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目的:评价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薄片制片在临床宫颈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2280例经CytoPrer-1制片,细胞采用TBS分级系统给予评估.结果:TCT检出意义不明的典型鳞状上皮0.83%(19/2280),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0.26%(6/2280),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0.04%(1/2280),SCC 0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0.04%(1/2280),共27人,占1.18%.其中活检19人,发现宫颈病变17人,为89.5%(17/1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5%(2/1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1.6%(6/19),鳞癌47.4%(9/19)(原位癌3人,浸润癌6人).慢性宫颈炎10.5%(2/19).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对1460位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依次进行TCT和HC2检查,并对TCT检查结果异常且HC2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显示:在1460例患者中有414例(28.4%,414/1460)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TCT检查结果异常,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02例(6.99%,102/146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62例(11.1%,162/146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150例(10.2%,150/1460);414例TCT检查结果异常的样本中,有224例HC2检测为阳性,其中139例PCR检测为阳性,测序分型发现HPV 16型占10.9%,HPV18型占1.7%,并且其发生率随着宫颈病变等级的增加而升高;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新疆北疆地区的HPV16,18型序列具有特有的性质。由此可知,在临床宫颈病变人群中,高危型HPV 16和HPV 18的感染率较高并出现序列多样性。在HPV疫苗还没有引进和实施的新疆地区,筛查应该作为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翠霞  鲁强  赵淑萍 《科技信息》2011,(21):I0389-I039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TCT检查异常的182例女职工均行高危型HPV检测,对检查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TCT检测、HR-HPV检测、联合检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为81.72%、86.67%、96.92%。联合检测与TCT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3581,P〈0.01);联合检测与HPV-DNA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74,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筛查中HR-HPV联合TCT检测比单一方法检测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安花萍 《甘肃科技》2023,(6):101-103
综合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研究对象为疑似宫颈病变患者共2 000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20年3月,均行常规巴氏涂片检查方法和TCT方法检查,将常规巴氏涂片检查方法的结果划分为对照组,将TCT方法的检查结果划分为实验组。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采用统计学分析2组诊断符合率正常范围内(WNL)、宫颈癌者、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鳞状细胞癌(SCC)、腺癌(AC))以及诊断总满意度。病理组织学显示2 0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中有92例ASC-US患者、100例LSIL患者、48例HSIL患者、71例ASC-H患者、59例SCC患者、37例AC患者、73例宫颈癌者,1520例为WNL,两组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的诊断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TCT筛查宫颈病变的意义显著优于常规巴氏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和Bethesda系统(TBS)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07年3月利用TCT,结合TBS分类对1500例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患者在阴道镜下取宫颈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1500例涂片中检出异常涂片92例,其中不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20例(21.7%),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11例(12.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6例(39.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2例(23.9%),宫颈鳞癌3例(3.3%),病理符合率为92.4%.结论:TCT用于宫颈细胞学诊断,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液基超薄细胞技术宫颈涂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Bethesda系统(TBS)在宫颈病变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在黄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4226例患者行TCT检查和TBS细胞学分类就诊,对TCT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病理检查。4226例涂片中检出异常涂片342例(8.09%),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273例(6.46%),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7例(1.59),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例(0.28%),TCT与阴道镜病理检查符合率为42.69%.由此可看到TCT技术结合TBS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是筛查和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
上皮内瘤样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查结果.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检测高危型HPVDNA联合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以宫颈活检组织病理为确诊.结果高危型HPVDAN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92.43%,阳性预测值5.18%,阴性预测值99.87%.宫颈细胞学检查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2%、11.59%、99.68%;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0.21%、11.16%和99.59%;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01%、31.82%和99.29%.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CINⅡ、Ⅲ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89%、5.27%和100%.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有很高的敏感度,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表达产物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共9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宫颈癌变过程中CD44v6和p16蛋白进行研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44v6蛋白在CIN中的表述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且高于CIN中的表达(P〈0.01),p16蛋白在CIN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CD44v6和p16两种蛋白在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CD44v6和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提示这两种蛋白有可能作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一种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宫腔镜宫颈电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对121例术前经病理确诊为上皮内瘤变(CINI-III)的患者行宫腔镜宫颈锥形电切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随访1-5年,观察治疗结果。结果:共治疗1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其中CIN I 98例,CIN II 15例,CIN III 9例。109例一次手术治愈,一次治愈率95.61%;1例复发(CINII),二次手术治愈;4例患者TCRC术后行子宫切除;7例失访。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不影响生育及生理功能,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手术标本可行病理检查。应用宫腔电切镜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差异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观察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程度关系.检测63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和50例宫颈活检石蜡切片hTERC基因的扩增程度.结果:两组结果均显示,随着TBS分级或病理分级的升高,hTERC基因阳性率增加.hTERC基因异常细胞比例与TBS分级或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为0.403/0.612.结论:hTERC基因扩增程度可能为宫颈疾病发展的重要风险预测因子,反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变程度,可辅助病理分级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手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简称H—LCT)及TBS系统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5500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H-L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细胞阳性病例,并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LCT法标本满意率为96.36%,细胞阳性病例603例(10.96%),其中宫颈癌(CA)7例(0.1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5例(0.8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24例(4.07%),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37例(0.67%),ASCUS+AGUS共290例(5.27%)。对其中564例行病理检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理阳性率和准确率分别是CA(100%,100%);HSIL(100%,91.11%);LSIL(67.27%,58.18%);ASC-H(54.05%,27.03%);ASCUS+AGUS病理阳性率是14.12%。结论 H-LCT技术和TBS系统目前是一种准确、全面高效的宫颈癌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丁悦 《甘肃科技》2000,16(3):41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我院妇产科行CCT检查2010例,其结果为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部分不典型细胞类似湿疣病变)以上病变者160例。1.2方法根据CCT回报单(包括细胞项目、微生物项目、病毒项目)决定治疗方案。无论CCT回报如何,如伴有微生物感染,均积极治疗阴道炎症,使阴道清洁度在Ⅱ°以内。如伴有宫颈糜烂或HPV感染者,行激光治疗。如CCT结果回报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以上病变者均进一步行宫颈活检。如宫颈活检为非典型增生Ⅱ级以上者,年龄40岁以上,一…  相似文献   

13.
殷艳  韦业平  麦虹  张丽滢 《广西科学》2022,29(4):746-751
为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以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Ⅱ-Ⅲ级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为实验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高危型HPV (16,18,31,33,35,39) DNA,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E2F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宫颈病变加重,HPV DNA、C-myc基因及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HPV DNA与C-myc基因、HPV DNA与E2F1蛋白、C-myc基因与E2F1蛋白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C-myc基因的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综上可知,高危型HPV、C-myc基因及E2F1蛋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及适时干预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了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子宫鳞状上皮癌超微结构的改变,证实不典型增生确为癌前病变。方法:选取因良性疾病子宫切除患者为空白对照组,选取活检标本经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为实验1组,子宫颈鳞状上皮癌为实验2组,经固定包埋后制成超薄切片,电镜下进行对照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实质上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行宫颈环状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愈率、持续存在率及复发率是否与民族差异有关.方法:对通辽市及周边乡镇不同民族(蒙古族及汉族)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结果回报非良性反应性改变者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回报为CIN而行LEEP术的347例患者(蒙古族164例,汉族183例)进行随访,分析术后的病变治愈、持续存在及复发情况.结果:(1)LEEP术后总治愈率汉族高于蒙古族(.2)术后总持续存在率蒙古族及汉族均有下降趋势,残留的病灶为CINⅡ或以下更低级别的病变(.3)术后总的复发率蒙古族及汉族均呈上升趋势,且术后1年二者总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5年二者总复发率比较,蒙古族高于汉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的患者多数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结论:(1)民族的差异可能导致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率的不同(.2)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方法,且术后保持随访能及时发现并治疗残留或复发的CIN(.3)LEEP治疗后患者是否感染HPV可能是病变持续存在和复发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与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就诊的1 608例有宫颈疾患的妇女,采用HPV分型检测技术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和TCT检测,以病理学2004年TBS分级系统为判断标准。结果:1 608例做了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样本中,阳性645例,阳性率为40.11%;在645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中有483例同时做了TCT检测,其中ASCUS者118例,高度病变36例,低度病变24例,炎症154例,正常125例,其它病变26例。结论:HPV检测对宫颈病变可进行早期追踪治疗,提高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敏感性,早期预防宫颈癌或发现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核形态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及官颈癌共40例的HE染色切片,进行核面积、形状因子、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4项指标测量。结果:随着病交加重上述参数依次递增,经统计学处理,核面积,形状因子在各组间无显性差异,而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在癌和各组间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后两分析可作为子宫颈肿瘤病理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健康人血浆游离氯基酸含量,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血浆游离氯基酸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26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2 例宫颈癌(CSSC)患者及35 例健康人血液标本,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HPLC 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将其结果与健康人血浆游离氯基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CIN 和宫颈癌患者血浆存在明显的氨基酸代谢异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牛磺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自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癌呈下降趋势,且以宫颈癌血浆氨基酸含量下降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氨酸和苏氨酸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血浆中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肿瘤细胞可能选择性地从血浆中摄取特定氨基酸来满足自身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即刻早期基因Cyr6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83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癌组,留存宫颈病变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yr61表达水平,并分析Cyr61阳性率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C33a、Caski m RNA和蛋白表达,并使用HPV16 E6特异性抑制序列si RNA转染Caski细胞株72 h,检测Cyr61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yr61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yr61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中Cyr61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化程度G1~G2、无宫旁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Cyr61阳性率偏高.宫颈癌细胞株C33a的Cyr6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癌细胞株Cask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 RNA组宫颈Caski细胞中Cyr6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r61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PV16可能通过E6蛋白相关信号通路下调Cyr61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报道显示宫颈癌组织内的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基因启动子发生高度甲基化,并提示其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下降或基因休眠。本研究从蛋白质水平观察ESR1表达缺失与宫颈病变进程的关系及其维、汉妇女族群差异。收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I/III和宫颈鳞癌患者的福尔马林浸泡与石蜡包埋宫颈组织标本共1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ES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SR1蛋白在宫颈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但是随着CIN和宫颈鳞癌的发病进程,其在上皮细胞内的表达逐渐发生缺失;ESR1蛋白表达缺失率在宫颈炎和CIN I组较低(22%),CIN II/III组明显升高(64%),宫颈鳞癌达到最高(76%),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但是在个体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妇女族群ESR1表达缺失率的变化趋势有共性,其族群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ESR1表达缺失可能是宫颈鳞癌的早期预警指标,这为揭示该基因高度甲基化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