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Ni-Nb三元系部分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技术,测定了Ti-Ni-Nb三元系相图的700,800,900℃等温截面含镍量(原子分数)为0~50%的大部分区域.完整地测定了α-Ti,β(Ti,Nb)及Ti2Ni的相区范围及相平衡关系,首次发现了一个可能的化学计量式为Ti3Ni9Nb8的三元化合物相XB  相似文献   

2.
商业Inconel718合金晶界析出相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业Inconel718合金中存在3种成分非常接近的析出相:δ-Ni3Nb(Ti,Al),γ″-Ni3Nb(Ti,Al)和γ″-Ni3Al(Ti,Nb),而且在标准热处理状态下,析出相很小,即使运用EDAX微区成分分析方法也难以区分,尽管3种析出相结构不同,但γ″相的3种变体和δ相的12种变体导致两者众多衍射斑点的重合,增加了实验鉴别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Ni47Ti44Nb9合金热诱发马氏体相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阻法,X射线衍射及TEM技术研究了Ni47Ti44Nb9形状记忆合金的相组成及热诱发马氏体相变.结果表明,Ni47Ti44Nb9合金室温下由TiNi基体相和β-Nb相组成;当试样温度降低到Ms点以下时,具有B19'单斜结构的热诱发马氏体呈群团式生长,形成由二至三个取向的孪晶微区组成的群团状马氏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Ti-C-Ni系添加剂对(TiO2-Al-C)-(Ti-C-Ni)复合体系化学反应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热效应ΔH^0与Ti-C-Ni系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比k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仅由Ni在Ti-C-Ni系中所占质量比γ决定,而截距为一常数,等于TiO2-Al-C单位质量热效应。  相似文献   

6.
Al2O3/Ni—Ti钎料/Nb的封接及其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用Ni-Ti高温合金对Al2O3陶瓷与金属Nb的封接行为.结果表明,Ni-Ti钎料对Al2O3陶瓷有良好的润湿性及高的焊后界面强度.钎料中的Ti与Al2O3中的O在反应界面上富集和结合是两种材料实现连接的原因.Nb溶入钎料中对减弱界面残余应力、提高强度有利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四类Ti基合金阳极;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其表面物相的组成,该组成分别为:Ti-Ni(共五相)Ti3Ni.TiC.TiB.Ti2B5及Mn.Ti-Mn2等,并讨论了其抗钝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Ti-Al-Fe部分的α(α2)/γ相平衡成分,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Ti-Al二元系,Fe的加入使α(α2)/(α(α2)+γ)和(α(α2+γ)/γ相界线均向富Ti方向移动;Fe在α(α2)相中的溶解度小于γ相,Fe为γ相稳定化元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图计算(Calphad)技术,选用Muggianu外推模型从3个边界二元系外推计算了Nb-Ti-Si三元相图.二元化合物Ti3Si和Nb3Si同为Ti3P晶型结构,被处理为一个线性化合物,用(Nb,Ti)3Si亚点阵模型来描述.计算结果能描述现有的大部分实验数据.计算的液相面投影图显示该三元系中存在7个四相液相反应和9个初晶区;此外,还计算了3个不同温度下的等温截面.计算结果对该合金相图的进一步实验测定和合金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梯度功能压电陶瓷执行器的制备及其微位移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xPb(Ni1/3Nb2/3)O3-(1-x)Pb(ZrδTi1-δ)O3三元系固溶体的介电和压电性能。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Pb(Ni1/3Nb2/3)O3-PbZrO3-PbTiO3(PNN-PZ-PI)系梯度压电功能材料(FGM),研制了一种新型的FGM高陶瓷执行器,它有三层材料构成;压电陶瓷层,中间夹层(组分梯度变化)和高介电层,其弯曲位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电压为100V时,室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Ti-Code12合金(Ti-0.3Mo-0.8Ni)焊后退火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退火将引起残存β相的共析分解,共析分解产物Ti2Ni相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合金的耐蚀性来源于α基体上Ti2Ni相的存在,Ti2Ni相既可在晶间沉淀,也能在晶内沉淀.本研究对Ti-Code12合金耐蚀性机理提出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用恒电位扫描法(LSV)研究了八类Ti基合金阳极「纯Ti,Ti-Ni,T-Mn(涂层),Ti-Mn(合金),ti-C,Ti-B,Ti-Ni-Mo,Ti-Ni-Mo-Ar」分别在40%H2SO4(aq)及IMMnSO4(aq)中的能钝化行为,得到16组数据,从实验结果阐明了EMD工业中所用纯Ti阳极钝化现象的机理及Ti基金阳极优于纯Ti阳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阻率、应力松驰性能和硬度的测定以及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Cu-Ni-Al-Ti合金的时效特性。结果表明:该合金时效动力学符合Avrami方程,其lnln1/(1─X)与lnt之间的关系,可用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段来描述,550℃时效时两直线交于lnt=6.4处,相应于时效时间10min,时效初期相变速率极高,随后逐渐降低;连续加热时,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富溶质原子区在800~900℃区间可能重溶,γ相[Ni_3(Al,Ti)]在高温下形成,并且可能向热力学更稳定的状态转化;除形成γ相外,还可能形成其它化合物;Cu-Ni-Al-Ti合金时效稳定性极高,过时效倾向很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种合金化的Ti-Al合金Ti-48Al-2Cr-2Nb和Ti-47Al-1Cr-1V-2.5Nb(含金含量均为原子分数)在800和900℃的恒温氧化行为,分析探讨了它们的高温氧化特征及合金元素对其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800℃时,二合金化Ti-Al合金的抗氧化性能要比二元Ti-48Al(以下简称为48Al)合金的差;900℃时,其抗氧化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氧化反应速率锭低于二元48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扩散偶局部平衡原理,通过金相观察和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重新测定了1000℃下Ti-Al-Y三元部分等温截面相图。首次发现该系在1000℃存在两个三元化合物均相区Y(AlxTi1-x)2(x=80% ̄100%)和Y3(AlxTi1-x)2(x=80% ̄100%)改变了以前发表的关于Ti-Al-Y三元相图1000℃等温截面的研究结果。此外在所测部分等温截面相图中存在6个单相区,9个两相平衡区,4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纯铁表面进行Ni-Cr-Mo-Nb多元共渗,结果表明,双层辉光了子Ni-Cr-Mo-Nb多元共渗可以在工业纯铁表面形成合金元素成分呈梯度分布镍基表面合金层,对双层辉光离子Ni-Cr-Mo-Nb多元共渗存在的成分离析现象从合金元素的扩散原理探讨了其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Ti-C-Ni系添加剂对(TiO2-Al-C)-(Ti-C-Ni)复合体系化学反应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热效应△H与Ti-C-Ni系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比k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仅由Ni在Ti-C-Ni系中所占质量比γ决定,而截距为一常数,等于TiO2-Al-C单位质量热效应。当γ<γ0=45.79%时,Ti-C-Ni可提高其绝热燃烧温度。当γ=0.1时,复合体系绝热燃烧温度基本上随添加量k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Bi2O3-ZnO-Nb2O5(BZN)系复相区陶瓷介电常数的温度稳定性及其温度系数的优化。讨论了不同的预烧工艺以及掺杂不同晶型的TiO2对所得BZN系陶瓷的相组成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烧工艺中合理的预烧升温速率的选择,对其介电常数的温度稳定性有决定性影响,锐钛型TiO2的掺杂可优化温度系数,得到介电性能优异的BZN陶瓷。  相似文献   

20.
王瑜  Law  CC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3):338-342
把温度T和应用速率ε对Ti-47-2Mn-2Nb(TiAlMnNb)和Ti-47Al-2Mn-2Nb-0.8TiB2(TiAlNMnNbB)合金在1073~13773K和10^-5~10^-1s^-1条件范围内拉伸应力的影响归结为Zener-Hollomon因子Z=εexp(Q/RT)的影响,利用Sellars和Tegart提出的双曲函数,确定两种合金拉伸形变应力峰值σp与Z因子之间的关系函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