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量表评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高校大学生有35.96%的学生存在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8.69%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该校2000名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而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为: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校可以借鉴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方面研究来解决学生对现实不满状况,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找到学习方向与动力,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韶关市技师学院60名单亲高职学生所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与全国常模比,单亲学生总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与本校学生比,有社交退缩、强迫、冲动个性等问题存在;单亲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兴趣,采用问卷的形式,使用SCL-90心理测试量表对497名北京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因子的平均分高于国内常模,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烦躁、紧张、担心等心理症状;另外,调查结果也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比较大,认为体育锻炼对改善和调节心理健康状况起积极作用.大多数被调查者比较喜欢的运动有: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跑步(慢跑)、乒乓球,被调查群体近70%大学生每月花费20元以上用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
对某高校1914名大学生进行心理筛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其中3.87%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处于心理困境中;16.66%学生可能有一定心理困扰。通过资料研判和心理咨询干预分析,大学生心理困境具有明显的压力源,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对大学生心理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阐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该校2 000名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而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为: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校可以借鉴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方面研究来解决学生对现实不满状况,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找到学习方向与动力,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阐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华大学体育专业不同专项的20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且分析探讨了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8%;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抑郁、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狂想及强迫等症状.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五年制中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五年制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江西省中师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之全国青年和普通大学生要差,有19.56%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所以中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级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在中师学校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韶关学院21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为158名,女生为55名.调查结果表明:按照心理健康调查的5级评分标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轻度,有心理障碍倾向的比例为23.5%,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为4.69%;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与全国成年人常模比较接近,但在人际关系、恐怖和精神病性三项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对男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男生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中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和偏执四项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对我院 2 0 0 0级新生 ( 2 6 1名本科生、16 0名专科生、2 2名专升本学生 )在入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进行了调查 ,根据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三类 :一类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 ;二类学生应引起关注 ;三类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结果 :一类学生 12 .47% ,二类学生 35 .89%。不同学生间有差异。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王征宇等翻译的症状自评量表,对226名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较大学生常模相比7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在恐怖、偏执等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大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21世纪无法回避的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心理抑郁是目前高校中一个较为普遍而严重的情况.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健康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是于2007年5月结合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自编调查表,在上海市某高校以匿名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对该高校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8份,检测出存在抑郁情况的有23份,占总人数的24%,就业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对于未来的彷徨、恋爱关系、经济压力等是产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是该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情况,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关注和重视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大理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①总体上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其中有17.40%的新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困扰问题;②性别因素是影响受测学生UPI得分的重要变量,而校区、专业因素的影响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③初步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有自杀倾向的占2.92%;④大学新生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方面均倾向于内归因;⑤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归因倾向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其心理问题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青海大学500名男、女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青海大学的男女大学生对健康内涵的认识较全面,理解较深刻;多数学生比较乐观、坚强,心理较健康;部分学生存在着悲观、失望等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浅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坪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28-129
本文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入手,以具体的例证和严密的分析来观察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分析均以最新的理论与研究为依据。从心理健康的涵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等方面入手,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外部因素、又有个体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自身主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1):107-111
为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394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幼儿教师中有32.5%的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有4.6%的人存在中重度心理健康问题,且低于全国常模;在年龄、婚姻状况、职称、职务等变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可通过社会、幼儿园和教师自身的协同努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人的内心出发,以尊重"人性"为教育起点,能提高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在高校学生教育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配合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本文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被试中有24.22%的学生有中等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低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模的水平;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比女生差;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年级的学生.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时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