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起投资,许多人言必称巴非特、索罗斯,其实,在巴非特和索罗斯之间,有千万个投资者以自己的性格、文化,甚至人生哲学来理解投资、实践投资。 如今,书店促销架上比比皆是的“股市经纬”、“致富秘笈”、各大报上连篇累牍的说教,都是教育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的观念。崇尚理性作为现代投资理念的核心思想,几乎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究竟什么才是理性? 梁实秋曾说过:“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随着知识、经验和阅历的增长,人不仅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能干什么,这就是理性。就证券投资而言,合理的收益期望值至关重要,时收益的期望不是建立在个人对财富积累速度的主观欲望上,而是投资品种价值增长的客观可能性上。这是  相似文献   

2.
投资与风险     
自80年代初期少数“先驱”“壮烈”地率先品尝“狼桃”——购进中国第一批股票、债券,到目前呐喊喧天的“金鱼池”和众多手持“大哥大”来去匆匆地出入交易大厅的老板,“投资”“风险”等词一再升温。众多率先富起来的国人不满足于银行的固定利率,企业亦不满足于现有的生产规模。于是,举国上下,投资成了迫切之举。企业、个人通过购买债券、股票或投资再生产,以期在将来的一段时间获得一定的报酬。然而,在各种投资过程中,存在着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这就是投资风险。如何认识投资风险?首先,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式时应预测自己的收益值,有公式  相似文献   

3.
把知识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就是知识资本投资。由于知识资本(简称“知本”)及知识资本投资(简称“知本投资”)在诸多方面与以往一切资本形式及其投资都不相同,有着自己的鲜明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知识资本作为继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形态而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当今中国,实施或进行知识资本投资活动是有巨大现实意义的.知识资本来源于国家、集体和个人,所以知识资本的投资并不仅仅在知识经济才可能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分担(教育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教育成本分担是教育产业性的必然产物,是解决旺盛教育需求的必须之举。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成本分担应该以政府为主、个人(或家庭)为辅。人们对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并没有大的异议,而是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和学校收费标准偏高存在许多希望和批评。各级政府及其决策者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国际“通例”和本国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国家和个人(或家庭)的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并通过立法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赖于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文章对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现状进行分析,从家庭或个人、政府、组织或企业三方面论述了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收益,强调不仅需要政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而且还需要组织或企业与家庭对女性人力资源的投资,提出构建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框架,形成由内而外激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吴磊 《甘肃科技》2008,24(1):75-76,114
作为一项个人投资的人力资本投资,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存在着成本和收益。文章基于公共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投资决策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一、总体要求创业投资是指向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未上市成长性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取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天使投资是指除被投资企业职员及其家庭成员和直系亲属以外的个人以其自有资金直接开展的创业投资活动。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补偿原则给出了一种间接估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教育投资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它的结果是把一种形式的劳动力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劳动力.为了维持这种劳动力再生产的连续进行,必须对教育投资进行补偿.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个人投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集体或国家投资.无论那种形式投资都需要补偿.教育投资的补偿一般是通过受教育者脱离教育部门以后,进入到生产过程中,并且由于所受教育而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包括精神  相似文献   

9.
1人力资本和养老保险一般而言,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投入的主体主要是家庭和政府。教育投入越多,则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就越高;反之,人力资本积累就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决策和父母的生育决策一样都遵循父母终身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而政府用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支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收益状况决定教育投资结构。本文针对教育过程中的三大投资方——政府、家长和校方的投资状况进行静态博弈分析,并认为参与各方均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对均衡解的分析表明:由于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仍处于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处于卖方垄断地位的校方经常出现乱收费的现象,而学生只能选择缴费上学。为稳定教育市场,防止乱收费现象蔓延,政府应加大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和监督检查工作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1.
农民职业教育市场化改革日益推进,这种"外逼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呼唤政府加速职能转变,尽快形成与市场互补性要素配置体系。由于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受教育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外,国家和社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教育又是"准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国有化、公有制,投资巨大而且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一般民间投资兴趣不足,这就决定了政府是教育投资最大的主体,政府对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深化改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企业深入改革过程中,投资常起到“扳机”(Trigger)的作用,在某种程序上决定着企业改革的成败。造成我国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目前国有企业有关投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政府应进一步做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工作;企业则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强化投资的主体意识和风险意识,调整投资策略,平衡主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不断提高决策者综合素质,建立投资信息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应根据其投资份额享有相应的人力资本产权,在由此而形成的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三角”中,个人和企业部分的权益应得以强化,政府部分的产权因受到制度约束而削弱,政府出让其显性权益,以获得隐性收益为主。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上世纪90年代义务教育投资总量和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在我国三大地带呈现巨大差距,其成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建立规范的政府间基础教育财政支付制度,对政府管理基础教育的层级进行调整,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构建模型,对教育投资、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进行了模拟,提出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同时也必须兼顾由于人口总量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问题,在教育投资与固定投资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以促进经济的持续、适度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RBF(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本科生招考数量、研究生招考数量、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作为RBF网络的输入,以GDP总量作为RBF网络的输出,以2000-2017年的相关数据为实证研究的基础数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本科生招考数量的促进作用为0.23,研究生招考数量的促进作用为0.45,高等教育投入经费的促进作用为0.32.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一费制"对贫困地区农村师资队伍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费制”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农村学校的辍学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及其发展。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双赢,应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促进农村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发展、加强师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及建立农村师资交流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办园体制制约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办园体制的关键在于政府财政投入机制.为此,应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并以政府财政投入为支点,促进融资,从而通过财政投入带动社会与家庭投入,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共同举办学前教育的格局,同时,因地制宜多样化办园,以突破云南省学前教育办园体制难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外“孵化器”建设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宁波市实际就“孵化器”建设的作用、功能、目的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速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并使其上规模、上水平的进程,政府应注重“孵化器”建设并加大经费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来,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发展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高等教育科学运行机制,加大政府、社会、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