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石蜡切片制作(paraffin section)的试验流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峰 《科技信息》2012,(5):104-105
石蜡切片(paraffin section)双重染色法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本试验用常规石蜡包埋法进行植物叶片的石蜡切片制作,并进行一些创新性改动。观察植物叶片结构结果显示,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骤后完好保存细胞原有状态,而且能清晰辨认其形态结构。并且看到木质化的表皮细胞、木质部、导管壁细胞被番红染色液染成红色;其韧皮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部分皮层细胞被固绿染色液染成绿色。  相似文献   

2.
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比,荧光显微镜在观察植物某些细胞和组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总结了我们在"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荧光显微镜开设的一些植物学实验内容,包括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含有的叶绿素、木质素等的自发荧光观察植物组织的结构,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核、液泡等特定的结构,利用番红-固绿染色的石蜡切片中番红发出的荧光观察具有次生壁细胞的形态等。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植物细胞和组织某些特定结构的掌握,成为"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陈琼霞 《科技资讯》2010,(29):36-36
目的:探讨细胞石蜡包埋切片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江汉大学病理诊断所临床送检胸腹水标本10例,分别进行细胞石蜡包埋切片及细胞涂片制作,并镜下观察结果。结果:细胞涂片HE染色结果显示厚薄不匀,涂片范围大、细胞结构不清;细胞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分布均匀,细胞集中,细胞结构清晰。结论:细胞石蜡包埋切片优于细胞涂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比较不同粘片剂处理对油茶叶片石蜡切片粘片效果的影响,优化植物石蜡切片粘片方法,笔者在制作油茶叶片石蜡切片过程中,用4种不同的粘片剂(甲醛明胶液、铬矾明胶液、明胶甘油液、蛋清甘油液)处理石蜡切片,比较其粘片效果.结果显示,经蛋清甘油液处理的切片的形态结构完整度最佳,切片完整率高,而且染色效果清晰.不使用粘片剂处理的切片,叶片结构完整度最低,染色效果一般.最终得到结论为蛋清甘油液是制作植物石蜡切片的理想粘片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竹类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植物资源,竹叶表皮细胞富含硅质,导致制片过程中切片易破碎,不能获得清晰完整的竹叶切片。开发竹叶切片处理方法,对于研究竹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筛选有效的氢氟酸处理浓度以及时间是观察竹叶内部解剖结构的前提。【方法】采用石蜡制片的方法,以竹叶为材料,首先优化去硅环节,筛选出适用于竹叶的最佳氢氟酸浓度和时间;之后采用此最佳处理方法制片,观察竹叶内部细胞结构并结合去硅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竹叶叶表皮和基本组织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发现真正影响竹叶完整石蜡切片制备的结构是叶片上下表皮的硅质细胞和主脉,这些结构使得制片易破碎,无法得到完整竹叶内部解剖结构。通过试验发现经过体积分数为25%的氢氟酸去硅处理2 d后再进行石蜡制片可以使竹叶上下表皮细胞和叶脉结构完整,得到理想的石蜡切片。【结论】竹叶去硅处理最佳氢氟酸体积分数为25%,处理时间以2 d为宜。  相似文献   

6.
对已木质化并已干枯的沙棘果柄和红枣果柄等材料作软化处理和整体高碘酸——席夫反应 (PAS反应 ) ,并制成石蜡切片来观察细胞组织学结构和多糖的分布。特点是先作整体 PAS反应染色后再作切片 ,改变了常规石蜡切片法的先切片然后再用番红作单片染色的制片程序 ,其制片染色明显而清晰 ,完全能满足对观察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石蜡切片快速整体染色新技术,改进了染色、脱水技术,比传统的方法提前4天完成,节省了染液及药品,提高了石蜡切片质量。切片材料完整、干净、染色均匀、色泽分明、清晰度高。有利于显微镜观察、摄影和绘图。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1)取材;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材料,用自来水将其洗净,用薄刀片切成约3~5mm  相似文献   

8.
组织病理技术是揭示疾病状态下微细组织结构的一门生物学技术,由于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往往很小,因此在揭示这些结构之前,组织必需制成薄片。供显微镜检查并使相成组织的众多而复杂的结构得以鉴别,这样离不开组织切片的制作;石蜡切片不仅适用于日常大量的一职活俭和尸检工作,更是制作教材和科研等需要连续切片的理想方法。石结切片是各种病理制片中最常用的方法,这是由于石粘切片具有切片荒、质量佳、适合连续切片等优点。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诊断,一张优良的切片除固定和染色适当外,必须要薄、平、无坡、无裂痕和贴…  相似文献   

9.
刘小立  刘代成 《科技信息》2007,(34):100-101
本实验将一个月的昆明系小鼠经7天过氧化氢皮下注射处理后,用多种染色方法对其石蜡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如HE染色法,改良的HE氧化汞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法,甲基绿——派若宁染色法,甲苯胺蓝染色法,中性红染色法。经过这几种染色方法的比较,得出对大脑组织尤其是海马组织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观察效果好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红豆杉为实验材料,比较了石蜡切片法、洋红简易染色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研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效果,分析了用石蜡切片法及离体培养法研究雄配子体发育优缺点.在离体培养中,对比了不同的蔗糖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及染色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为针叶树种雄性生殖系统发育过程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整体透明染色法操作简单,能够反应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结构,是用于小孢子发育过程研究的比较理想的方法;对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的研究,需要用石蜡切片法与离体培养法相结合,在离体培养中,采用雄球花表面灭菌,自然散粉,低糖低温培养有利于防止污染,洋红染色法方便快捷,不需要特别的设备,是离体培养时比较理想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咪喹莫特诱发小鼠出现银屑病样改变,通过优化病理切片技术对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在Balb/c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咪喹莫特7天,诱发银屑病样皮损,对其进行PASI评分,分析皮损程度;取皮损组织,制作石蜡病理切片,对浸蜡、脱水、染色等步骤进行温度、时长的优化,比较传统切片染色和优化方法对Baker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影响.模型组小鼠涂抹咪喹莫特7天后出现红斑、鳞屑和皮肤增厚等银屑病样改变;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发现其表皮增厚,角化不全,出现Munro小脓肿,棘层肥大等银屑病样病理变化.经本实验室常规方法处理的切片,组织不完整,结构不易分辨,影响组织病理学评分,从而影响对该动物疾病模型的鉴定;经改进处理后的切片,组织完整,结构清晰,染色均匀,能进行直观观察并准确评分,从而能准确鉴定银屑病疾病模型是否正确建立,为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本实验成功制备银屑病样动物模型,通过切片和染色方法的改进获得较高质量的皮损组织石蜡切片,提高了疾病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鉴定标准,也为进一步的银屑病新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和病理学制片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教学中。石蜡切片制作步骤繁琐,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组织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操作环节的失误都将影响切片的最终质量。详细介绍了辽宁师大生科院实验室经过长期实践和改进后的动物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从石蜡的选择与处理、动物组织取材与固定、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和烤片、HE染色几个方面探讨了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或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黄连叶、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黄连叶为等面叶,表皮由1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薄,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脉不发达;根中导管数量少,孔径小,次生木质部不含射线.上述特征表明黄连为典型的阴地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基于异种角膜材料的理想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首次建立了脱氧胆酸钠(SD)和原钒酸钠(SO)联合处理的技术方法,利用新鲜猪角膜进行了脱细胞角膜基质(aPCS)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用角膜板层刀从新鲜猪角膜中切下厚度450μm的角膜片,分别选用SD联合SO、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Triton X-100的去细胞处理方法制备出SD-aPCS、SDS-aPCS和Triton-aPCS共3种支架,利用外观照相、分光光度计、石蜡切片苏木紫-伊红(HE)染色、冰冻切片DAPI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了其理化性质和组织结构;对SD-aPCS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鉴定后,进而利用噻唑蓝(MTT)、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DiI荧光观察以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评估了其对非转染人角膜基质(ntH CS)细胞的毒性与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发现,3种aPCS的细胞脱除干净且在干重和含水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其中,SD-aPCS的透明性与糖胺聚糖(GAG)含量最高、SDS-aPCS次之、Triton-aPCS最低;除Triton-aPCS的组织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紊乱外,SD-aPCS和SDS-aPCS的组织结构均排列规则。在电镜下,SD-aPCS的前弹力层表面平整、无裂痕,板层结构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正常;此外,SD-aPCS浸提液对ntH CS细胞没有毒性作用,注射接种到SD-aPCS支架内的ntH CS细胞与支架嵌合紧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伸展和迁移,且细胞仍保持有其固有标志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连接蛋白—间隙连接蛋白-43和整联蛋白,以及膜运输蛋白—钠钾泵的阳性表达。由此可见,利用SD联合SO的方法所制备SD-aPCS具有理想的理化性质、组织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支架用于组织工程角膜的体外构建及其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探讨从石蜡组织中提取核酸的简便、实用方法,比较两种脱蜡方法对DNA质量的影响.取收集的20例包埋好的银屑病皮损组织,分别用二甲苯和TES溶液脱蜡、酚-氯仿提取,然后检测DNA的浓度及纯度,并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哪种脱蜡方法对提取DNA更有优势.结果表明,用TES溶液脱蜡提取DNA的D260/D280=1.6~1.8的比例为60%,而二甲苯脱蜡的比例为35%.从实用、快速和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TES溶液脱蜡、酚-氯仿提取是值得推荐的石蜡组织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野生和组培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和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组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不同部位和生长状态下的总生物碱含量,并应用切片技术对生物碱进行组织化学定位,建立了石蜡切片观察生物碱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市售川贝母、野生川贝母鳞茎和组培川贝母的不同部位中,组培的再生鳞茎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带不定根的愈伤组织次之;在多种染色方法中,采用传统石蜡切片并用碘化铋钾定位生物碱效果较好;鳞茎中的生物碱主要分布于薄壁细胞内,愈伤组织中的生物碱则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周围;野生川贝母鳞茎中生物碱分布同淀粉粒有一定关系,而在组培鳞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人胚组织块切前整体染色方法。此法比常规石蜡切片法优越,它减少了操作过程,具有省时、省工、节省药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林业上的重大害虫,在我国南方地区严重危害马尾松。我们于1983和1984年对马尾松幼虫体壁及消化道等作了超微结构的研究,本文就SEM及TEM观察的部份结果予以报导。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以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和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体表超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 组织切片制法是用Bouin氏液固定材料,石蜡切片,苏木精及伊红染色方法制作玻片标本。 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样品的制备方法如下: 用乙醚麻醉后的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置入2%戊二醛液内,在双筒体视显微镜下解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不同透明时间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透明时间。【方法】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草鱼腹腔脂肪组织和背部肌肉组织进行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通过显微摄影来观察每类组织在不同透明时间的切片完整率和细胞完整性。【结果】草鱼腹腔脂肪组织在连续两次透明时间分别为3,1min的条件下,切片完整率为88.33%,脂肪细胞形态完整且细胞膜无破碎;背部肌肉组织在连续两次透明时间分别为10,8min的条件下,切片完整率为93.33%,肌细胞形态完整无破损,且肌间脂肪细胞界限明显。【结论】石蜡切片的制作效果取决于组织特性,草鱼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石蜡切片连续两次的最佳透明时间分别为3,1min和10,8min。  相似文献   

20.
建立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人十二指肠组织中VDR进行测定。采用石蜡包埋的方法对组织进行永久性固定、并制作组织石蜡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方法鉴定组织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利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方法对组织中VDR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确定抗体使用最佳浓度范围并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人十二指肠VDR在绒毛上皮细胞的胞质中高表达,一抗D-6的最佳稀释比率为1∶100,二抗A594的最佳稀释比率为1∶250,抗原最佳复性条件为0.01 mol/L p H 6.0柠檬酸缓冲液中850 W功率微波煮沸20 min。按照此方法制作的石蜡切片组织形态结构完整,VDR染色特异性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