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收集了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应急避难场所的数据,建立中国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统计,分析了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存问题,并运用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方法探求诱发当前问题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中国应急避难场所存在“重建设,轻宣传”“重体量,轻标准”“差异大,布局不均”“重指标,轻实效”等问题,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应主要从“城市经济水平”和“政策严格程度”两个指标着手改善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状,响应城市安全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一般简写为MOOCs)。2011 年秋,斯坦福大学2 位教师创立的一个在线免费课程平台,挑拨起了人们对于网络技术参与当代教育变革的敏感神经。这种被定义为“慕课”的教育模式迅速得到世界诸多知名高校的响应,大家纷纷推出自己学校的品牌“慕课”。近2 年,中国各大高校也纷纷推出“慕课”,成立专门的开发部门,掀起了一股“慕课”热。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对于开发“学习、教育和培训”(LET)中使用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有重要意义,但ICT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却往往质疑标准化活动.本文提出,利用这种质疑形式来分析和改进当前的ICT标准化活动.讨论了由各方参与产生ICT标准过程的模型框架,其中一系列“为什么”的问题(Why questions)起着重要作用.讨论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标准及相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与核准;二是如何识别LET中的相关问题与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技术.给出了两个事例: 一个是对“内容共享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SCORM)的质疑,这能帮助理解该模型;特别是对其适用范围(scope)的质疑而使该模型更完善.另一个是对制定“新工作条款”(New Work Items)必要性的质疑,使人们认识到澄清标准中有关技术原理(rationale)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体系(SoS)是“系统的系统、网络的网络”,是一个典型的多网铰链、跨域联动的复杂系统,贯穿物理、赛博、认知乃至社会等多个空间。体系实验作为体系研究的工程化解决途径和方法,需要明确整体、关联、弹性、博弈等体系化思维理念。通过总结大数据分析、模型辅助、行动仿真、对抗推演等基本实验方法,提出了“人机协同多重聚焦框架”“多域网信融合体系背景”“能力指标动态实时监测”“基于基线多维比对评估”等4个体系实验工程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展望了体系实验工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三农”(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站在科技兴农的战略高度,开展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实践,《科技导报》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陈晓阳教授。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中的“精准联系人”角色逐步向“精准联系”功能丰富和拓展。发挥和提升“精准联系”功能成为澳门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下“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和“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的重要保障。面对来自土地空间、产业、区域合作、人才等方面的挑战,澳门应强化优势、强调协同,采取“精准连接”“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和“精明增长”的策略,高质量提升“精准联系”功能,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8.
 时间和空间存在,尺度存在,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本体论意义上的,又叫“本征尺度”)也存在。对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认识的基本原则是让“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操作尺度”(方法论意义上的,又叫“表征尺度”)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相契合(认识论意义上的)。这是生态学实验时空尺度关联实在论。在具体的生态学实验过程中,有些生态学家或坚持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不存在,或坚持其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认识,从而走向工具论和经验建构论(反实在论)。这种立场与生态学认识的基本宗旨--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违背,应该抛弃。而且,某些生态学家或出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本身认识的困难,或出于“不发表便出局”及其他原因,一是将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之时空简化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没有考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普里戈金的“内时间”乃至引伸出来的“内空间”时空观,以及莱布尼兹的关系“空间观”乃至引伸出来的关系“时间观”,二是没有选择恰当的“粒度”和“幅度”进行实验,造成“用度失当”之误,三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多尺度分析,造成“聚集偏差”,四是没有建构合适的模型,造成“鼠夹捕象”现象,五是没有正确识别“特征尺度”,造成“生态学谬误”。生态学实验者应针对上述不足,坚持正确的时空观,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对生态学实验对象尺度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审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关于“几何”与“代数”的大讨论,分析了几何代数化带来的一些问题;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探索几何问题几何化之路;阐述几何与画法几何的共性问题,讨论画法几何理论在几何计算中的作用,在几何与画法几何的“大几何”概念下考虑几何计算问题;从构造的角度阐述几何奇异的几何品质,认识几何奇异的根本性,把握几何计算的关键;认为在讨论几何计算时,应该全面应用数学(几何与代数)、工程(画法几何)、计算机(算法)等的理论,找到一个较好的支撑与结合点--以“几何问题几何化”作为它的命题;引入“几何基”与“几何数”,构筑了一个几何问题几何化的框架,建立了几何计算的基础理论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碳代谢分析研究,对实现区域“三生”空间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唐山市为例,通过构建显性“碳流”模型和生态网络效用分析方法,定量化跟踪、评估了2010-2015年唐山市“三生”空间碳要素的流动过程、途径及其影响。结果显示:2010-2015年,唐山“三生”空间格局演变造成了区域碳排放量的增加,净“碳流”为负值;其中,消极“碳流”主要由于生态空间向生产空间的转变;而积极的“碳流”主要来自生产空间向生态空间的转变。唐山市“三生”用地类型在碳代谢系统中的生态关系主要以限制掠夺关系为主,其中以生活空间城镇用地以及生态空间未利用土地占主导。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带宽分配的公平性,降低网络的传输延时,提高带宽利用率,研究了GPON系统传输汇聚层的帧结构及动态带宽分配的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面向多等级服务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基本原理是根据业务的优先级以及各种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在PON层和ONU层分别进行带宽的合理分配.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这种算法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满足各种业务的时延要求,并且对不同用户和不同等级的业务都具有很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在EPON上实现多种业务传输的带宽调度方案,借鉴了区分服务的方法,将服务分级并相应地将EPON的上行带宽分为预留带宽、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带宽,并采用了不同的分配策略,仿真分析证明,该调度方案能够很好地支持实时性业务和具有高突发性的数据业务。  相似文献   

13.
将模糊离散事件系统(FDES)应用于车载网(VAN)的垂直切换中,综合考虑了信号强度、带宽、费用、移动速度、稳定性等因素,分别对带宽、费用和稳定性建立了模糊自动机模型,提出了垂直切换的效率函数和垂直切换模糊规则,最后举例说明了FDES在车栽网垂直切换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异步跳时脉冲无线电超宽带(impulse radio ultra-wide band,IR-UWB)多用户系统中存在多用户干扰,分别推导了当多用户干扰相对于输出噪声能以高概率忽略不计时密集网络和扩展网络所需的IR-UWB信号渐近带宽.理论研究表明所得到的IR-UWB信号渐近带宽与网络内的用户数成正比,而且密集网络所需的IR-UWB信号的渐近带宽远大于扩展网络的.当IR-UWB信号带宽满足理论渐近带宽时,多用户系统的差错概率就简化为单用户系统的差错概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BitTorrent(BT)的Multi-Tracker机制中,下载节点对Tracker服务器的随机选择策略影响了文件传输性能的问题。该文引入了网络坐标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坐标的Multi-Tracker机制(mTracker)。在这种机制下,下载节点将通过网络坐标的计算选择与自己邻近的Tracker服务器进行连接,并且通过Tracker得到邻近的邻居。这种改进优化了整个BT的覆盖网络。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网络坐标的Multi-Tracker机制使得BT的覆盖网络更有效率,有效降低了BT下载中用于下载节点与Tracker间通信以及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开销。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ATMVP/VC技术的动态带宽分配和网络自愈机制,该方案在确保网络业务的可恢复性前提下,将呼叫接纳控制、VP带宽分配、网络逻辑空闲容量分配集成一起,使网络吞吐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可用带宽的PIMSM组播路由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带宽测量模块和基于可用带宽的OSPF单播路由模块,并与硬件转发引擎结合,在高速宽带路由器上实现基于可用带宽的PIMSM组播数据包的线速转发.测试结果显示组播路由器能自动根据网络实时可用带宽状况选择最佳可用带宽路径路由,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在网络生存性要求的同时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一种区分服务路径保护算法。在基于GMPLS(Generalized Mu lti-Protocol Label Sw itch ing)的DWDM(Dense W avelength D ivision Mu ltip lexing)网络中,当网络节点不具备波长变换能力且只配备有限对光收发器时,该算法针对网络中的高可靠性业务、中等可靠性业务及可抢占式业务对可靠性的不同要求,为其选择不同的保护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在3种类型业务等概率出现的情况下,可抢占式业务的平均阻塞率增加幅度最小,使带宽碎片造成的资源浪费减少了50%;高可靠性业务的共享程度比,随着连接请求的增加而降低;当网络达到动态平衡时,网络中各链路的总保护通路带宽与总工作通路带宽之比,在0.8~1之间;可抢占式业务所占带宽中属于保护通路的带宽与可抢占式业务所占带宽之比,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大而增加缓慢。因此该算法在保证业务服务质量要求的同时达到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衡网络负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流量工程中一种权重配置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网络中新的权重配置动态路由选择算法,该算法以跳数、带宽碎片要求及空闲带宽比率为权重,给到达流量合理分配带宽资源.在MPLS网络边缘实现路径选择后,使用MPLS显示路由技术即可摆脱中间结点路由算法的影响, 建立起满足各种业务QoS(Quality of Service)需求的LSP(Label Switched Path).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更好地进行流量均衡,减小网络拥塞;通过减小带宽碎片和提高带宽利用率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同时通过改善丢包率等参数来实现一定的QoS保证.  相似文献   

20.
根据视频数据流的长程相关性特点,提出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中面向实时可变比特率视频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利用自适应线性单步预测器对未来到达的平均视频流量进行预测,实时预测结果用于对下一个发送时隙的计算,使得带宽分配算法能够充分满足实时视频流量需求.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准确地对实时可变比特率视频流量进行预测,有效地降低排队时延,减小队列长度并提高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