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体外激活CD8~+T细胞表达CD69及γ-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正常人外周血CD8+T细胞体外活化表达早期活化标志CD69分子及γ -干扰素 (IFN -γ)的规律 方法 :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on)或植物血凝素 (PHA)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T细胞表达CD69及IFN -γ的情况 结果 :PDB +Ion和PHA活化CD8+T细胞CD69的表达率 ( % )分别为 78.4± 5.3和 2 7.4± 4 .4 ( x±s)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5± 0 .6) (P <0 .0 5) 当monensin存在时以PDB +Ion及PHA刺激 4h后IFN -γ阳性CD8+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2 9.7± 6.5及 5.9± 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0 .7± 0 .2 ) (P <0 .0 5) ,其中前者表达率高于后者 (P <0 .0 5) 结论 :PDB +Ion和PHA均可刺激CD8+T细胞表达CD69以及IFN -γ ,前者的刺激作用明显强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葫芦素E(Cuc E)对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及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外周血PBMC活化抗原CD69和CD25表达,用流式微球陈列检测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变化.结果:Cuc E能明显抑制PDB和Ion刺激引起的CD3+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和中期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同时,Cuc E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DB和Ion诱导的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结论:Cuc E对人外周血CD3+T细胞的活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提示其通过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米诺环素(MNC)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我们通过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以佛波醇酯(PDB)刺激,用不同终浓度的MN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早期和中期活化抗原CD69与CD25的表达;以CFSE染色,加入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进行刺激,以流式细胞仪分析MN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荧光抗体染色显示MNC能显著抑制PDB诱导的T细胞CD69和CD25的表达;CFSE染色结果显示,MNC对佛波醇酯(PDB)和离子霉素(Ion)诱导48 h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从而我们认为MNC对小鼠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独立于其抗菌活性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自然杀伤细胞 (NK)的早期活化标记CD69的表达探讨NK细胞体外活化的规律 ,促进这类细胞的临床应用 方法 :用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分别在两种不同的有丝分裂原 ,植物血凝素 (PHA ,2 0 μg/mL)和佛波醇酯 (PDB ,10 - 7mol/L)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于 0、2、12、2 4h收获细胞后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 ,以流式细胞术对NK细胞的CD69分子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NK细胞在PHA、PDB刺激 2h后CD69的表达明显上升 ,而且随时间的延长CD69的表达率逐渐增加 ,2 4h分别达到 ( 84 .96± 9.2 4 ) %、( 91 85± 2 .94 ) % ;PDB刺激组CD69的表达率在不同的时间点均比PHA组高 结论 :体外条件下 ,PHA、PDB均能快速上调NK细胞CD69表达 ,而且PDB( 10 - 7mol/L)作用明显强于PHA( 2 0 μ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在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流式细胞术分析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的影响.结果: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染色分析显示,不同浓度(5、10、20、30、40 μmol/L)的PD98059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r=0.985,P<0.01).碘化丙锭染色分析表明,PD98059可阻止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PD98059对PDB Ion刺激的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与ConA刺激相似,不同的是S期和G2/M期的变化较ConA作用更显著.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显示,不同浓度的PD98059仅能轻微影响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69和CD25的表达.结论:PD98059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阻止其进入S期和G2/M期,但不能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早期和中期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2-神经酰胺(C2-cer)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加入刀豆蛋白A(ConA)或佛波醇酯(PMA)和离子霉索(Ion)进行刺激,以不同终浓度的C2-cer与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结合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检测T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的表达;用羧基荧光素双醋酸盐琥珀酰(CFDA-SE)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并用ModFit软件分析T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结果:终浓度为25、50和75 μmol/L的C2-cer可以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T细胞CD69的表达,由ConA组的(60.13±1.18)%,分别降低为(54.56±1.14)%、(48.73±1.26)%和(27.09±1.07)%(P<0.01);CFDA-SE染色结果显示,各浓度C2-cer对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增殖指数(PI)由ConA组的(1.81±0.25),分别降低为(1.46±0.01)、(1.25±0.04)和(1.18±0.03)(P<0.05);各浓度C2-cer均可明显抑制PMA+Ion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增殖指数(PI)由PMA+Ion组的(1.47±0.01),分别降低为(1.27±0.01)、(1.11±0.01)和(1.05±0.01)(P<0.05).结论:C2-cer能有效地抑制小鼠T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T细胞上CD226分子的表达情况来阐明SCH患者T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功能.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分为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组与非刺激组,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上CD226分子的表达百分率,观察PHA刺激对T细胞表达CD226的影响.结果 1)无论是否给予PHA刺激,SC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26阳性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给予PHA刺激后,SCH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26分子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在升高幅度上,SCH患者CD226表达增长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在患者与对照组二者之间,未发现CD4,CD8 2个T细胞亚群之间CD226表达百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4)精神分裂症患者CD226的表达与性别无关.结论 SC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26分子的表达百分率显著升高,细胞敏感性增强.在SCH患者体内。大量T淋巴细胞已处于活化状态.SCH患者体内存在某种非正常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以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刀豆蛋白A(Con A)的刺激下,穿心莲内酯对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分析穿心莲内酯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碘化丙锭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终浓度为10、20、30、40 μmol/L的穿心莲内酯对Con A刺激的早期活化抗原CD69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Con 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明显阻止T淋巴细胞进入S期,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穿心莲内酯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及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抑制T淋巴细胞进入分裂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车轴草提取物(Trifoliumpratense Leguminosaeextract,TLE)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TLE对细胞的毒副作用及增殖抑制情况;双色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LE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ConA)刺激下体外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DA-SE)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CD3 T淋巴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结果:TLE对小鼠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微毒副作用;终质量浓度为10、20、30、40 mg/L的TLE对ConA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抗原CD69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40 mg/L抑制达到峰值;MTT法和CFDA-SE染色法都显示,10、20、30、40 mg/L TLE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ConA)刺激下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的影响;运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DA-SE)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用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分析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终浓度为25、50μmol/L的bioA对ConA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50 μmol/L抑制达到峰值;CFDA-SE染色法显示,25、50 μmol/L bioA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终浓度为5、25、50 μmol/L的bioA能够使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滞留于G0/G1期,减少处于S期和G2/M期细胞数.结论:BioA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周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杨素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杨素(CR)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活化T细胞CD69的表达情况;用羧基荧光素已酰已酸(CFDA-SE)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增殖相关指数;用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加入终浓度为5、25、50μmol/L的CR后,活化T细胞CD69的表达率由ConA对照组的(85.12±1.07)%,分别降低为(78.42±1.82)%、(66.24±1.43)%和(53.09±1.77)%;72 h的T细胞增殖指数由ConA对照组的2.29±0.14分别降至1.91±0.02、1.47±0.03和1.14±0.0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随着CR浓度升高,处于G0/G1期的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25μmol/L时,G2/M期细胞也减少。结论:CR能有效抑制小鼠T细胞的体外活化和增殖,阻滞活化细胞从G1期进入S期,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肺癌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变化与病理分期和是否有转移有关(P〈0.05),而和性别、家族史、病理类型和肿瘤体积等无关。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和促进肺癌的发生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酮体外强烈抑制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CD69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记物CD6 9的表达 ,探讨放线菌酮 (CHX)对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 ,以进一步揭示CHX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 :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 ,与CHX预孵 1h ,加入多克隆刺激剂继续培养 ,总计培养 2 4h后收获细胞 ,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 ,以流式细胞术对T细胞的CD6 9分子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CHX(终浓度 10 μmol/L)作用下 ,ConA和PDB活化的T细胞CD6 9表达百分率依次为 12 33%± 4 75 %、13 0 7%± 11 0 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CHX(10 μmol/L)对ConA、PDB活化的T淋巴细胞均显示了强烈的抑制效应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枸骨叶5种溶媒萃取物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检测枸骨叶对体外Con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阳性淋巴细胞的CD69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枸骨叶的醇提物I、乙酸乙酯IⅠ、正丁醇萃取物IⅡ具有明显抑制Co-n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枸骨叶醇提物I与乙酸乙酯萃取物IⅠ能明显抑制ConA刺激T淋巴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枸骨叶2种水提物无免疫抑制作用。结论:枸骨叶脂溶性萃取物具有较强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T细胞是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主要识别和效应细胞.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即双信号模型,two-signal model):一是由T细胞受体(TCR)与MHC-抗原肽复合物介导的第一信号,该信号决定了T细胞抗原应答的特异性;二是由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分子及其配体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该信号对于T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完全活化是必须的.共刺激分子的发现为调控T细胞活化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T细胞共刺激信号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细胞是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主要识别和效应细胞.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即双信号模型,two-signal model):一是由T细胞受体(TCR)与MHC-抗原肽复合物介导的第一信号,该信号决定了T细胞抗原应答的特异性;二是由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分子及其配体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该信号对于T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完全活化是必须的.共刺激分子的发现为调控T细胞活化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gD2 DNA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生殖器疱疹gD2 DNA疫苗pcDNA3-gD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7,鉴定gD表达.再用其免疫BALB/c小鼠,测定脾细胞增殖、CTL细胞杀伤活性,以及CD4^ 和CD8^ 细胞群.结果表明:pcDNA3-gD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表达gD抗原,其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活性增加,CTL活性达37.69%,明显高于pcDNA3组和生理盐水组;CD4^ 占T细胞数量的33.38%,数量较pcDNA3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蛋白激酶C-θ(PKCθ)的融合蛋白(PKCθ-EGFP)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脂质转染胺(Lipofec-tAMINE 2000)为载体分别以pPKCθ-EGFP和pEGFP-N1转染HeLa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达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其亚细胞定位,同时分析二丁酸佛波醇酯(PDB)和小檗碱对其亚细胞定位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转染pEGFP-N1或pPKCθ-EGFP的HeLa细胞48 h后,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0.9±4.4)%和(45.8±2.3)%(P<0.05)。表达的PKCθ-EGFP融合蛋白均匀分布于细胞内,与EGFP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相似。PDB刺激30 min后,表达PKCθ-EGFP的HeLa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即由原来的梭形变成圆形,荧光强度增强。但表达EGFP的HeLa细胞的形态及荧光分布均不受影响。小檗碱对PDB诱导的HeLa细胞的形态和EGFP-PKCθ融合蛋白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表达PKCθ-EGFP融合蛋白的HeLa细胞在PDB作用下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CTLA4-Ig作为阻断B7-CD28/CTLA4共刺激通路、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无能的最有效制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三: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效应过程、调节Th1/Th2型细胞分化、阻断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对于CTLA4-Ig的应用研究很多,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本从不同途径探讨CTLA4-Ig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口服供者脾细胞延长受者大鼠皮肤存活时间,检测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前后的变化,探讨口服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者,纯系Wistar大鼠为受者,行异体皮肤移植,将24只受者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口服PBS)、B组(每日口服SD大鼠脾细胞1×10^7个),C组(每日口服SD大鼠脾细胞5×10^7个),对受体进行450Rad^60Co照射,然后检测受者外周血及脾脏CD4+CD25+、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并对受者进行供者脾细胞导管灌胃,每次口服5×10^7个细胞,每日一次,7d后检查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并行皮肤移植,观察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复查Treg两次。结果口服脾细胞后,DTH反应均出现明显的抗原特异性降低;C组的皮肤移植存活时间达到19.17d±1.94d,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口服供体脾细胞延长皮肤移植存活大鼠(C组)的外周血及脾脏中CD8+CD28-Treg均比口服前明显增高(P〈0.01),并能维持2周以上。结论口服抗原可以引起受者对异基因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降低,使受者的皮肤移植存活期延长,CD8+CD28-Treg在口服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