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魔芋胶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魔芋胶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剪切力、溶解温度、加热时间、pH值、冻融等变化与魔芋胶的粘度有较大关系;魔芋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当浓度达到1%时,其粘度为428mPa/s;魔芋胶溶液为"非牛顿流体";加热时间与温度对魔芋胶粘度影响较大;魔芋胶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较为稳定;冻融处理后魔芋胶粘度下降.魔芋胶与黄原胶、卡拉胶有强烈的协效性,与皂荚胶的协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用槐豆胶对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并对槐豆胶与长角豆胶、瓜胶的粘度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进行了对经研究,试验表明,槐豆胶以雌性,雄性小白鼠经口试验均为无毒,并且槐豆胶粘度比长角豆胶稍低,比瓜胶高,槐豆胶,长产胶与黄原胶都有强烈的协效增稠性和协效交性,而瓜胶则无此反应,由此表明,槐豆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长角豆胶和瓜胶,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3.
胡卢巴胶粗粉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和分析浓度、温度、剪切力、酸碱、冻融等变化对胡卢巴胶粗粉溶液粘度的影响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 对胡卢巴胶粗粉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胡卢巴胶粗粉的粘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胡卢巴胶粗粉可分为冷水溶和热水溶两部分; 胶粘度随pH 值的降低而有所降低,随pH 值的升高呈跳跃式变化; 冷冻解冻变化使胶粘度稍有下降; 胡卢巴胶粗粉溶液为非牛顿流体,胡卢巴胶粗粉与黄源胶没有协效性  相似文献   

4.
用槐豆胶对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并对槐豆胶与长角豆胶、瓜胶的粘度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槐豆胶对雌性、雄性小白鼠经口试验均为无毒,并且槐豆胶粘度比长角豆胶稍低,比瓜胶高;槐豆胶、长角豆胶与黄原胶都有强烈的协效增稠性和协效凝胶性,而瓜胶则无此反应.由此表明,槐豆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长角豆胶和瓜胶,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疆苦豆子茎秆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采用酸水提取法提取苦豆子茎秆中的生物碱,采用多种柱层析、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运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显示,从苦豆子茎秆中共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槐啶碱(1)、槐果碱(2)、槐胺碱(3)、黄华碱(4)和左旋-O-乙酰基膺靛叶碱(5)。本研究中的化合物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间的协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是两种天然生物多糖。两种多糖以适宜比例混和,溶液浓度达0.1%时,其溶液粘度分别是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粘度的13倍和40倍。当浓度增至0.2%时,溶液成凝胶,而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不成凝胶。表明两种多糖混和后经分子间相互作用,呈现极显著的协效增粘性和协效凝胶性。但其协效性受pH、无机盐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分对苦豆子的生长及其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苦豆子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试验,测定其株高、鲜重和有效成分(苦参碱),分析水分对苦豆子生长情况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为进一步探求在中部干旱带沙质荒漠化区域下如何提高人工种植苦豆子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建立复方苦豆子颗粒处方中主药的TLC图谱。方法:采用归胶G板和硅胶GF254板,用不同的展开剂分别对方中苦豆子、决明子和莱菔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所得的TLC图谱展开效果佳,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TLC鉴别方法俭便灵敏、快捷可靠,可为制定本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机械振荡双相提取苦豆子花蕾中槲皮素的较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苦豆子花蕾中槲皮素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超声-机械振荡双相提取苦豆子花蕾中槲皮素的实验条件.结果:确定了超声-机械振荡双相提取苦豆子花蕾中槲皮素的较佳工艺为料液比1︰60,超声提取30min,振荡时间20min,粒度70目.结论:该方法可以简便、高效地从苦豆子花蕾中提取槲皮素.这种工艺可在学生实验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苦豆子是黑河下游绿洲草本群落的优势种,在绿洲防风治沙与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中具有其他植被难以替代的生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黑河分水后苦豆子种群的分布状况.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对苦豆子种群盖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及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苦豆子种群平均盖度达到36.05%,分布面积比例为23.9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15.98 g/m~2;苦豆子主要沿河流分布,盖度大于40%的苦豆子种群分布在距离河岸500 m内.与几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苦豆子种群在近几年内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槐豆胶及与黄原胶复配胶耐盐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槐豆胶、黄原胶及槐豆胶与黄原胶复配胶的耐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槐豆胶与黄原胶单一胶耐盐性有所差异,其中黄原胶单一胶耐盐性较槐豆胶好,5d内达到稳定,且粘度下降幅度较低;槐豆胶8d达到稳定,粘度下降幅度较大。槐豆胶与黄原胶配伍,其耐盐稳定性明显提高,3d达到稳定,且粘度下降幅度降低。因此,槐豆胶与黄原胶配伍后,一方面可大幅度提高粘度,另一方面可显著提高耐盐稳定性,使成本大幅度降低,达到用量少、成本低和提高使用效果的目的。因此,槐豆胶作为黄原胶的复配食品胶应用于高盐食品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槐豆胶单糖组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槐(SophorajaponicaL,)种子中分离出水溶性多糖—槐豆胶(Sophorabeangum),经提纯水解,制备成三甲基硅醚衍生物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槐豆胶中甘露糖含量为77%,半乳糖含量为23%,二者的摩尔比为3.3241:1。  相似文献   

13.
棱果沙棘物种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解剖性状、种子蛋白质谱带、核型分析、地理分布、开花授粉、大小孢子发育、胚胎发育和种子萌发等方面,对棱果沙棘(Hippophaegoniocarpa)及近缘类群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棱果沙棘的物种形成.其种子蛋白质谱带迁移率的比较、种间染色体数目相同(2n=24)和结构差异的存在、类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替代特点以及雌雄花发育进程和其细胞学特征等,都表明棱果沙棘的物种形成方式系地理式物种形成式样,即异地形成模式.其祖种最大可能是中国沙棘或云南沙棘,而且是分布于较低纬度地区(川滇藏接触地区,即康滇古陆区)的较高海拔地带(2600~3500m)的特化的边缘居群.从遗传角度而言,其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倒位或兼而有之)和分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殖隔离的形成,可能与许多雌雄异株植物的遗传机制相一致,即其边缘居群中的“建立者”通过正选型交配而获得.种子萌发试验进一步论证了棱果沙棘起源于较温暖的生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对槐豆胶冷水溶部分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槐豆胶在冷水中溶解和在热水中溶解,其流变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苦豆子生物碱的农用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选择测定了从苦豆子中提取的几种主要生物碱和总生物碱的抑菌、杀虫、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结果显示其杀虫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三方面 ,且杀虫活性亦具有显著的选择性 ,为其作为农用药物的开发研制获得了一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6.
槐(SophorajaponicaL,)开花后约60d至种子成熟,为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利用聚丙烯税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比较了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过程中过氧化嵨锩竿っ钙祝峁砻鳎呷橄赴谏习肴楦事毒厶腔凼保趸锩富钚越系停っ钙状隙啵环粗肴楦事毒厶墙到馐保趸锼峄钚栽龈撸っ钙状跎倥呷橄赴趰上半乳甘露聚糖的沉积和降解的代谢活动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槐花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超声波法提取槐花脂肪酸,经过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共检出13种脂肪酸成分,并对其成分进行了鉴定,分别为亚油酸(4.751%),α-亚麻酸(3.840%),二十三酸(3.441%),二十五酸(3.378%),棕榈酸(3.015%),木焦油(2.803%),二十二酸(2.094%),花生酸(1.308%),硬脂酸(0.936%),二十一酸(0.930%),二十碳烯酸(0.204%),十四酸(0.057%),十五酸(0.0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天然香豆胶为原料,环氧丙烷(EP)为非离子醚化剂,NaOH为催化剂,异丙醇为分散剂制备了非离子型羟丙基香豆胶(HPFG).用MORGAN串联法测定HPFG的取代度(DS),研究了EP用量、NaOH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HPFG表观黏度和D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m(香豆胶)∶m(EP)∶m(异丙醇)∶m(NaOH)=1∶0.5∶1.7∶0.04时,制得的产品能满足油田工业评价指标要求,即表观黏度()η=560~1 000 mPa.s(w(HPFG)=1%)、DS=0.16~0.20,并用13C NMR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中药苦豆子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苦豆子中化学成分以及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多种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