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高中生有氧运动能力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台阶指数与效标值最大摄氧量(VO2max)的相关性分别为:r=0.147,r=0.368;男女生功率车指数与VO2max的相关性为r=0.138,r=0.218;男、女生1 500m跑与VO2max的相关性分别为r=-0.265,r=-0.102;3种间接测试法都不太适合测试高中生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最大脂肪代谢强度(Fatmax)、最大摄氧量(VO2max)、乳酸阈强度(ILT)以及主观体力感觉(RPE)之间的关系,选择8名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一次递增负荷的力竭运动,测试指标Fatmax、VO2max、ILT和RPE,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达到Fatmax、ILT的RPE分别为9.4±2.3和13.5±2.0(P<0.05),Fatmax的出现要早于ILT,Fatmax与VO2max、ILT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表明,应用RPE可以有效判断Fatmax和ILT,对于心肺功能良好、有氧代谢能力较佳的体育健身者,在减脂运动中可以适当提高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疗法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16周实验干预,观察有氧运动对UC患者临床疗效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有氧运动组(AE组,n=30)和安静对照组(RC组,n=30)受试者基线变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实验后,AE组安静心率降低了7次/min(P<0.01),最大摄氧量(VO2max)升高了13.9%(P<0.01),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心率曲线、乳酸曲线、血压曲线以及RPE曲线均发生右移,RC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实验后,AE组总有效率高于RC组(P<0.01),复发率低于RC组(P<0.05),不良反应率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16周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缓解期UC患者临床疗效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二级指标判定最大摄氧量的有效性、准确性,测定并分析了8名男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摄氧量平台、呼吸商(RER)、心率(HRmax)、血乳酸(LA)等指标,采用二级指标的某一固定值作为判定VO2max的标准,结果显示: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以呼吸商1.10和1.15为判定标准,对应的摄氧量值分别为(3.78±0.89)L/min和(3.96±0.91)L/min,明显低估受试者实际最大摄氧量值的12.7%和8.5%;以心率≥180次/min和(220-年龄)±10次/min为判定标准,分别有2名和5名的受试者未能达标,但其中1/2和3/5的受试者已出现摄氧量平台;以血乳酸LA≥8mmol/L为判定标准,有2名受试者未达标,其中1人已出现摄氧量平台.认为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采用呼吸商可能低估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值,采用心率和血乳酸可能低估最大摄氧量的达标率.因此,为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次级指标标准的选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2例大学生心输出量、最大吸氧量等指标在递增负荷后的变化,讨论SV(每搏输出量)、CO(每分输出量)、VO2max(最大摄氧量)、VAT(通气无氧阈)、HR(心率)等有关指标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男子大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及不同体能受试者在不同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映。普通大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值为最大心率的51%~88%之间,此范围是最大摄氧量的34%-70%,是最适宜的运动负荷强度。大学生运动员组的适宜负荷强度高于普通大学生,而且大学生运动员在每分输出量后的心力储备仍有一定水平,建议普通男子大学生以心输出量开始下降时心率为安全运动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彭丽娜  李洁 《甘肃科技》2009,25(1):136-138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高原低氧环境及运动对人体Hb及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对提高有氧运动代谢能力以及运动成绩有良好的效果。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玉容 《科技信息》2013,(20):320-321
本文查阅了大量有关VO2max和其它评定有氧能力指标的文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VO2max指标在测试、应用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在可训性方面,受到了来自无氧阈和RE的质疑,在运动成绩方面受到了来自无氧阈,RE和VO2max派生指标的质疑等等。提示:VO2max在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高原对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东良 《甘肃科技》2005,21(4):92-93,162
高原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也存在着寒冷和低氧复合因素的作用。急性低氧时,由于应激反应,基础代谢率有所增高,以后随低氧适应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人体进入较高海拔1w后和1月时,能量消耗都低于较低海拔的测定值。但运动时耗氧量显著高于海平面。Consolazo等(1968)在4300m高原观察到,同样运动强度,在进入高原第5~6d时,耗氧量比海平面增加2.7%~28.2%;9~10d时增加17.4%~29.2%。运动强度增大时尤为明显,而肌肉作功能力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低氧暴露下豚鼠大脑抗坏血酸含量减少,血浆中含量升高,尿排出量增加。大鼠4~9d间歇低氧,脑中硫胺素(B1)含量升高,尿中核黄素(B2)排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氧健身课的形式指导60名中年女教科人员进行4个月的有氧健身操锻炼,测定并比较其锻炼前后的体重指数(BMI)、最大吸氧量(VO2max)、安静时的心率和血压及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规定的8项指标。结果表明,运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健身操锻炼使授试的最大吸氧量增加,BMI指数下降,脂肪重量减少。可见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教科人员身体素质有显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96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再按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为II、ID和DD三种基因型.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抗阻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功率车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功率,利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右腿股四头肌的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结果显示,所选实验对象基因型分布频率(II:25.8%,ID:44.1%,DD:30.1%)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实验前,ACE-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VO2max低于II基因型(P0.01);股四头肌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在各基因型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运动后,组内比较,运动组ACE-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股四头肌力量耐力的变化值均高于II基因型(P0.01);组间比较,运动组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股四头肌力量耐力的变化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指标在各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CHF患者运动耐力以及抗阻运动后的干预效果与ACE基因I/D多态性存在关联,其中II基因型患者运动耐力高于D等位基因患者(DD和ID基因型),而D等位基因患者对抗阻训练的效果较II基因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自主研发的功率自行车为运动平台,通过探讨适宜的直接测试方案,试图获得一定条件下精确、有效的最大摄氧量值;方法:对普通大学生24人(男性)进行最大摄氧量值的测试,测试程序包括基本身体指标的筛选、静息指标的建立与评价、两种运动方案的设计。方案一以50W起,50W/3min进行递增直至力竭,方案二以50W起,依据心率变化来增加负荷,力争9-12分钟达到力竭;结果:受试者5项基本身体指标的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这里以身体脂肪率(BFR值)作为一级淘汰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值)作为二级参考指标;建立了24人的静态指标数据库并选取静息代谢率RMR与静态心率HR作为评价指标;VO2max主要测试指标及判断标准包括5项:最大心率(HRmax)=190-210次/min,血乳酸浓度≥10.7 mmol/L,测试时间≥9-12分钟,RPE值,摄氧量平台;方案一中高达71%的人群,其有氧能力处于低级别,仅有2人的有氧能力被划分在高等级中,VO2max=36.78±8.70,整体有氧能力属于正常偏低的情况;方案二中42%的人群有氧能力属于中等级别,低级和高级各占33%和25%,较方案一有提升的趋势,VO2max=43.31±10.64,属于正常中等的情况;结论:静息指标RMR和HR的数据评价良好,理论上保证后续VO2max测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案一与方案二中获得的最大摄氧量,满足了至少3项测试指标阈值,数据有效,从精确度上来说,方案二设计的测试更合理,获得的最大摄氧量更精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BMI)与心肺功能的增龄性变化特征,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以江苏省参加2011年国民体质监测的418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身高体重计和功率自行车测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心脏功能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性别BMI、心脏功能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等指标的增龄性变化特征,分析BMI与性别、年龄、心脏功能能力和最大摄氧量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男性BMI值的峰值出现在20-30岁年龄组,女性在该年龄段的BMI值则为谷值,男女性心脏功能和最大摄氧量的峰值均出现在30-40岁组年龄组,男女性BMI值、心脏功能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均在40-50岁组呈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减趋势;男性BMI值、心脏功能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值均大于同龄组女性。(2)性别、年龄、心脏功能能力、最大摄氧量与BMI的相关度均较低,性别与BMI的关系是显著的(P<0.01)。(3)对机体进行适时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或提高人体的BMI和心肺功能。结论:在40-50岁进行长期的有氧运动干预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或提高男女性的BMI和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PWC170,VO2max状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体系男学生(A组)和非体育系学生(B组)进行的理负荷功能试验,计算出了PWC170和VO2max值。结果表明:A组的PWC170和VO2max值均明显大于B组P〈0.001,肺活量的测定结果亦是如此。我们伯工作提示青年大学生应加强有效的身体锻炼,以增进体质,提高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法对高原训练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同一高原训练场地,运动员训练成绩有明显提高,1名女运动员提高成绩6min左右,2名女运动员2007年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分别达到62.6ml/kg/min和67.5ml/kg/min,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在2年的高原训练前后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但相对平稳,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并处于比较正常的范围,与平原训练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践证明我们的高原训练是成功的,并发现山地越野自行车项目适宜进行长周期的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15.
应用 ,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非体育专业学生春节前后体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为体育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分析结果表明 :非体育专业男生最大吸氧量、握力显著降低 ,而其他指标没有太大的差异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其结论为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最大吸氧量的降低主要与运动有关 ,女生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因平时运动较少 ,春节期间生活规律基本保持正常 ;为减少春节对体质的负面影响 ,非体育专业学生则应主要注意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对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海拔高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久居或世居高原中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应当选择至少高于久居地或世居地342m作为训练地,其升高幅度为久居地或世居地的19.93%,所选择的训练地至少使运动员的相对最大摄氧量下降1.594 93 mL/kg.min,即比久居地或世居地下降2.75%,这为高原训练选择训练地点的方法学指标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健美操比赛少年组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单人操项目比赛成绩资料进行分析,调查目前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的技术水平现状.结果表明:训练机制不完善、选手间技术水平差距悬殊、基本功不扎实、男运动员偏少、性别比例失衡等因素是目前影响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项目开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耐力运动员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滥用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信,有一些耐力运动员滥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虽然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增加机体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提高最大吸氧量,从而增强运动员耐力,但滥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对运动员身体有很大危害.目前已有一些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滥用的方法.然而,有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力竭性运动影响血液流变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一次性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同时测定心率、血乳酸、血氧饱和度、血清丙二醛和最大吸氧量等指标,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最大吸氧量、血乳酸、心率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力竭运动引起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等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运动后心率、血乳酸、血氧饱和度、血清丙二醛浓度的变化与血液流变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耐力性运动处方指导其进行运动锻炼,通过比较锻炼前后心脏功能能力、最大摄氧量、身体成分、身高、体重、基础代谢率变化,探讨应用耐力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心肺耐力和身体成分的影响,为耐力性运动处方锻炼提高心肺机能,改善身体成分提供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耐力性运动处方锻炼可致大学生心脏功能能力、最大摄氧量、基础代谢率显著增强(P 0.01),体脂率下降(P 0.05),可有效增强青年大学生心肺耐力并改善体成分,但体重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