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1700四辊带钢轧机振动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机架的结构分析模型,得出该轧机机架容易激发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对典型模态进行了验证.为轧机机架设计及抑制轧机振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轧钢机机架的动力学特性及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初轧机的结构设计方案,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结构分析模型,得出了该轧机机架容易激发的固有频率与振型,以及承受最大轧制力时的变形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出机架结构振动大小的分布,确定了该机架的危险截面位置,为轧机机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连轧机的再生颤振机理,首先综合考虑轧制过程中的轧辊弹性压扁和轧件加工硬化效应的影响以及轧机工作辊的振动所造成的轧制辊缝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建立新的动态轧制过程模型,将该模型与多方向耦合振动的轧机结构模型结合,建立单机架轧机振动模型,而后对机架间的张力耦合和轧件厚波动在机架间的有时滞传递进行表征,建立新的多方向振动耦合的连轧机再生颤振系统模型。以所建立的模型为基础,根据劳斯判据和积分值检验法分别对典型五机架冷连轧机每个单机架系统和多机架耦合的再生颤振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再生颤振模型正确。  相似文献   

4.
针对2150热连轧机组第3架轧机轧制过程中发生的振动问题,对机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计算,推导了轧机机架第一阶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为10.978 Hz,对快速计算机架固有频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应用有限元法对机架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的固有频率比较吻合,从而为轧机机架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2150热连轧机组第3架轧机轧制过程中发生的振动问题,对机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计算,推导了轧机机架第一阶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为10.978 Hz,对快速计算机架固有频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应用有限元法对机架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的固有频率比较吻合,从而为轧机机架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带钢作为连接各机架间主传动系统的纽带,其动力学特性决定着主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动态性能。因此,考虑带钢连接的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模型的研究十分必要。利用ANSYS软件,建立带钢连接的双机架主传动系统有限元实体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然后对带钢施加变频力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各机架主传动系统中不同部位角位移随频率变化的规律曲线。最后通过对比谐响应分析与模态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带钢与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之间的固有属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轧机与轧件视为一个系统,建立一个8自由度振动系统作为预应力轧机垂直方向振动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轧件等效弹簧刚度变化对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影响,从而将变刚度系统简化为常刚度系统进行计算,并采用振型叠加法对轧辊、机架横梁、拉杆和地脚螺栓的动荷系数以及在各阶共振条件下轧机的动刚度等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文中提出的动力分析方法也适用于一般轧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对1000mm初轧机机架改进方案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分析结果对该轧机机架的改进及大型轧机的机架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均匀变形理论并考虑轧件加工硬化效应和轧辊弹性压扁效应,先建立轧机动态轧制过程模型,然后将该模型与轧机机架结构模型耦合建立以状态空间表示的轧机单机架颤振模型,再以单机架颤振模型为基础,结合机架间的张力耦合和轧件厚度波动存在的时滞传递效应,建立连轧机耦合颤振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轧机颤振在时域上的动力学特性,解释连轧机颤振过程中机架间的张力耦合效应和轧件厚度波动在机架间存在的时滞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动态辊缝的连轧机多参数耦合颤振建模为实际生产过程中连轧机颤振情况的分析以及连轧机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将轧机机座与轧件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根据轧辊和机架的分布质量和挠曲线变形,按照瑞利法正确解决了模型中等效质量和等效刚度,并建立了一个多自由度振动的力学模型,同时以4200厚板轧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1.
考虑轧辊振动情况下轧制界面间变摩擦力因素影响,基于Orowan变形区力平衡理论建立了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动态轧制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轧机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了板带轧机垂直-水平耦合非线性振动动力学模型.运用多尺度法对该系统进行求解,得到了系统的幅频响应方程,并采用1780轧机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了非线性参数对幅频特性的影响.最后采用奇异性理论分析该耦合系统的分岔行为,得到该耦合系统在2参数平面内的6组不同转迁集及分岔图,这为进一步抑制轧机辊系振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带钢在轧制过程中表面会产生振痕,严重影响带钢表面质量及后续使用,但由于复杂多变的轧制工况,轧制参数加载方式对轧机振痕振动的影响仍是目前存在的难题之一。文章建立了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轧制速度在加载过程中对轧机振动特性的影响。利用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分析过程的合理性。为合理优化轧制参数加载方式,抑制或消除振痕振动,对提高带钢表面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1780热连轧机机组第五架轧机在轧制过程中发生振动为背景,建立轧辊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出工作辊和支承辊的各阶模态参数。工作辊的第3阶和第11阶振型纵向变形较大,造成较大辊缝,对轧制厚度影响最大;支承辊的第1阶和第7阶振型轧辊纵向位移明显,五倍频振动是带材或轧辊表面产生明暗条件原因。  相似文献   

14.
针对球磨机起动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对球磨机的可靠运行以及工作寿命有影响的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定量分析了球磨机直接起动以及分段起动时,由于传动间隙所引起的冲击动载荷,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球磨机起动时由传动间隙引起的冲击动载荷的大小,为球磨机的合理设计制造以及现场安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型振动球磨机制备超细铜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维平 《江西科学》2000,18(1):24-27
实验研究中,以粗颗粒铜粉为试样,采用改进型振动球磨机对其进行超细粉碎研究。实验进行之前,对振动球磨机的结构及特点作了简要分析。按正交表L8(2^7)安排了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确定了制备金属超细铜粉的最佳球磨时间、球磨介质和球料比,并确定了各因素对球磨过程的影响程度。根据回归分析原理,由最佳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确定了振动球磨制备金属超细铜粉的粒度特性方程式。  相似文献   

16.
四棍热轧机机架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某轧机机架的完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得到机架的动态特性,并将所得结果和单边机架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完整机架模型所得结果能较全面的反映机架的动态特性.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机架上影响轧制精度的点在给定激励下的位移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当激励力的频率在15 Hz左右时, 机架在轧钢方向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瞬时切削力模型、瞬时切削合力模型、每转平均切削力模型等建立球头铣刀铣削力模型.建立球头铣刀三维实体模型并导入ANSYS中,对球头铣刀进行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球头铣刀在加工中的变形量较小,承载的最大应力在材料性能允许的范围内.球头铣刀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频率离固有频率较远,不会发生共振现象,由此引起的刀具振动和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18.
对磨煤机振声信号进行了频谱和功率谱分析,分析表明:低频分量携带磨煤机的料位信息,而高频分量则是由高速电机旋转噪声、排风机噪声以及磨煤机筒体混响噪声引起的;低频料位信号与高频噪声信号是调制关系.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振声信号进行了解析化处理,分解出低频料位信息,并以振声解析信号的包络为对象,进行料位特征的提取.利用BP神经元网络,建立了磨煤机料位与振声信号的关系模型,从而实现磨煤机料位的自动识别.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料位识别精度在±1.5%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