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括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替代农药和农药高效使用技术研究;加强肥料监管,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强化档案记录,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宣贯力度.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治本之策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总结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存、生活和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主要分析了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茶叶标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茶叶标准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强茶叶标准的检测项目研究,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来科技项目实施对松阳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茶树良种繁育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生产线建设、粉茶(抹茶)产业发展、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茶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茶产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分析,以期为"十四五"松阳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是为了提高农业资源、农产品、生态环境以及农业投入品等的质量安全。由各类具有农业专业技术与监测能力的测试与检验机构所组成的检测网络。其在我国的农产品质量普查、产品认证、标准研究、农业执法以及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现有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市场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建设新型完善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已经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该文便对这方面提出一些创新性策略,以期对我国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目前城固县农业标准化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探索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组织优质农产品认证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工作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认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体系不够健全、部分地方农产品质量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市县的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测条件有限、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品牌培育工作滞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工作体系、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产品安全监测、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标志标识鉴别监管和技术服务等能力建设,落实组织保障等措施,全面提升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相似文献   

9.
在档案资源建设、管理和利用的过程中,档案利用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安全体系是前提和基础,是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搞好"三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国外已经对此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高效的事故统计系统、完整的科研体系、立体的防治机制等。我国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展了对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和法规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交通安全系统建设、安全技术开发及其标准建设、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政策法规完善及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来改善我国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相似文献   

11.
介绍我国茶叶深加工业发展概况,从原料、加工过程和相关法规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主要茶叶深加工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我国主要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绿茶品质是绿茶质量监控最主要的对象之一,绿茶品质评审的五要素为色、香、味、形和叶底.对绿茶品质审评的感官评定优点突出,但缺点是比较主观;理化方法则只能实现对绿茶单一成分的检测,不能达到品质综合评定的目的;智能感官评审和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将标示绿茶滋味和香气特征的量值与绿茶品质相对应,具有科学客观和直观等优点,不仅可作为未来对绿茶分等定级的潜在分析手段,而且可为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老鹰茶、虫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乾丽  孙向彤 《贵州科学》2000,18(3):191-195
对贵州两种民族民间古茶种-老鹰茶和虫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老鹰茶和虫茶的脂肪酸组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9种氨基酸和部分矿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用经典化学测试了一般营养成分,并与贵州几种名优绿茶的相应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老鹰茶和早茶许多化学成分与名优绿茶相当,同时也有许多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智舌对不同炒制温度、时间以及不同贮藏期的苦荞茶进行品质辨识,采用铂、金、钯、钨、钛和银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分别在1,10,100 Hz三个脉冲频率下进行品质检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炒制温度及储藏时间对苦荞茶的滋味品质影响较大,样品之间差异显著.相比之下炒制时间对苦荞茶滋味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能够区分炒制温度差异较大的苦荞茶,而对于同一炒制温度不同炒制时间的茶样以及不同储期的茶样区分效果不佳.线性判别分析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炒制温度和时间制备的12组苦荞茶以及不同储期的7组苦荞茶,其区分指数分别达到99.8%和99.7%.  相似文献   

15.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指出协调良好的茶叶土壤环境与科学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性状所要研究的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横县无公害茉莉花为研究目标,结合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该地区茉莉花茶园环境大气、灌溉水、土壤、茉莉花茶鲜花、加工前茶叶、加工后干花和成品花茶的卫生质量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环境中的大气、灌溉水、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在17项农残检测中,仅在茉莉花鲜花中检出5项,茉莉花茶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表明横县窨茶用茉莉花的产地环境和产品卫生质量已达到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7.
探索茶叶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电子鼻技术对3个品质等级的信阳毛尖茶的挥发性气味进行了分析.对电子鼻检测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形判别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质的茶叶能被很好地区分,各个类的集中性也较强.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传感器信号和信阳毛尖茶的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对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的预测值和测试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4和0.92,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08、0.11和0.8,平均误差分别为0.9%、2.8%和1.5%.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可以用于茶叶理化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化学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可量化的质量控制手段,近年来在茶叶品质鉴定、真伪鉴别、品种和产地识别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建立茶叶化学指纹图谱的主要研究技术和数据解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其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用于茶叶品质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茶叶品质的快速准确鉴别,以常用的4种茶叶(花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为研究对象,每种茶叶按特级、普通、低档3个档次各选一个实验样品,测定了它们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结果表明:同类茶叶在3000—2800cm^-1、1700—1500cm^-1、1500—1200cm^-1、1200—1000cm^-1,900--400cm^-1区域有固定的特征谱带,茶叶品质的差异导致这些特征谱带出现波数、强度、形状的明显差异,为茶叶品质的鉴别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