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侧向风作用下跨座式城市单轨车辆的运行平稳性问题,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 建立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轮胎-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研究了侧向风风压中心随着车辆运动过程的变化情况,并对不同车速、风速、轨道梁线形下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侧向风作用时的运行平稳性进行仿真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速和风速的变化对在侧向风条件下的跨座式单轨车辆横向加速度影响很大,会进一步影响车辆的运行平稳性,且当车速或风速过大时,车辆不满足平稳性指标,会发生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2.
接触网的磨损量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维护中需要掌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接触网的特殊构造和对检测设备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接触网磨损三维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激光器与接触网之间的相对运动获取接触网的表面轮廓数据,利用光电编码器保持数据同步,最后对接触网三维重建并把测量结果实时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为±0.5 mm,速度可达20 km/h,可以有效实现对跨座式单轨交通接触网磨损的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3.
单轨交通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基本形式,在很多国家得到实际应用,技术日趋成熟,我国重庆也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并陆续应用于其它线路,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单轨交通所具有的投资低、建设周期短、适应范围广的基本特点使之具备十分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对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结构及运行机理进行分析;运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单轴式单轨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通过Isight多目标优化软件对单轴式单轨车辆悬挂系统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车辆过弯时对导向力矩和走行轮侧偏力影响较大的参数;最后,以导向力矩与走行轮侧偏力为目标,采用改进型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单轴式单轨车辆的导向力矩比优化前减少了3.67%,走行轮侧偏力比优化前减少了6.30%,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单轴转向架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横风激扰下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运行平稳性进行分析.首先,分别采用瞬态中国帽风载模型和非定常随机风载模型模拟动态风场,建立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将两种风载模型作为外部激励分别施加到车辆上.其次,采取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不同车速、风速、合成风向角的跨座式单轨车辆在横风作用时的动力响应.最后,对车辆运行平稳性进行评估,计算限值下的临界安全风速,得到横风激扰下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的安全区域.结果表明:车速、风速和合成风向角对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有显著影响;当车速和风速过大时,车辆会发生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6.
廖亚莎 《科技资讯》2014,12(23):242-242
本文说明了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对跨座式单轨系统的运输能力进行了实证计算和探究,结果证明跨座式单轨运输能力可达4.3万人次/h,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模式时,交路重叠部分的运输能力为5.4万人次/h,是一个中等偏大运量,局部大运量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跨座式单轨系统在我国建设的全面推进,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其对于整个国家的运行效率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动车提速的同时,其安全风险也会因此增加,安全运营问题也成为行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一些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细节被深入挖掘,并采取各种技术和管理方式进行避免,以有效提升行车安全。该文深入探讨了跨座式单轨车辆空气弹簧失效对行车安全性能的影响,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走行面的超高调整方式进行研究.在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调整方式之前,首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根据原PC轨道梁走行面超高的设置规律确定应急轨道梁超高的调整范围和设置方式.最后从超高时变率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应急轨道梁走行面超高调整方式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应急轨道梁的行车控制速度做出了推荐.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韩城悬挂式单轨交通一号线车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悬挂式单轨车辆的结构特点及走行原理,并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建立了具有66自由度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为了体现橡胶走行轮的非线性特征,走行轮采用了Pacejka模型.结合悬挂式单轨车辆与传统铁道车辆的区别,通过仿真计算,对车辆的悬挂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悬挂参数的取值建议,为国内悬挂式单轨交通的车辆选型及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CDG-1型安装作业车是专门针对重庆较新线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建设工程而开发研制的重要的施工机械,它主要是用来运输和承载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材料及施工机具等及完成PC梁两侧面及底面各种设备的安装和各类电缆的敷设等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征根的跨坐式独轨车辆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建立了跨坐式独轨车辆的横向动力学方程 ,并在该模型中考虑了所有轮胎的径向刚度以及走行轮胎的侧偏效应和纵向滑转 .根据动力学方程的特征根分析了跨坐式独轨车辆转向架的运动稳定性 .分析结果表明跨坐式独轨车辆的转向架存在不稳定的蛇行运动 ,其临界速度取决于转向架本身的结构及参数 .特征根分析还表明 ,只有当导向轮胎和稳定轮胎同时贴靠轨道并且其径向刚度要达到一定的数值时 ,转向架的运动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动态交通信息数据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通过分析研究绝对空间参照系统、线性参照系统和时间参照系统的特点,认为交通信息是交通系统表现出来的各种交通现象的组成成分的抽象,由空间对象、时态对象、专题对象和事件对象聚合构成。提出动态交通信息建模应建立在多维时空参照系统中,有主次之分,运用在不同的数据层次中,以二维空间参照系为基本基准,线性参照系作为建立在二维空间参照系之上的应用,以三维数据作补充。多维时空参照系统中更有利于交通信息数据的共享与维护。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地对交通流状态进行辨识,进而支持交通流实时诱导系统有效运行,结合速度、流量与车道占有率3种交通流参数,将贝叶斯网络用于交通流状态辨识,提出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交通流状态辨识方法. 利用英国南安普敦市的实际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动态贝叶斯交通流状态辨识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判别出交通流所处的运行状态,这为智能交通系统,特别是交通流实时诱导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动态交通网络中瞬时反应型和预测型出行者行为假设的分析,提出了将两者结合并增加固定路线出行行为假设的多用户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同时通过对动态交通网络出行者行为的相互制约特性分析,给出了求解上述模型的迭代算法.本模型拓展了以往构建模型中出行者行为的单一性假设.本模型及算法也可直接应用于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并为路径导行系统中网络的效益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系统类热力学熵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状态与热力学系统的相似性,应用熵对其进行描述.通过分析热力学熵的系统参数广延量(热流)和强度量(温度),用交通量、密度和速度构造了道路交通系统的类热力学熵,揭示了道路交通系统类热力学熵产生的内部机制.并通过分析熵与流和力的关系,应用熵理论建立了动态密度模型和速度模型,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系统仿真提供了基本原理及理论基础,使较为松散的理论体系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单轨行车新型供电方式及相关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单轨行车物料搬运系统中,传统接触供电方式带来的如不规则火花、碳积、不安全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一些如铸造、清洗、喷漆等一些环境条件恶劣的车间中的应用。笔者介绍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耦合的单轨车电力传输系统,并针对这种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如工作频率的选定、多负载控制问题、效率特性、谐波影响等,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的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此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实现向单轨行车提供干净、稳定、安全的是能传输,有效减少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振动信号采集时,振动信号采集频率会对车轨耦合动力响应数据处理结果产生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模型,探究不同车速下车辆与轨道梁振动响应随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变化的趋势,进而得出适宜于车辆与轨道梁振动信号采集频率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若振动信号采集频率过低,会导致车轨耦合振动响应结果失真,采集频率过高,对结果的精度提高效果并不明显;车辆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宜不低于200 Hz;轨道梁垂向、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采集频率最低值分别为600 Hz和1500 Hz,且车速越高,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对轨道梁振动加速度结果准确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量逐年增长,交通管制面对的安全风险压力不断上升。由于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增加下安全风险的产生是一个相互作用、协同耦合的过程,因而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开放及动态特征,为实现预警管理的动态性和直观反映风险变量的系统关联性,利用系统动力学在时变性及非线性建模上的优势,构建空管安全风险动态预警模型。模型以管制飞行器流量增长为始点,以管制风险为终端界定内部指标变量,在结合实际调研及访谈的基础上,运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实例有效预测了空管安全风险的预警状态值,并直观显示了相关影响因素在系统中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主要预警指标的风险阈值。结果表明,运用系统动力学(SD)构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可满足预警的动态性和系统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