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2,(12):23
因为儿子的身体欠佳,所以,尽管他现在已经上高一了,可我还是如从前他上幼儿园、小学一样接送。令我十分惊异的是,与我一样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的孩子身体健康并无任何问题,并且有的已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了。与一些家长交谈,有的说:“路上的摩托车、汽车太多了,交通乱得很,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去,实在是不放心。”有的说:“孩子们的学习已经是够  相似文献   

2.
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是每一对夫妻的共同心愿,可是有多少父母能如愿以偿呢?不少孩子令父母伤透了脑筋,最后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一:有些父母完全以“家长”的身份发号施令,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儿女除了服从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严重地遏制了孩子好问、好动、好思想的天性,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视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孩子有问题时,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启发,结合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5,(17):26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忽视这个问题的,当然不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对此,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青春期”异性关系的,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他们忽视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是一个不应该讨论,至少不应该“过早”讨论的问题。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  相似文献   

4.
由文化部、团中央等组织的“中国优秀文化网站调查评估”的结果令人吃惊,目前网络建设仍然问题很多,部分网站无“性”不谈,聊天室管理混乱,未成年人缺乏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孩子在上网的时候,家长必须多加关心,避免网络伤害孩子。防范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清除网上垃圾。家长不妨为孩子筑上一道“防网上垃圾墙”,使孩子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5.
在武汉中学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但超过七成孩子认为自己"听话",家长和孩子在亲子沟通的有效性上出现了较大偏差.学生们普遍"吐槽"的是,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们呼吁:"请给我们试错权!" 学生与家长在认知、沟通上的矛盾和差异普遍存在,今年因疫情防控的特殊原因而导致学生长时间居家学习,更让这种亲子冲突愈加凸显.向父母喊话索要"试错权",其实质就是要彰显其属有思想和能自主的独立个体,应当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理解.这反映出孩子们要求"独立"的心声,也折射出家教中的短板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陶瓷餐具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色彩斑斓、手感清凉细滑,容易洗涤,深受国人喜爱。殊不知挑选和使用陶瓷餐具大有学问,一旦疏忽,这日日不离、餐餐必用的“家伙式”会像微量毒药一样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华美陶瓷餐具为何无缘欧美在大商场里,售价最高的往往是那些穿金戴银、描龙画凤的高档华美陶瓷茶具,能一掷千金毫不犹豫地买下全套心仪的餐具是爱瓷者的心愿。但在欧美,中国陶瓷餐具中的此类精品却难迈其门槛。老外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不环保。目前我国有大小陶瓷生产厂家近7000家,陶瓷餐具产销量巨大。由于消费观念使…  相似文献   

7.
“求是”与“致用”,作为学术研究的两种理念,它们之间究竟何者更为根本,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剪不断”的话题。不难看出,近代以来,中国学人关于学术理念的探讨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左右摇摆:或主张学术研究就是“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纯粹“求是”,学者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主张学术研究必须“学以致用”,求真只是手段,致用才是目的,学者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清末时期章太炎的“实事求是”与康有为的“通经致用”之争就是这两种学术理念的典型代表。当然,这种极端的观点必然逃不脱被扬弃的命运。梁启超曾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他给“学术”下的那个定义——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就是对康梁学派过于强调“致用”而“借经术缘饰其政论”致使“其业不昌”的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尽管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的保健食品的22项功能中,根本就没有“增高”这一项,但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增高”保健食品却“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并不断在大小媒体上宣扬“助长”的神话。疑窦丛生的“高之营养液”暑假期间,广东某报连续刊登了一则保健食品广告:“8月我长高啦!———DCO甲骨成长系统破译长高难题”;该广告同时宣称,9月初会举行大型咨询活动,内容是“对全省10~20岁的青少年进行现场讲解和实地指导,并通过免费检测骨龄找出孩子的生长潜力,为孩子指定个性化的成长方案,让缓长的孩子加速生长;已经出现停长的孩子只要骨骼未闭合,就能…  相似文献   

9.
近日,谷爱凌的"顶流人生"事迹霸屏各大热搜榜.很多家长更是目不转睛紧盯谷爱凌的动向,跃跃欲试以谷爱凌为标杆审视自己的孩子,要求自己的孩子,期望从谷爱凌身上,获取成功的秘诀,或者从其成长轨迹上挖掘到值得借鉴的东西,以指导自己孩子的成长,从而拥有谷爱凌式的成功人生.  相似文献   

10.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周博士说:“作为有独生子女的父母,过度关怀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应该引起家长认识和警惕的。我们所说的“关怀强迫症”既是指一个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向别人提供人家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从而使别人不能独自解决处理问题。而当他的细致关怀被人依赖时,他会自我满足于这份成就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异化”与“理性”是当前解读技术的主要范畴。在这两个范畴上,确立起来的是技术理性批判的哲学图景。但是,技术与人的关联并没有被完全揭示出来。作为现象学概念“空间性”将成为审视技术的视角,根据这一观念技术的本质就显现出其特有的方面:技术呈现为此在的空间性,而技术进步则显示了人类此在空间性结构的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卫军在1943年公开征召未成年人参军。右图为党卫军第12装甲师,即“希特勒少年师”,又称“婴儿师”的士兵。“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其作战之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这支部队在“二战”以后很少被人提及。一个德国朋友提示我,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是存在的,只是人们不愿意旧话重提,原因很简单:让未成年人去为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去送死,这是民族的耻辱。所以,德国人宁愿让这段曾经轰动一时的战争史实逐渐淡出后人的视线,变得鲜为人知。1944年6月7日,盟军诺曼底…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位朋友带孩子从澳大利亚回国探亲,笔者发现这个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孩子非常具有经济头脑,才5岁大的小人,在街头买小吃时就知道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问摊主“能不能钱少一点?”见到笔者惊讶,朋友说,国外很早就会教孩子认识钱,理财教育是孩子从小必修的生存技能课,用句中国的老话说:孩子很小就会自己打酱油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密苏里州同卵双胞胎兄弟雷蒙·米勒和理查德·米勒是3岁孩子艾伦(化名)的父亲和叔叔,但惟一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到底谁是父亲,谁是叔叔。原来,这对双胞胎兄弟同一天都和女婴的母亲荷莉·玛丽·亚当斯发生过性关系。当女婴降生后,他们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是“孩子爸”,谁也不想支付赡养费。这一美国最离奇的父权官司一打就是3年多,由于同卵双胞胎DNA可说完全相同,所以法庭根本无法通过DNA鉴定来确定到底谁才是婴儿生父。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公平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真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声势浩大的集中议论某一个话题,这种现象是非常少见的。关注教育,关爱孩子,其实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但是,在这股全国上下重视教育的滚滚热流中,还潜藏着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这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农村孩子辍学问题,亟需引起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尽快堵截这股“暗流”。  相似文献   

17.
英国为“设计婴儿”开绿灯 2003年2月22日,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管理局宣布,批准一对英国夫妇为拯救他们患病的儿子而生育一个经过遗传基因筛选的婴儿。如果这个孩子能成功降生,他(或她)将是英国第一个获得官方批准出生的“设计婴儿”。因而,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对夫妇名叫拉赫·哈什米和沙哈娜,住在英国中部利兹市。他们3岁的儿子赛因,患上了罕见的地中海贫血,如果不做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效价不合格事件,让人们陷入了"问题疫苗焦虑",人们在有关疫苗的信息中愤怒、恐慌。无数家长翻出孩子的"小绿本"查看是否中招。尽管大部分孩子接种的不是涉事批次疫苗,但许多家长仍然对接下来的疫苗接种忧心忡忡。"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这种焦虑和对疫苗的不信任无限蔓延,事实上,如果家长拒绝给孩子接种,其比接种低效价疫苗的危害要大得多得多。"  相似文献   

19.
有些孩子不能做到在学校把作业做完,回家以后也是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还有的孩子喜欢边写边玩,非得在家长的督促下才去做;有的孩子作业写得倒是快,但是字迹潦草,错误百出。更严重的是有些孩子经常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忘到脑后。这些问题让家长十分头疼。孩子完成作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有些孩子智力正常,但注意力就是不集中,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写作业时坐不下来,这就需要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来帮助孩子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有的孩子脑和手的协调性差,脑子想的是一回事,手上动作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就会出现动作磨蹭拖拉、写字…  相似文献   

20.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表达方式却不恰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七大“狠招”,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 1、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让自己失望,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压.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但孩子又是干差万别的,即使是威逼利诱也有很多无法达到父母的期许,因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