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辉 《科技资讯》2012,(16):245-245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阻碍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供给主体、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总量短缺质量低下、决策机制不科学、结构失衡等问题是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完善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实行城乡一体化、供给主体多元化、自下而上的决策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应明确政府供给主体地位,完善筹资机制,改革二元经济体制,建立有效的需求表达、科学供给决策机制与公共管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地方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方治理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认为要进一步强化和优化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拓展包括市场以及第三部门等在内的供给主体,使之成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渠道,以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在唤醒农村闲置资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设计驱动的历史必然,也是设计的系统思维与多学科融合的必然结果。然而不少设计者会走入照搬城市经验、忽略乡土文化个性及村民主体地位的误区,造成村民需求得不到回应、千村一面的局面。以宁海县大郑村为例,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总结如何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提高闲置房屋利用率,打破公共空间固化格局,为设计介入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供给角度看,温州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仅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乡村道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生活基础设施较完善;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校舍和教学基础设施良好;被调查者对农村保障性公共产品、文化娱乐设施供给满意率近五成。从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依次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村庄整治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村民自治、文化娱乐设施与服务。结果表明,温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文章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生产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农村改革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是国家和集体。农村改革后,这种供给机制不复存在,而新的供给机制又未完全建立,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负担过重。收入难以增加。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客观要求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这是农村进行第二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则是实施新农村建设乃至新时期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本质是农民、农业和农村急剧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与农村严重短缺、失衡和低效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之间的冲突。在形式上,它主要是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上的尝试;在实质上,它是政府、社会组织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改革中的重新塑造。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大课题下,本文列出了这项政策和实践研究的六个基本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何子明 《咸宁学院学报》2014,(2):198-199,201
随着现代社会政府功能定位的逐渐清晰和社会发展机制的日臻完善,公共精神产品的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第三方组织与政府、市场供给的融合,科学的供给机制能够使公共精神产品的供给达到效率最优化和公平最大化,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提高供给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满足社会对公共精神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财税角度提出了一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一些建议即清理和解决乡村债务,推进农村基层政权体制改革和城乡配套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使公共财政逐步覆盖农村;建立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民主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福建省南平市16个乡镇的37个村174位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休闲产品筹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公共休闲产品资金使用透明程度、参与农村公共休闲产品供给决策意愿、家庭收入水平、政府支持程度这4个因素对于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休闲产品的筹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果提出,为完善农村公共休闲产品的建设,政府在为农村谋发展的同时还应增加工作透明度,让农户了解政府对农村发展所提供包括资金、政策等在内的各项支持政策;村集体应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等制度给予农户参与公共休闲产品建设的相关决策权,同时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财税角度提出了一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一些建议:即清理和解决乡村债务,推进农村基层政权体制改革和城乡配套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使公共财政逐步覆盖农村;建立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民主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重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至少应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状态,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动态公平制度;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构建法制化的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和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改变单一的自上而下的GDP考核模式,将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纳入到地方政府及干部的绩效考核中,以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多渠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朱青坡 《科技资讯》2008,(29):219-219
假如市场能够充分地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政府就没有必要扣税。而事实正好相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非万能,总会存在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限制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已充分证明,提供公共产品的主体是政府,而税收不仅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政府调节市场的重要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摘要: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但政府能力的有限以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服务与 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农村社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通过对三 亚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的实践及问题。 认为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农村社区治理参与者、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整合者、农民利益的整 合与传递者等诸多角色,但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参与环境与机制的缺失等限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从制度、思想观 念、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但政府能力的有限以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服务与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农村社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通过对三亚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的实践及问题。认为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农村社区治理参与者、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整合者、农民利益的整合与传递者等诸多角色,但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参与环境与机制的缺失等限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从制度、思想观念、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农村,而和谐农村必须依靠公共产品的和谐供给。由于长期存在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不科学,造成当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因此,要从优化供给制度,改革供给的模式,疏通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创新,才能走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体育需求。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明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供给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面临的困境,构建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自组织能力为保障、农村体育精英领头作用为动力、以农民自主参与为基础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内生性供给体系,保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目标的实现,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以青岛市为例,青岛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如下问题: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供给不足、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农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模式、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共预算是公共经济的重要内容,反映着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公共预算的民主化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公共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关系到中国阳光财政、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本文主要对公共预算进行介绍,指出目前中国在公共预算民主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