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菁 《科技资讯》2008,(1):86-87
MATLAB是一种编程效率极高的编程语言,但其执行效率非常低;Visual C++界面友好,可以生成脱离Visual C++环境而独立运行的应用程序,但其编程繁琐。本文介绍了使用Matcom实现MATLAB与VC++接口的方法和步骤,证实了使用接口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通常主要采用MATLAB Script节点或直接调用MATLAB ACTIVEX服务器的方法完成LabVIEW和MATLAB混合编程,其本质均通过LabVIEW与MATLAB SERVER通信,实现MATLAB功能函数在LabVIEW下的间接调用,因此不能脱离MATLAB编辑环境,运行效率和独立编程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采用LabVIEW调用M文件生成的COM组件实现了混合编程,可以使用MATLAB的工具箱,能脱离MATLAB环境,弥补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详细介绍了COM组件的生成过程以及LabVIEW调用该COM组件的具体方法。具有技术的通用性,对扩展LabVIEW自身功能具有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MATLAB与Visual C++混合编程在计算材料介电性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MATLAB不能实现端口操作、实时控制和Visual C++处理复杂数值运算效率低的问题,利用VisualC++与MATLAB进行混合编程,实现功能互补,为材料介电性能的复杂计算及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MATLAB将材料介电模型文件转化成Visual C++的代码,并将代码用Visual C++编译器编译连接成独立应用程序.结合Visual C++强大友好的软件制作功能及MATLAB功能极强的科学计算及图形绘制显示特性,MATLAB编译器将不同的介电性能的计算模块分别编译成动态链接库文件,并在Visual C++编写的可视化交互操作界面中对其进行调用,实现计算及绘图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MATLAB不能实现端口操作、实时控制和Visual C++处理复杂数值运算效率低的问题,利用VisualC++与MATLAB进行混合编程,实现功能互补,为材料介电性能的复杂计算及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MATLAB将材料介电模型文件转化成Visual C++的代码,并将代码用Visual C++编译器编译连接成独立应用程序。结合Visual C++强大友好的软件制作功能及MATLAB功能极强的科学计算及图形绘制显示特性,MATLAB编译器将不同的介电性能的计算模块分别编译成动态链接库文件,并在Visual C++编写的可视化交互操作界面中对其进行调用,实现计算及绘图功能。  相似文献   

5.
许晓宇 《科技信息》2008,(2):230-231
本文介绍了MATLAB的特点和混合编程的方法,通过MATLAB调用VC格式编写分形插值函数算法,绘制了自相似图形羊齿叶的自仿射变换的图像。  相似文献   

6.
LabVIEW中MATLAB的调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LabVIEW中通过MATLAB Script节点调用MATLAB,可以补充LabVIEW的开发功能.结合多功能绘图、调用MATLAB小波包工具箱中的WDEN( )函数对含白噪声的正弦信号进行消噪处理的实例介绍了在LabVIEW中调用MATLAB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通过比较Visual C 和MATLAB优劣后,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提出Visual C 和MATLAB混合编程的几种方法。在VC中对MATLAB进行调用将大大减少编程的工作量、保证程序的准确性,并且继承了VC 强大的功能,提高开发效率。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比较简便实用的Matcom混合编程方案,通过该方案更进一步突出了Visual C 和MATLAB混合编程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程建  廖正和 《科技信息》2009,(33):95-95,110
针对MATLAB与C语言混合编程的接口问题,提出了采用MAT文件、MEX文件和MATLAB引擎三种接口方法。通过MAT文件实现与其它编程环境的数据交换;通过MEX文件实现在MATLAB环境中调用其它语言编写的程序;通过MATLAB引擎实现在其它编程环境中使用MATLAB的计算功能。在详细阐述了三种方法原理的过程中,说明了三种接口方法的使用特点、调用方法、编译过程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通过混合编程,利用了C语言高效的特点,在发挥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的同时,又弥补其执行速度慢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的RBF神经网络函数设计出人机交互的人机界面评价平台.采用MATLAB的数据库编程技术实现学习样本的存储和积累.为了使用户可以脱离庞大的MATLAB环境而运行MATLAB程序,应用MATLAB Runtime Server技术实现了软件的独立运行.最后通过对3种指针表显示设计方案的评价,表明该人机界面评价软件使用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VisualBasic中通过MATLAB引擎调用MATLAB工具箱函数以及VisualBasic和SQL Server数据库通过ADO进行远程连接的方法,对VisualBasic和Matlab进行混合编程,从而完成了环境模拟中判别分析模型软件的开发应用,并利用该模型解决了某大型化工厂大气样品的污染判别分类问题.所研究开发出的软件与单纯使用Matlab中的ToolBox中的Classify函数相比,可以利用其中的远程调用数据库的功能省去复杂的数据录入工作,还能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增强对实验数据的管理,操作起来简单易行,这种模式对于各类环境模型的软件开发应用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Visual c++中MATLAB数学函数库的封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木、建筑等工程领域的数值计算中,VC++和MATLAB的混合编程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计算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文简要介绍了MATLAB与VC混合编程的几种方法,提出了在VC++环境中封装MATLAB数学函数库的基本思路,并通过一个实例,演示了VC++中构建数值计算环境以及封装MATLAB数学函数库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TLAB扩展HL-2ADAS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HL-2A DAS数据处理软件中,实现数据处理与图形功能扩展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以MATLAB作为主要平台,以C Builder作为接口工具实现数据的复杂处理与图像处理.另一种是用C Builder作为主要平台,调用MATLAB引擎实现数据与图像处理.这两种方法是以MATLAB为主要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采用了不同的编程思想.分析了这两种程序开发策略在HL-2A DAS中的运用情况及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可见水印系统软件设计中利用Matcom技术实现了VC + +和MATLAB 混合编程.VC + +开发友好交互界面,读取、显示和保存图像.MATLAB开发数字水印算法,通过Matcom实现VC + +调用MATLAB并脱离MATLAB执行.该方法结合了MATLAB的数值计算,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和VC + +的可视化、执行速度快、保密性强等特点,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又增强了算法的保密性,使数字水印理论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V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起重机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起重机动态特性的求解精度和分析速度,采用Visual C++编译器核心类集MFC绘制可视化窗口,通过C++程序编写及MATLAB函数调用,精确求解门、桥式起重机动态系统模型,实现了VC++与MATLAB的协同合作,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MATLAB与C/C 和FORTRAN语言进行混合编程的常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实现方式和各自的利弊,并用实例对MEX文件实现方式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用VC 这类语言实现面像识别算法,工作量很大,如果用MATLAB实现,虽然在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方面较为方便,但运行速度慢。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一种开发方式,在VC 平台上开发系统主控模块及数据库系统,用MATLAB实现基于DCT变换的面像识别子系统,由MATLAB编译成C 动态库源程序,在VC 下修改并编译成动态库,由主控模块调用动态库实现面相识别。该方法具有可以灵活选择识别算法、识别率高、开发方法容易、开发周期短、可移植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VC6.0环境下调用MATLAB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VC6.0中调用MATLAB的几种方法,着重分析了VC6.O通过引擎调用MATLAB的机制。与其他方法相比,用引擎调用MATLAB,可对所有类型的M文件提供支持。以一个对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程序为例,具体说明了引擎调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C语言编程与MATLAB的强大数据库相结合,阐述了运用C语言对MATLAB内部函数进行调用的基本方法,研究了不同数值处理方法的曲线拟合对水轮机特性曲线绘制与转换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水轮机特性曲线的插值与拟合的新方法;以此结合MATLAB工具箱中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和一般多项式插值函数分别进行了编程,并就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水轮机特性曲线的转换与绘制.由此不仅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而且效果很好;同时也得出了极坐标下的三次样条远优于直角坐标下的多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