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人类婚姻史上离婚现象的否定之否定,即中世纪用婚姻的牢固性、不可离异性否定了原始婚姻的松散性,而现代社会又用离婚自由否定了中世纪的离婚不自由.进一步指出,离婚现象的否定之否定的本质在于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婚姻从表象上是个人行为,从本质上是社会行为.既要从个人出发,保证离婚自由,又要从社会角度,保持婚姻的相对稳定性,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
我国判决“不准离婚”制度是在三次婚姻立法中均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形成于长期的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中。本文主要围绕现行《婚姻法》第32条第2款关于离婚之规定分析指出,在当代中国,应从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分离视角重新认识和反思婚姻的本质及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明确立法、行政和司法在离婚中仅具有消极功能。基于此,才能正确阐释立法之真实涵义和精神,进而揭示出原有理解的错误性和法律解释、司法实践的违法性。必然地,建基其上的判决“不准离婚”制度也是非法的和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彭冠霖 《科技信息》2011,(17):I0412-I0412
本文主要探讨了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之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原则是我国婚姻法基本原则之首要原则,是社会主义婚姻与家庭制度的重要基石,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者不可偏废。婚姻自由体现的是自然人对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是婚姻内在价值的体现,是对婚姻自主权的肯定和界定。  相似文献   

4.
离婚,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标志着一个家庭的解体。它不仅仅是夫妻解除原有的关系,还直接关系到子女、双方亲友以及社会的利益。正确处理离婚纠纷,对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婚姻道德规范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既要保障离婚自由,保障当事人的离婚的合法权利,又要反对轻率离婚,反对对离婚的不严肃态度,反对违背法律规定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而任意离弃对方的思想行为。为此,在司法实践中,对离婚条件把握得是否准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离婚的态度主要表现为:既不反对一切形式的离婚,肯定夫妻双方都有离婚的自由:但又反对任何轻率的、任意的离婚。他们认为婚姻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婚姻不能听从已婚者的任性,而必须符合它的伦理本质。  相似文献   

6.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的一大进步,最高人民法院也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中做出了损害赔偿应当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性规定,可是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我国首次引入的一项先进婚姻法律制度,人们对他的先进性的认识还缺乏理论深度,其责任构成也尚未明确界定,笔者正是从该问题出发,探讨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构成问题,提出个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7.
在婚姻当中,男女双方均负有权利和义务,并且这种权利义务是对等的。如若一方违反了婚姻法规定的义务,或是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那么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则,另一方就有权利请求救济赔偿。我国在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中就引入了离婚救济的理念,并增设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与离婚经济帮助和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共同构成我国较为完善的离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婚姻能够反映社会聚合力的强弱、人民生活质量高低、生活方式多样性、生育意愿是否强烈等现实问题.本文选择从婚姻视角切入,系统分析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影响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着重阐述离婚状况及少数民族内部离婚率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婚姻法》给出了法律规定,将夫妻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并将调解作为前置性程序。但夫妻感情破裂难以界定,不能涵盖离婚理由的各个方面。本文试图从法定理由简要剖析,探讨我国新修改的离婚法定理由的不足,并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保障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基本要求,没有离婚自由,婚姻自由就失去了应有之意和存在的根基。有必要在法治的视野下审视婚姻法中的离婚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期完善婚姻法中的离婚制度.实现真正的婚姻自由。  相似文献   

11.
新婚姻法中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加有力,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有了更为清晰的法律依据。但是,该制度在理论上还存在诸多缺陷,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领事婚姻,包括领事结婚和领事离婚。依照《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及中国国内法律规章,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中国驻外使领馆主管领事(以下简称中国领事)可应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为在本馆办理领事结婚的中国公民办理离婚登记。中国领事办理离婚登记的法律依据一,《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相似文献   

13.
曾文 《海峡科学》2006,(2):31-32
笔者通过对<婚姻法>中婚姻自由原则的立法目的、具体表现内容、法律含义以及自由的相对性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对婚姻自由的理解.同时辨析附条件的婚姻与婚姻自由之间的关系,自由与自愿含义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从婚姻的本质出发,探讨如何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纳入婚姻法的规定中去。完善现行婚姻法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以确定婚姻损害赔偿制度,弥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空缺。  相似文献   

15.
婚姻法律事关家庭伦理和社会善良风俗,并非能简单适用法不禁止即自由的私法原则。诸如公公与儿媳、岳母与女婿间的直系姻亲婚姻有违人伦道德,侵害公序良俗,引发法制体系内部规范的冲突,在比较法上亦多被禁止,应为无效婚姻。我国《婚姻法》第10条第二款未对该类婚姻效力作出规定,直系姻亲间婚姻仍不时见诸报端,实属法律之漏洞,应在后续修法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事件:不久前,歌坛天后王菲在微博上发布博文说,"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李亚鹏也随后在微博发布消息证实已与王菲离婚,并说明两人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和财产分割问题,天后王菲的这次离婚事件,颇让大众震动。心理解读:王菲和李亚鹏离婚,对公众来说很突然,众网友纷纷表示:"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王菲与李亚鹏结婚八年突然离婚,应该让人"再也不相信婚姻"才是。其实,我们宁愿相信是婚姻中的琐事让两人走不下去,而不是爱情的幻灭。"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总被称作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婚姻包含了太多可以埋葬爱情的现实因素,"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场景在现实面前只能让位。在婚姻中,几十万年的进化早已给男女两性设定了各自的社会角色与分工。  相似文献   

17.
正在荷兰,妻子离婚的后顾之忧少于丈夫,一旦她认为这日子跟丈夫简直没法过了,就倾向于结束这段婚姻。丈夫则不然,他前怕狼后怕虎,不轻易决定离婚。西方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传染。这听起来耸人听闻,可既然中国古人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啥西方现代人就不能日,近肥者胖,近瘦者扁?众所周知,西方盛行离婚,比如,荷兰三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谢幕。一篇荷文学术论文指出,离婚好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离婚>以-个普通的中国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作为切人点,作者王海鸰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将婚姻在现实中面临的无奈与伤痛放大呈现,尝试为婚姻囹圄中的女性指出一条理想的道路一对男性背叛的宽容.然而在这种细腻的女性关怀之中却凸现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它巧妙地隐去了男女在维持感情、婚姻上的同等责任,把女性的平等意识压制在对男人的依附关系中,忽略了对造成婚姻破裂的真正原因的深层次思考.构建幸福家庭的先决条件是两性的平等,女性必须穿越男权文化的通道做一个大写的"人",与男性携手并进,才能构建出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更加理想、更加和谐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9.
2001年4月28日我国修正后的《婚姻法》首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离婚立法改革的重大成果,有利于更充分地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保护婚姻的合法利益。本文主要探讨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第三人能否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离婚损害赔偿是否以离婚为要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文化的急速变化,引发了罗平布依族传统婚姻向现代婚姻的急剧变迁,婚姻主权下移,婚姻习俗改变.布依族当代婚姻的发展趋势是婚姻自由,即情感自由与合理规范协调统一,婚姻不再由外界决定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