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了水杨醛缩2-氨乙基苯并咪唑(HL1)和5-氯水杨醛缩2-氨乙基苯并咪唑(HL_2)2个席夫碱配体及其4个新型Cd(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和UV-vi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与配体相比有明显增强,可作为潜在的发光材料.对配体和配合物的抑菌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均显示中等到较强的抑菌活性,与配合物1和2相比,配合物3中引入氯离子作为辅助配体或配合物4中配体苯环中引入吸电子取代基均可以提高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席夫碱型钯(II)配合物液晶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带有端烯基的席夫碱型配体 (Schiff_C11C10 )及其含氯桥型的钯 (II)配合物 (Schiff_C11C10 _Pd) ,通过元素分析 ,摩尔电导 ,红外光谱 ,电子光谱 ,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为中性配合物 ,配体与Pd(II)的摩尔比为 1∶1.配体和配合物均为热致型液晶 .配体和配合物介晶相皆为近晶相 ,配体的液晶态初步判定为镶嵌状织构 ,配合物的液晶态为破扇状织构 .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个新型的含苯甲酸侧臂的二氮杂18-冠-6衍生配体L1和四氮杂18-冠-6衍生配体L2,制备了L1与稀土苦味酸盐和L2与稀土硝酸盐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配体L1与稀土离子形成了1:1型配合物,而L2与稀土离子形成了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为改变铕配合物配体的结构,增强其紫外-可见吸收率,寻找红光效率更高的发光材料,以乙酰丙酮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及其衍生物为第二配体,合成了5个稀土铕配合物,并进行了1H NMR、MS、IR、元素分析等表征,测定了目标配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第二配体共轭结构的变化,铕配合物在紫外区的吸收逐渐增强,荧光发射峰均约为612 nm,发光强度随配体共轭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电化学数据与铕配合物的发射波长相匹配,证明强紫外-可见吸收率配体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配合物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含线状N4O2配位点的配体1,2-二(6-羧基吡啶-2-甲胺基)乙烷(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H2L为配体与Tb(Ⅲ)合成了环状结构的二元配合物和以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Tb(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545 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 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6.
以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为共配体,与四乙腈一价铜盐反应,最终合成了4种新颖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产率为35%~50%.进一步对其中2种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发光性能.这4种铜配合物均具有固体发光现象,其中配合物4c的发光性能最好,是一种潜在的固体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香草醛、水杨醛和对羟基苯甲醛,以无水甲醇为溶剂,分别与盐酸羟胺反应,合成羟胺类Schiff碱配体,并用3种配体与乙酸铜(Ⅱ)合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和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组成.同时,对Schiff碱配体及其相应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和Cu (Ⅱ)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八叠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配合物比相应配体的抑菌活性强,其中水杨醛缩盐酸羟胺合铜对枯草杆菌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利用四水合三氯化铟与金刚乙胺缩邻香草醛Schiff碱(即配体L)进行反应,合成了新的配合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新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InCl3L.C2H5OH,即每个配合物分子由1个三价In离子、1个配体L、3个氯离子,以及1个乙醇分子以类似结晶水的形式共同组成.配体中酚羟基上的H原子与N原子相吸形成了分子内氢键,并以氢键连接构成了一个新六元环.由配体形成配合物时,配体上原来成键模式完全保留了下来.配体分子内亚胺基中的氮未参与配位,而配体上酚羟基的氧及甲氧基的氧同时与中心原子In配位,形成双齿螯合配位构型.配合物中In原子为五配位的.  相似文献   

9.
合成、表征了一个多吡啶配体(L)和相应的Ru(Ⅱ)配合物[(bpy)2RuL](PF6)2.在室温乙腈溶液中,该配合物在452nm显示特征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吸收峰,在641nm显示特征发射峰.电化学测试显示配合物有一个基于钌(Ⅱ)的氧化过程和三个基于配体的还原过程.配合物与钠离子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滴定进行研究.把钠离子加入到配合物的乙腈溶液中,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加、紫外可见吸收蓝移、基于钌(Ⅱ)的氧化峰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双光子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一种席夫碱配体及其与锌、镉形成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单光子荧光性质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上的差别,结果表明功能性有机配体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在钇络合物中由于范德华能与配位键能之间的平衡而产生配位键长的变化。每个配位原子在一个由它的配位键势能与相邻配位原子的范德华势能所组成的综合势阱中运动。这就是配位键长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供了一个研究蛋白质和金属配位的工作体系。用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为配体,铁为中心原子,采用三种反应体系进行配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此蛋白质分子和Fe形成稳定的2Fe—2S~*簇状配合物,此配合物具有天然植物型铁氧迅蛋白的典型紫外吸收光谱,但不具有传递电子的活性。在不打开S—S键的条件下,Fe只和蛋白质分子的末端羧基有很弱的配位。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了300多种结构类型的金属间化物中原子的配位数规律,发现各种原子具有不同的配位数选择倾向性,分析了典型的原子配位环境,导致上述原子配位环境选择性的原困,找出其与原子内在性质如原子尺寸和电负性等的关系,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帮助理解金属间化物的形成和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法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过渡金属化合物OsB2的点阵动力学.结果表明所有的带心光学声子模对应的原子都沿c轴方向振动,低频拉曼活性模式由重原子Os运动产生,重原子Os对电声耦合作用的贡献最大,而总的电声耦合作用较弱,说明OsB2是弱的电声耦合超导体.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按第一与第二近邻微环境分类表面原子的方法,根据表面原子与体相原子近邻微环境的差异提出了表面原子轨道成键强度的概念,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这样,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可直观地与表面原子的几何特性相联系.这一方法也有助于建立过渡金属表面与原子簇的化学活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4,4'-二环己二酮单缩酮与季戊四醇反应,分别制得化合物3,15-双{8-(1,4-二氧杂螺[4.5]癸烷基)}-7,11,18,21-四氧杂三螺[5.2.2.5.2.2]二十一烷(1)和3,15-聚{7,11,18,21-四氧杂三螺[5.2.2.5.2.2]二十一烷}(2),对其^1H—NMR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发现三螺环中(B,C)原季戊四醇中的cH:不裂分,是个单峰;而A、D环上的CH2(H1,H5,H13,H17)受手性轴的影响而裂分成多重峰(如无手性轴的影响应为三峰).表明手性轴对手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轴的外侧,对中心影响较小.所获结论对不对称合成中进行手性催化剂和手性固定相的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S-苄基二硫代肼基甲酸酯(H_2NNHCSSCH_2C_6H_5)衍生出的两种希夫碱——邻氯苯甲醛希夫碱O—CIC_6H_4CHNNHC(S)SCH_2C_6H_5和亚苄基丙酮希夫碱C_6H_5CHCHC(CH_3)NNHC(S)SCH_2C_6H_5为配体,合成了与镍和铜的四种新的螯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化学分析以及电导,磁性、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Ni(Ⅱ)与上述两种配体形成具有[NiA_2]和[NiB_2]形式的反磁性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其中配体为单价双齿阴离子配体。Cu(Ⅱ)与邻氯苯甲醛希夫碱形成反磁性的Cu(Ⅰ)配合物[Cu(HA)A]。Cu(Ⅱ)与亚苄基丙酮希夫碱形成室温下磁矩为1.44B.M.的双核配合物[Cu_2Cl_2B_2],其中每个Cl桥与两个Cu(Ⅱ)相连,每个Cu(Ⅱ)具有平面正方形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从S-苄基二硫代时基甲酸酯(H_2NNHCSSCH_2C_6H_5)衍生出的两种希夫碱——邻氯苯甲醛希夫碱O—CIC_6H_4CHNNHC(S)SCH_2C_6H_5和亚苄基丙酮希夫碱C_6H_5CHCHC(CH_3)NNHC(S)SCH_2C_6H_5为配体,合成了与镍和铜的四种新的螯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化学分析以及电导,磁性、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Ni(Ⅱ)与上述两种配体形成具有[NiA_2]和[NiB_2]形式的反磁性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其中配体为单价双齿阴离子配体。Cu(Ⅱ)与邻氯苯甲醛希夫碱形成反磁性的Cu(Ⅰ)配合物[Cu(HA)A]。Cu(Ⅱ)与亚苄基丙酮希夫碱形成室温下磁矩为1.44B.M.的双核配合物[Cu_2Cl_2B_2],其中每个Cl桥与两个Cu(Ⅱ)相连,每个Cu(Ⅱ)具有平面正方形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用从头算RHF/6-31G*方法对卤代酚苯环碳原子的电荷分布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从标准图谱上查阅了这些化合物苯环碳原子的化学位移.氟能使其邻、对位负电荷明显增加,化学位移减小.氯、澳的效应不明显,碘呈现出相反的作用.苯环各碳原子Ci的化学位移δi与其净电荷Qi值基本呈线性关系.较大的卤素取代基本身起大的电荷屏蔽作用,使邻近碳原子化学位移受到影响.化学位移有助于判断卤代酚类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可推测氟代酚具有较高的亲核-亲电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硝基腐值酸与聚磷酸钾两种配体与植物所需微量元素合成配位化合物。该配合物是一种新型微肥,施用它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研究了以龙口褐煤为原料制备硝基腐植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物的原理,反应条件及配合物的化学键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