩江组三段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利用地震、钻井以及测井资料在嫩江组三段识别出3个准层序组、11个准层序;对原有岩性地层对比中存在的穿时性做了校正,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核心,运用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技术,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级高精度地层对比格架。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认识地下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分析注采矛盾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双城气田扶余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制定了沉积单元划分原则、对比方法;优选出了分层标准井,建立了封闭主干对比剖面。首次进行了约54000井层次的整体、统一、精细的沉积单元划分与对比,把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3砂组17小层39个沉积单元,从而建立起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大庆油田二次开发及三次采油的顺利实施,重新开展了杏南地区主要油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分析和研究工作.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不整合面、整合面、初次湖泛面及最大湖泛面等各级界面进行识别和对比.通过对层序边界形成机理、识别方法及标志、边界类型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各级层序内部结构特征,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的等时地层格架.依据各级层序界面标志,研究区目的层被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及MSC3;3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9.
春光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经历了多期强烈构造运动,地层缺失严重,残余地层分布不均。 综合运用地震、岩芯及测井资料,在对不同级别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结合地层基准面旋回分析,并依据地层接触关 系,对春光油田古近系、白垩系残余地层对比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了地层发育模式,对该油田残余地层的细分对比 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地层旋回分析结果所建立的地层格架,可使春光油 田古近系、白垩系地层划分对比具有等时性。不同成因类型地层,其对比方法有所差异,建立的地层对比方法及对比 原则适用于春光油田小层对比,可用来有效识别不同成因类型地层的缺失层位及缺失厚度。  相似文献   

10.
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沉积相、基准面旋回与层序界面特征的综合分析为依据,将川西坳陷中-南段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4个长期和1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旋回等时对比法则,运用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层序界面和洪泛面)为优选时间-地层对比位置,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和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进行了等时地层对比和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作用和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冲积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露头、岩芯及测井资料,研究八区克下组层序分布模式及砂砾岩体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八区克下组冲积扇可识别出不整合面、洪泛面、冲刷面和岩性界面这4类层序界面;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八区克下组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15~16个超短期旋回;以冲积扇沉积体系超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为基础,以中期旋回层序为框架,可建立以短期和超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砂砾岩体的分布模式,下部的中期旋回砂砾岩厚度大,是克下组主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2.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内岩性油气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露头、钻井、岩芯以及测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长7-长4+5识别出长61底部为三级基准面旋回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三级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与1个三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由此建立露头与井下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地层充填序列和基准面的变化关系,构建大型坳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分布模型;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的演化对岩性油气藏的发育起控制作用;基准面旋回下降期和层序界面附近是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层序格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巨厚的夏子街组为隐蔽性圈闭,其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起来较困难.应用经典的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乌-夏地区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旋回理论来确定层序界面的位置,在各层序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夏子街组不同层序的展布特征和体系域构成,从而建立了夏子街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技术用来进行层序旋回划分较为可靠,应用此技术确定出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共发育有4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应用地震时频分析手段来分析地层中的信息,会大大提高沉积旋回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小波变化具有尺度可大可小的优点,这对于提取单井的沉积旋回、识别同一套沉积体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放大显微功能有助于识别不同级别的层序体.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巨厚的夏子街组为隐蔽性圈闭,其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起来较困难.应用经典的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乌-夏地区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旋回理论来确定层序界面的位置,在各层序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夏子街组不同层序的展布特征和体系域构成,从而建立了夏子街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技术用来进行层序旋回划分较为可靠,应用此技术确定出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共发育有4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应用地震时频分析手段来分析地层中的信息,会大大提高沉积旋回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小波变化具有尺度可大可小的优点,这对于提取单井的沉积旋回、识别同一套沉积体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放大显微功能有助于识别不同级别的层序体.  相似文献   

15.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界面识别标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中均有特征性反映.通过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的识别,可以建立起层序地层格架.进而研究每一单元的地层展布及沉积学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含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述了层序地层学在含煤地层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新进展和前沿理论;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研究的主要特点;高分辨率含煤地层层序划分的最新进展、应用和展望。笔者认为:含煤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必须紧密结合聚煤盆地充填沉积的特点和盆地的类型;含煤层序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含煤地层中的事件沉积为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的重要依据,高分辨事件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对确定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测井小波分析及频谱分析方法,对延长组层序地层单元进行定量识别,共识别出5个长期、21~2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通过层序格架内储层发育规律分析,认为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应量的比值(A/S)及层序界面对储层的空间展布和物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最有利的储层发育位置出现在长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特别是中期和长期两个级次基准面相互重叠的界面两侧,酸性孔隙流体沿着界面运移,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对改善储集层储集性能有利。与传统层序地层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消除人工划分层序的不确定因素,提高旋回划分、对比的精度和准确性,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张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4):3182-3187,3191
为了确保大庆油田二次开发及三次采油的顺利实施,重新开展了杏南地区主要油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分析和研究工作。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不整合面、整合面、初次湖泛面及最大湖泛面等各级界面进行识别和对比。通过对层序边界形成机理、识别方法及标志、边界类型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各级层序内部结构特征,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的等时地层格架。依据各级层序界面标志,研究区目的层被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及MSC3;3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19.
以含煤层序地层学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钻井岩芯实际资料研究,较为详细的识别了西黑山矿区西山窑组下段煤层。本文研究重点是含煤层段西山窑组二级、三级层序的划分,主要依据钻井、编制分析单井相图,以准噶尔盆地含煤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基础,通过对钻孔资料,相关剖面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分析,识别出准噶尔盆地东部研究区中侏罗统层序地层界面类型,从而建立其层序地层格架,对今后该地区找煤并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宁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要含煤地层,而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仍然不清。通过对露头、岩芯、测井资料以及延安组沉积体系与构造演化的详细研究,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宁东地区延安组可划分为一个超长周期旋回、4个长周期旋回、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至少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