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这个任何职业都需要考证或者培训的年代,只有家长这一"职位"可以直接"无证上岗"。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怎么做?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常常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已经上岗了。为人父母,自然希望教育好子女,但又容易陷于焦虑、迷茫,一些家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工作,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7):50-51
正宝宝的坏习惯是爸爸妈妈们最头痛的,明明没有教过宝宝,宝宝却仿佛生来具有的本领一样学会了骗人。为了怕妈妈发现而失去这些东西,宝宝也可能编一些小谎言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合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实,孩子的情感体验与父母的行为举止密切相关。家长只有端正自己的行为,认真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明白事由。一、孩子为什么说谎1、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一个孩子打破了一个花瓶,妈妈回家后,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4,(3):22-24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父母将更多的金钱、精力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怎样合理、科学地养育宝宝?有些家长盲目地给宝宝补充营养或各种微量元素,我们做父母的是否应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孩子们的生活远离成长误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问题是否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呢?误区1:宝宝一定要大量补锌?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4,(5):22-23
<正>我们一般说起美国的小孩子都会说动手能力强、胆子大、也不怕昆虫和小型野生动物,他们喜欢提问,挑战权威,敢想敢闯。那么美国的父母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呢,很多人应该都想了解,让我们看看下面内容。自立训练从小开始美国的父母和中国的父母不一样,他们会在孩子是婴儿时期的就会让孩子自己单独睡觉了,当然孩子也会闹着和父母一起睡。此时的父母不是让孩子和他们一起睡,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独居一室而不害怕。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让带有父母气息的大衬衣陪伴孩子,让孩子的布狗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5,(5):50-51
自卑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的不利,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自卑的心理,及时做好克服和纠正.那么儿童自卑的表现有哪些呢?家长们很有必要去了解下儿童心理学,以及儿童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4,(15):46-47
<正>自卑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的不利,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自卑的心理,及时做好克服和纠正。那么儿童自卑的表现有哪些呢?家长们很有必要去了解下儿童心理学,以及儿童心理教育!1、情绪低落  相似文献   

7.
[一]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个字.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3,(23):21-21
就像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孩子也有自己的底线。如果父母挑战了他们的底线,就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故意和大人对着干。那么,孩子们都有哪些“事”是家长不能触及的底线?  相似文献   

9.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表达方式却不恰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七大“狠招”,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 1、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让自己失望,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压.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但孩子又是干差万别的,即使是威逼利诱也有很多无法达到父母的期许,因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中学进行的一项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但超过七成孩子认为自己"听话",家长和孩子在亲子沟通的有效性上出现了较大偏差.学生们普遍"吐槽"的是,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们呼吁:"请给我们试错权!" 学生与家长在认知、沟通上的矛盾和差异普遍存在,今年因疫情防控的特殊原因而导致学生长时间居家学习,更让这种亲子冲突愈加凸显.向父母喊话索要"试错权",其实质就是要彰显其属有思想和能自主的独立个体,应当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理解.这反映出孩子们要求"独立"的心声,也折射出家教中的短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正>在美国的"直升机父母"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时刻盘旋在子女上空,不停地观察、鼓励、为孩子铺平每一寸道路。美国《奥普拉》杂志认为,这是最受欢迎的育儿方法,但不见得有效。为此,美国教育专家近几年来一直试图告诉父母,他们需要对孩子实行"自由放养",以提高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过,对安全问题忧心忡忡的家长很难彻底放手。美国父母开始尝试"自由放养"每隔几周,一群10岁左右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4,(1):25-25
正你知道吗?不仅仅是大人有尊重、爱面子,连宝宝也是如此哦!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孩子尊重你,家长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底线原则,不要轻易触碰他们的小地雷。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能让宝宝更容易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其实小小孩也有属于他们的底线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如果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一、儿童抑郁症。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2岁之间。诱发因素有: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听见父母吵架,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特殊表现:(1)情绪悲伤。变得经常哭…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5,(17):26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忽视这个问题的,当然不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对此,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青春期”异性关系的,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他们忽视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是一个不应该讨论,至少不应该“过早”讨论的问题。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  相似文献   

15.
身为父母,谁不想无时无刻掌握自己年幼孩子的情况,以便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呢?但身处当今竞争激烈时代的父母们又实在分身乏术。不要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如今父母们的愿望终于可以通过一块植入人体内的芯片实现了。这块芯片不但可以告诉他们的孩子现在在哪里,他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6,(11):20
为了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首先要面对现实,而不是回避问题。食色乃人之本性,是孩子青春期发育之后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孩子身体的成熟,他自然要了解性的奥秘和性的知识,如果他不能从我们这儿探听到,他就会从其他途径得到,如从书本上、电影上,甚至在街上等,哪个途径更为可靠,准确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父母、家长,当然是孩子心中的偶像,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所以,当孩子们向我们打听性的问题时,我们应早有准备,抓住这一宝贵的机会从事性教育工作。我们应简洁、科学地叙述两性吸引的道理,如实解答生育之谜。面对孩子的性提问,既不可…  相似文献   

17.
正家长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孩子在心理上是否受到了虐待,通常遭受精神虐待的孩子长大后,和曾遭受身体虐待的人一样,更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他们缺乏自信心,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自杀几率也较高。"今天我太累,自己去玩儿吧。""你看看人家张家的孩子!""我当年数学那么好,你怎么就那么笨呢,到底遗传谁了?"你常对孩子说类似的话吗?如果是,那么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来自你的精神虐待。  相似文献   

18.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钻石法则只要是你的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地去做。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的多么的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呢?在孩子告别网络成瘾的路上,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孩子迷恋网络,很多时候源于父母的示范作用。一些父母就是网络控,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不停地刷朋友圈,网上购物;爸爸玩游戏,关注各种信息,以致敷衍着孩子的各种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