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读《红楼梦》服饰与人物地位之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人物服饰多姿多彩,富涵有丰富的服饰文化。本文从服饰的造型、材料、装饰品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典型人物服饰形象进行了剖析,论述了《红楼梦》人物服饰形象是表现其身份、地位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作家总是忠实地反映着自己对于现实社会所取的态度,而且作品与作者的生活、思想是不可分的,所以从作品本身去分析它的主题思想、人物典型、创作方法是最主要的工作。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既沉浸于作者设置的艺术环境氛围之中,又不完全囿于作者的观点,而传统的“拥薛抑林”或“拥林抑薛”之类解读倾向多少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认知,所以尽可能地科学地评价《红楼梦》及其人物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命定观”对作品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设置等方面具有支配作用 ,反映了儒释道的交互影响。但《红楼梦》中更具特色的是对命定观的的反动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出现在《官场现形记》中四到十八字不等的谚语共计90余条,运用次数多达150余次。其中或分布于叙述语言,或分布于人物对话,甚至于章回的题目。该书用谚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继《金瓶梅》《红楼梦》等优秀小说之后的又一高峰。更为可贵的是,《官场现形记》中的谚语并不只是作为几个生动的词语,它以自身特有的形式有机地融入作品,极具表现力。也正是它的创造性作用、反复运用使得作品主旨揭示更加凸现,人物性格刻画得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沿用民族传统谐音寓意手法,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某一人物或事件的主观评价,它不等同于一般浅俗的文字调侃。《金瓶梅》、《儒林外史》均以人名谐音寓意,标识各种人物的品性或遭际。《红楼梦》突破了单纯的人名寓意的局限,人、事、物、词语皆有寓意,形式多样,手法精妙,寓意深刻,具有标识人物性格、命运,点明创作宗旨,揭示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红楼梦》作品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部作品包含了很深刻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且作品也是将这二者相结合。著名的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根据《红楼梦》的音乐特点,写出了很多经典的曲目,如《红豆曲》《葬花吟》《枉凝眉》,这些曲目到现在仍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对于本文《红楼梦》的音乐创作,笔者从它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红楼梦》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围绕《红楼梦》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美食家在《红楼梦》里找到很多美味且能养生的菜肴,诗人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园林师探寻《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设计……今天,我们从气象的角度来看一看《红楼梦》中的季节,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物吧。在《红楼梦》中,对自贾宝玉降生到贾宝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语言,无论是叙述性语言还是小说人物语言,无不渗透着情感情绪;《红楼梦》的语言,不仅贯注着小说人物的主观情绪,也贯注着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对于《红楼梦》创作主体及其小说人物的考察,最基本的着眼点应该是小说语言。也可以说,对于《红楼梦》精神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其语言情绪意义的探讨。本文对于《红楼梦》语言情绪的探讨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可先从兴趣入手了解故事情节,再理清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从重点人物的命运分析贾府兴衰之根源。除了对于小说内容进行品读之外,《红楼梦》当中的诗词等写作手法以及从"大历史"观角度来学习和研读这部鸿篇巨著,对提高中职学生《红楼梦》的鉴赏能力、培养中职学生优良的语文基础素养以及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红楼梦》神话性进行了探讨,主要是通过人物来历,行为的解析,论述了作品所展示的现实世界、虚无世界的文化形态。揭示了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对现实的重视,对神话的追求,由此说明《红楼梦》的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伊始,湖北文学在保持其稳健风格和特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其标志就是长篇小说潮的涌起。纵观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创作,它具有丰富多彩的题材、现实主义的追求、稳健的审美品格等三大特征,同时也存在着手法单一、心态浮躁、创新不足、地域文化色彩不强等不足之处。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在保持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必须注意克服其不足,只有这样,长篇小说才能成为湖北文学的著名“品牌”,湖北才能真正由文学大省一跃而为文学强省。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产业,是个人(或家庭)与国家为主要投资主体的产业,是增加社会效用和个人满足感的部门。对教育进行投资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积累过程。居民教育支出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未来收益的、积累”,而非“消费”。国家和个人或家庭确定自己的投资计划,定位自己的成本--收益曲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国家政府和个人通过党校进行博弈的过程。教育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教育“产业化”不等于“市场化”。国家应加大对初、中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建立新型的政府与民间合作投资的“混合制度”,以促进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并不能涵盖作品的内容,它与作品扬“情”的意图是矛盾的。明确宣示一种思想现念,却并不为表现这一思想观念,正是一种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以之融入整个作品的语境,使其情味化。这正是小说中的思想表达不同于社会思想表达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斯蒂文的传世名著《论十进》的内容及主要贡献,指出它在小数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并对其影响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钟求是的长篇小说《零年代》展示的是关于城市、乡村两个世界的逃离与回归的主题,小说情节曲折深湛,思想内涵厚重深长,叙述风格冷静不动声色,语言幽默从容情真意挚。小说以对人生的敏锐思考、对生活的深刻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回归的故事,点出了一个让人心灵颤动的故事,指示了一个让人心灵回归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宗良煜的《蓝色的行走》是一部人类的生存寓言。小岛,大船,隐喻着“原始”与“现代”的关系。它们既有变汇相融。又有着碰撞和不和谐。“蓝色”赋予了文本以飘逸空灵的诗意,把小说叙述最终本体化,并借助想象和虚构,扩大了文本的精神容量,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纯度。给人们带来了超验和吊诡的阅读历险。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伴随着社会转型,作家的主体意识发生变化,无论是自觉承担启蒙济世的的重任,还是对小说使命的认知,均与传统迥异。这种变化影响到小说创作,既产生了新的形象,也促使内蕴更新,凸显出人本意识;同时导致小说叙事特征的变革,限知叙事视角的引入、"革命﹢恋爱"叙事模式的产生以及心理描写等叙事特征的嬗变,凸现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公山庙地区沙一段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但储层低渗的成因仍不明确.通过对该区沙一段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认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总体上经历了早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的主要成岩阶段,现今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呈现"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膜出现→钙十字沸石或方沸石胶结、充填→石英次生加大明显和自生石英出现→铁方解石胶结、交代常见及溶蚀作用较明显"的典型成岩序列.主要识别出(铁)方解石胶结相、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和岩屑-长石溶蚀相等优势成岩相.从成岩角度分析该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成因,定量研究认为持续的压实作用和强烈的胶结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沙一段储层低渗的关键成岩因素,第三期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储集性的主要成岩因素,通常中砂岩比细砂岩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对美籍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女权主义小说《女勇士》进行解读,探索了小说中描绘的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力下女性的生存处境。通过剖析主要女性人物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指出小说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学”又称“通俗文学”,是比“高雅文学”更具商品化意义的种类。日本大众文学开始于20世纪初,在30年代得到定位。战后,由于“中间小说”的发展,日本大众文学越发难以界定。进入90年代后,日本大众文学除了具有时代特征外,历史题材、海外题材、移民题材等也被纳入其创作范畴。推理小说、情感小说、风俗小说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日本大众文学的多样性。国际化、求异化、商品化越发成为当今日本大众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