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膜污染与清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各种膜分离已在分离过程中成为最新的技术之一。膜体系的发展有很大的前景 ,但膜的污染问题仍是一个难题 ,它限制了膜的广泛应用。文章概述了膜污染的机理、预防措施及其清洗方法。并根据这些原则对微滤啤酒废水引起的膜污染的清洗方法进行了研究 ,通过比较试验 ,选择了恰当的清洗剂和清洗工艺 ,快速恢复了膜通量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膜生物反应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膜污染产生的机理、膜污染数学模型以及影响膜污染的因素,并具体介绍了现阶段消除膜污染的膜清洗方法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兴中 《科技资讯》2011,(18):45-45
膜催化技术已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油化工生产过程,并大力提高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实践证明膜催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MBR中中空纤维膜和板式膜不同的膜污染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空纤维膜和板式膜MBR在膜污染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研究了2种膜不同的膜污染机理.平行实验表明,中空纤维膜的膜面附着物是污泥泥饼层,而板式膜的膜面附着物是一层二次动态膜,这导致两者的膜污染杌理有显著区别.泥饼层是中空纤维膜的主要污染因素,二次动态膜则可以缓解作为板式膜主要污染因素的膜孔堵塞污染;同时,由于泥饼层的作用,EPS与中空纤维膜的膜污染相关性良好,而在板式膜中,EPS与其膜污染相关性很差,并且二次动态膜显著降低了SMP与膜污染的相关性;在2种膜长期运行时,相比中空纤维膜过膜压力呈现2个阶段的变化,板式膜的过膜压力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这是因为二次动态膜起到了初期缓解膜污染、后期加剧膜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膜的污染及清洗方法 ;研究膜的有机、无机、微生物污染问题 .对 7种废水的处理试验 ,结果表明 ,膜生物反应器对废水中的BOD5、SS、浊度、NH3—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能达到回用要求 ,对 COD的去除也能达到排放要求 .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膜催化技术。分析了膜材料的分类,膜催化反应和膜反应器的机理,膜反应器的性能及目前应用现状,提出了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膜催化技术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ZSM-5 沸石膜的气体分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吸附溶胶和重复晶化工艺,在多孔不锈钢管外表面制备了ZSM5分子筛膜,SEM观察表明,膜层晶体紧密地相互交联,厚度约25μm,H2对N2,O2和CO2的分离系数分别是448,427和513,明显超过Knudsen扩散理论选择性数值,而且这些分离系数的差别表明所制备的分子筛膜具有分子筛分效应.  相似文献   

8.
膜材料与膜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膜材料及膜工艺的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近期膜材料的发展不仅仅是新型材质的研发,材料表面性能研发也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膜工艺方面近年也出现了众多组合工艺,如活性碳、电渗析、反渗透等工艺与膜组件的组合工艺,大大提高了出水质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隙式膜蒸馏实验对料液温度、流率及气隙宽度等操作条件对膜渗透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料液温度,可使膜通量有所提高,但温度极化现象会随之加重。冷液流率的提高引起的膜通量变化明显小于热侧液流率提高对膜通量的影响。另外,小的气隙宽度可得到大的膜通量。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不断被应用于污水处理与污水回用。但膜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膜生物反应器广连应用的障碍。从膜的性质、活性污泥混合液和膜组件的操作条件3方面阐述了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膜污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成都科特瑞兴科技有限公司利用PRISM膜从合成氨驰放气、炼厂气以及甲醇驰放气和焦炉煤气中的H2回收技术,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在H2回收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同时系统的介绍了膜的类型与选择依据,膜回收H2相关工艺流程,H2回收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膜分离技术是新兴的分离技术。在分析膜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膜分离天然气的原理,指出了适用于天然气处理的膜的类型。结合天然气分离的特点,提出了几套拟用于天然气处理的膜分离系统及其相应的工艺,并分析了各个工艺的优劣性,对天然气的处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特别对单井脱水,脱酸性气体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有环保、节能和高效等特点,膜分离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是制备具有高分离性能的膜材料.T型分子筛膜是目前被研究较多的典型分子筛膜材料之一,由于其骨架中的硅铝摩尔比为3~4,且具有合适的孔道尺寸(0.36 nm×0.51 nm),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溶剂脱水和天然气脱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该文阐述了T型分子筛膜的研究现状,并对T型分子筛膜的工业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酚醛树脂基气体分离炭膜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利用浸渍法制备了气体分离用管状炭膜,考察了涂膜液浓度,涂膜次数对炭膜气体透过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涂膜液浓度和涂膜次数的增加,H2、N2、CO2、CH4的涌透速率下降,H2/N2、H2/CO2、H2/CH4的分离因数增加,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炭膜由多孔结构的支撑体和其上覆盖的致密分离层组成、气体在炭膜内主要以努森扩散方式勇士, 随着粘性流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丁璐  潘一  杨双春 《山东科学》2013,26(2):78-82
膜电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关键技术部件,本文根据其构造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在膜材料、电极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Nafion改良膜、磺化聚芳烃(SPA/SPE)类膜、Pt改性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以及气体扩散层。对各种材料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指出今后应着眼于Nafion膜的简便改良方法、芳香烃聚合物共混膜的研制、含有Co、N等电极催化剂的研究以及具微孔层、表面较粗糙、疏水性较大的扩散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用于正己烷/氮气分离的PDMS/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分析讨论了原料气压力、流速、原料气中正己烷浓度、透过侧压力及操作温度等因素对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当原料气中正己烷质量分数为14.6%时,正己烷的渗透速率为1.4E-07 mol/(m2.s.Pa),分离因子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7.
用聚砜和添加剂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制备了共混膜.并在室温下测定这些膜对二氧化碳 和氮气的透气性.实验表明,醋酸铜-聚砜共混膜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碳选择透过性.还讨论了制膜 条件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液膜法烟气脱硫试验:Ⅰ含浸液膜渗透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柠檬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溶液为膜液,不同的膜液浓度、膜厚,不同孔径的高分子膜,进科气速等因素对二硫化硫通过含浸液膜透器时通量的景影响,分析各种因素对二氧化硫渗透通量产生影响的原因。采用适宜的膜液及膜液浓度可使二氧化硫的渗透通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NaA zeolite membrane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on the porous α-Al2O3 support by microwave heating. The synthesis of NaA zeolite membrane in the microwave field only needs 15 min and the synthesis time is 10 times shorter than that by conventional heating. SEM characteriz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zeolite crystals in the NaA zeolite membrane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heating are uniform in size; the membrane thickness is about 4 μm and is thinner than that of the NaA zeolite membrane synthesized by conventional heating. Gas permeation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permeances of the NaA zeolite membrane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heating are 3–4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A zeolite membrane synthesized by conventional heating, while their permselectivities are comparable.  相似文献   

20.
SnO2薄膜光透过率气体敏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掺杂SnO2薄膜为例,推导了薄膜上透射光的消光系数与薄膜内极化电子数和极化电子迁移率的关系式。得出当环境气氛中待测气体的浓度变化时,将导致穿过薄膜的光的透射率与之发生响应,从理论上说明研制新式的气敏-光信号类型的传感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