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持续抛售阿里巴巴股份套现之后,日本软银集团近日决定以320亿美元天价收购芯片巨头ARM.此举被产业界视为软银的一场巨资押注,但孙正义“吞下”手机市场隐形霸主的初衷何在?此举真能帮软银锁定未来物联网市场的领军地位吗? 缘何收购ARM? 2016年7月,日本软银以320亿美元天价收购芯片巨头ARM,在全球产业界掀起轩然大波. ARM是一家非常低调的公司,普通消费者很难窥其真容.但在智能终端产业,ARM大名鼎鼎,是苹果、高通、联发科、飞思卡尔等世界级芯片巨头背后的IP核授权公司,这些巨头通过ARM的架构授权,研发各类移动处理器.业界统计数据显示,ARM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内核市场占据了99%的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手机心脏”,而竞争对手英特尔及其他公司合计占比不足1%.  相似文献   

2.
public opinion     
正新浪网#苹果宣布Mac放弃英特尔芯片#再造生态闭环!6月22日,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0首次在线上举办,苹果表示未来的Mac电脑将不再使用英特尔芯片,而是全面引入自研的ARM架构芯片,结束了与英特尔长达15年的合作。苹果方面表示,他们首款基于自研芯片的Mac,计划在今年底开始出货,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过渡,其  相似文献   

3.
英特尔CEOPaulOtellini公布了全系列移动芯片,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市场。据悉,英特尔与Orange合推的智能手机基于英特尔凌动Z2460芯片,将在今年夏末在英国、法国上市。英特尔还与摩托罗拉移动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搭载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将于2012年下半年上市。Otellini还发布了英特尔在移动芯片方面的研发情况:共有三款全新芯片分别为Z2000、Z2460和Z2580,这三款芯片将全部采用32纳米制程生产。Z2460支持的处理器频率最高可达2GHz。  相似文献   

4.
视点前沿     
英特尔明年推45纳米CPU进入摩尔法则下一周期据外电的最新报道,英特尔于2006年1月25日宣布,公司将于2007年下半年推出第一款45纳米制造工艺的个人电脑处理器,届时英特尔将进入摩尔法则的下一个周期。英特尔将之称为世界上第一款45纳米技术静态存储器芯片。据英特尔的一份声明透露,这款处理器将有10亿多个晶体管。英特尔发言人Joh nCasey表示,和其它测试芯片一样,这款处理器芯片将具静态存储器功能,这种处理器将具有多核处理器的所有功能。且他并没有把这款处理器称为英特尔的产品,他只是表示英特尔将根据下一代技术制造一种芯片。1纳米等…  相似文献   

5.
企业新风     
《上海信息化》2012,(4):92-94
英特尔发布全系列移动芯片英特尔CEO Paul Otellini公布了全系列移动芯片,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市场。据悉,英特尔与Orange合推的智能手机基于英特尔凌动Z2460芯片,将在今年夏末在英国、法国上市。英特尔还与摩托罗拉移动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搭载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将于2012年下半年上市。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名单",要求美国企业必须要经过美国政府批准才可以和华为交易。此后,谷歌、ARM、英特尔等企业纷纷表示将遵守禁令,限制华为购买芯片、元器件和技术服务。随着G20大阪  相似文献   

7.
袁易君 《科技信息》2008,(36):51-51
本文提出利用Proteus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其构建虚拟系统模型的优点,在Arm课程教学中使用Proteus软件平台设计ARM嵌入式系统,ARM芯片选用了Philips公司的Arm7芯片LPC21XX系列,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交锋     
@新浪科技 高通VS英特尔——上周四美股盘中,高通市值超越英特尔!一家是PC时代的芯片巨擘,另一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芯片新贵,资本市场的态度可能预示着,一个移动互联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正式到来、而究竟谁跑得更快?  相似文献   

9.
正英特尔的巨大投入在移动市场并未获得回报,甚至靠补贴勉强维持市场份额。近日,全球芯片巨头摩尔定律的发明、倡导和执行者英特尔在其公司文档中废止了"Tick-Tock"(制成和架构)的芯片发展模式,即从第三代Skylake架构处理器"Kaby Lake"芯片彻底打破了"Tick-Tock"的钟摆节奏,从下一代10纳米制程芯片开始,英特尔会采用"制程(Process)-架构(Architecture)-优化(Optimization)"(简称PAO)的三步走战略。随着英特尔这一策略的转变,业内认为,被喻为芯片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摩尔定律正式终结。那么问题来了,英特尔为何要终止摩尔定律?究竟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放弃?  相似文献   

10.
即将离任的英特尔总裁贝瑞特深信只有“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不论对于英特尔的技术还是市场,贝瑞特都以“惶者生存”的心态来精心布局。偏执的个性,英特尔也同样用到通过专利限制竞争对手上面。继3年前英特尔诉威盛电子芯片侵权之后,2005年1月20日,英特尔又将我国CTI(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简称CTI)企业深圳东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1.
我们熟悉的英特尔不见了! 多年以来,英特尔勇于推陈出新的作风不仅让摩尔法则一再得到验证,而且也在业界树立了领导者的形象。如今,在多媒体芯片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英特尔却放缓了领导潮流的脚步。在过去八个月里,英特尔的芯片发布计划出现了少有的波折,芯片瑕疵和推迟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M的家庭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家庭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采用ARM芯片作为整个智能化系统的控制芯片、Linux作为整个系统的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智能化系统的具体的软硬件解决方案、ARM芯片的应用增强了系统的性能,而Linux的应用则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特区科技》2011,(11):44-44
英特尔不光重视惠普、戴尔这些大客户,还设计一系列高瞻远瞩的商业模式,和中小型企业客户(如独立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联手,进入充满生机的行业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M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装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SRD及ARM芯片的发展史和现状,介绍了SRD的组成和ARM芯片在电机控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英特尔公司奠基人之一戈登·摩尔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微型机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就要翻番。随着芯片的不断微型化,芯片内传输电信号的线路造得越来越小。典型线宽小到一定程度后,线路与线路之间就会因靠得太近而容易互相干扰。在如此的超近距离内,电子将产生量子效应,引发高温而短路,成为制约芯片发展的一大障碍。 例如:1971年英特尔第一个芯片只含2300个晶体管,2000年11月奔腾千芯片则集成了4200万个晶休管;按摩尔理论到2005年芯片上集成了2亿个晶体管时,就会热得像“核反应堆”;到2010年就会达到火箭发射时高温气体喷嘴的程…  相似文献   

16.
汇编语言与c语言在程序设计开发方面各有优劣,在ARM芯片的开发中采用二者混合编程可以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效果。本文给出了基于ARM芯片的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的实现方法以及在混合编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速度更快的赛杨芯片世界最大的电脑中央处理芯片制造商美国英特尔公司近日宣布,将向电脑制造商提供频率为AnMHk和400MHz的最新赛扬芯片,继续争夺低档个人电脑市场。中央处理芯片是电脑的核心部件,目前世界85%的高档个人电脑(售价1000美元以上)都使用英特尔制造的“奔腾”及“奔腾二代”芯片。但是从1997年初开始,售价低于1000美元的低档个人电脑十分畅销,其中有不少采用的是英特尔的竞争对手高级微器件公司(AMD)和塞利克斯公司(CyriX)制造的廉价芯片,英特尔在这部分市场所占份额逐渐萎缩。为此,英特尔于1998年春季推出针…  相似文献   

18.
ARM芯片S3C2410触摸屏驱动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ARM芯片S3C2410触摸屏驱动程序的研究与开发,其中包括四线电阻式触摸屏工作原理,S3C2410触摸屏控制器的工作模式和Linux操作系统下基于ARM芯片S3C2410触摸屏驱动程序的开发。由于系统体积小、性能好、价格便宜而应用于基于ARM核的嵌入式早期故障预示仪器系统中,在大型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趋势预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字存储示波器采用ARM与FPGA双处理器结合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重点介绍在FPGA中如何实现对外围芯片的通信与驱动,采用VHDL语言,以逐层描述的设计模式,分成ARM接口通信控制模块和外围芯片驱动功能模块,整个设计主要负责接收ARM的控制指令,根据其指令要求,发送控制命令到其它芯片驱动功能模块,协调整个数据采样过程,确保数据按照如采样率、采样方式、触发方式等参数设置要求进行采样,确保采样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基于SPI Slave模式ARM9/DSP双核移动多媒体处理系统,利用ARM9芯片丰富的操作系统支持,能够运行WinCE/Linux操作系统,利用DSP芯片的强视频处理能力,支持H.264编码.SPI Slave模式设计使DSP部分更精简.该设计对移动多媒体处理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