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峰 《科技资讯》2009,(31):120-121,123
本文详细介绍了强夯法的适用条件,加固机理及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强夯法应取得的设计资料及强夯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施工实践为基础,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加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兰石集团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兰州石油装备工程有限公司钻机总装试验场强夯法施工技术应用,强夯技术既能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与垫层法、挤密桩法、予浸水法等相比较,具有操作容易,所用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费用低、效果好等优点,所以强夯法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深厚粘土强夯施工参数是否合理、可行,依据不同的回填深度,选用不同强夯试夯参数,对试夯后回填土性状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工程场地由一定膨胀性的粉质粘土和粘土回填形成,最大深度达8 m以上,设计采用强夯法处理。从试夯结果分析可知,处理6~8 m回填深度区域,夯击能3 000 kN·m、间距6 m的夯击参数在处理效果上优于夯击能2 000 kN·m、间距5 m的夯击参数。深厚回填粘土的强夯处理参数选取上优先考虑处理深度,通过调整夯点间距、夯击点数达到施工各项参数的最优组合。实践证明,开展试夯工作在强夯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施工时 的噪音、振动等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而限制了它的作用,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强夯地基工程的实践,对不同夯击能下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时所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监测,经过对这些实测振动资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当强夯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衰减到0.1g时,对建筑物几乎没有危害,同时得出当强夯夯击能为1.5,2.0,2.5和3.0MN.m时,其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分别为14,17.5,18.7和19.5m。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是强夯实践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夯锤设计参数与加固地基的土性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弹性半空间理论和瑞利波理论对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小娟 《科技信息》2012,(3):452-453
强夯法所具有的优点,使其在许多地基处理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文中对某液化地基进行强夯试验.研究了在强夯试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与夯击次数、深度和时间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合理的强夯施工参数和控制工艺,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杨建永  曾锋 《科技信息》2010,(30):25-26
本文通过对土的微结构在宏观上表现出的力学效应的分析,研究土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根据土的微结构特征,从能量的角度来建立土的微结构与土的宏观力学效应的量化关系。以结构动力学理论研究得到的强夯边界问题解答为基础,采用能量积分的方法,获得了夯击能量吸收效率问题的理论解。论证了夯击效能和夯击因素的关系以及夯击因素的限制条件。对强夯能量在土中的传递和衰减规律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吕玉勇  张荣锋 《科技信息》2011,(24):118-119
针对某工程红砂岩填土地基强夯处理,从设备选择、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检查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并提出了优化方案,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工期,使工程施工速度更加快速,合理,有效,并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0.
强夯作用下土体的变形是一种耗散结构,强夯过程中土体向稳定状态进化的宏观表现为夯沉量的变化。以强夯边界问题解答为基础,计算出夯击效能(W)及夯击效能系数( ),对于同种土体, 只与夯击因素 有关。并结合耗散理论分析不同夯击能和土体密度组合下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夯击次数的增加夯沉量和夯击效能系数均趋于某一稳定值;在相同单击夯击能下,夯前土体的初始密度对前几次夯击时夯击效能有影响,对后续的夯击效能的影响较小;在相同土体密度下,不同的夯击能对应不同的稳定态,夯击能越高稳定态越高,夯点的累计夯沉量越大。  相似文献   

11.
浅谈强夯法地基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量级别,夯点位置,合理间距及夯击遍数的确定,控制参数的选用,地基承载力的计算,计算公式的验证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饱和黏土随时间的增加不断排水的情况,在不排水动剪切之后,实施了孔压消散阶段,并对不同消散程度土体的不排水剪切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固结后,饱和黏土刚度与动强度将会提高,再次保持原动应力水平不排水剪切时,土体轴向塑性变形基本不发生变化;当孔压消散与不排水动力剪切重复作用时,土体的变形主要来自于固结排水产生的轴向形变,且动剪切产生的动孔压与固结时的排水量随固结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随着固结度的增加,不排水剪切时的动变形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3.
讨论强夯的应力波现象,对土性采用加载时为线性弹塑性和刚性卸载的假定,运用一维应力波理论基础提出确定强夯的塑性波传播范围的计算式,可预估强夯的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14.
以冻结温度和融土初始固结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冻融软土的孔压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冻结温度和融土初始固结度的影响因素的冻融土动孔压累积试验模型.研究表明,冻融作用改变土体内部颗粒联结形式和孔隙结构,导致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冻融土动孔压累积速率加快;冻结温度越低,冻融土孔压发展速率越快,且在振动后期的稳定孔压值越高;冻融土初始固结度对孔压发展有影响,初始固结度越高,孔压发展越缓慢,且稳定值越低;低温冻结和低初始固结度的耦合作用加剧了冻融土孔压的累积,使其结构进一步软化.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具体试验路段,通过颗粒分析、电镜扫描、CBR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固结试验等手段对强夯加固后路基黄土的处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夯后的路基黄土微结构由絮凝状、支架大孔结构转变为镶嵌结构与叠置结构;不同夯击能下路基黄土的有效加固深度可以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路基黄土的压实度与CBR值服从幂指数关系,与回弹模量和湿陷系数服从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较高饱和度土的动力加固法的加固机理和作用的简要阐述 ,针对一具体加固的工程实例进行实地测试 ,并根据试验分析结果 ,对较高饱和度土的动力加固法作用及效果作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河中下游粉土、粉质粘土成层地基,通过插设塑料排水板和不插排水板条件下强夯对比试验研究,证实了插设塑料排水板可以有效的降低强夯时超静孔隙水压力峰值,加快其消散,缩短强夯施工工期;提高强夯夯沉,减少振动对土体的扰动,缩短触变恢复时间,因而人工塑料排水板在强夯处理此类地基中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强夯加固的动态有限元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动态形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夯动力计算机的动态有限元单元法,建立和推导了相关的有限元公式。该方法克服了以往一般有限元法计算强夯动力问题是无法考虑加固土质振动特性等缺点,能较实际地反映强夯加固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一工程实例,对孔内深层强夯法地基处理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这种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通过计算分析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