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烟台市所城里中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及民居使用现状分析,在尊重传统、保护和延续传统民居精神风貌的基础上,使用和优化传统节能技术,对民居的内部空间形态和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局部改造,使民居获得节能减排的使用效果,实现了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的同时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发现:传统民居由于层高一般较高,将其局部空间改造成复式空间存在可能性,这为扩展使用空间、解决传统民居中人口密度大造成的生活空间拥挤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建筑南向局部阳光间的加入,不仅解决了传统民居中采光不足、室内环境昏暗的现象,也为室内采暖、通风提供了条件,节约了能源;传统火炕与太阳能结合设计,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现了民居传统的延续和节能减排并重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选址、内部结构与规划布局、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以及夯筑技艺等方面,分析了生态低技术在土楼建造中的运用。结果表明,这种生态低技术的运用,体现出客家先民的民间智慧。  相似文献   

3.
传统民居的类设计模式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传统民居的研究 ,其对象是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历史产物 .其目的在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的创新之路 .文中以吴良镛先生的“类四合院”为例子 ,论述传统民居“类设计”模式的提出 .以类型学理论为依据 ,分析传统民居“类设计”模式的设计方法与创新思维 .以张永和先生的“清溪坡地住宅群”,以及安藤忠雄先生的“住吉长屋”为实例 ,阐明传统民居“类设计”模式的丰富内涵与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建造技术在长期经验积累下,具有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特征.通过对四川省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村一栋传统碉房民居的具体建造方法和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其中传统技术建造手段的应用.从川藏地区丹巴民居出发,总结了民居传统技术建造的特点,分析了其中设计、建造与使用的生态性要素,并对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居建造逐渐消亡的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多彩。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如何将传统民居装饰应用于现代居室设计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室内装饰设计的要素、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着重阐述了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居室设计中的应用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对山西晋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丁村传统民居和当地新建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和温度测量,对新旧两种民居的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在平面布局、围护结构、屋顶及隔层、采暖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传统木构建筑在冬夏两季节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寒冷Ⅱ B地区[1]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方法,并且从选址布局、围护结构、屋顶及隔层、取暖方式、新能源利用五方面对今后乡村住宅建设提出了节能设计的策略,以期达到既延续当地民居传统外观特征,又能提高居住舒适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振 《中国西部科技》2012,(4):43-44,22
传统民居采取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策略,通过建筑自身的处理,以较低的能耗创造出相对适宜的居住环境,对如今的建筑节能仍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东村传统民居的测绘分析研究,分别从传统民居的用材、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与遮阳、以及保温隔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被动节能技术,以期对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王振     
传统民居采取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策略,通过建筑自身的处理,以较低的能耗创造出相对适宜的居住环境,对如今的建筑节能仍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东村传统民居的测绘分析研究,分别从传统民居的用材、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与遮阳、以及保温隔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被动节能技术,以期对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莉  潘国泰 《工程与建设》2009,23(5):630-631,674
环境景观足心理思想的物质外化,徽州传统民居无论是其环境设计、总体布局,还是景观营造、园林规划,无不展示了古代徽州人的勤劳与智慧.针对现存占徽州传统民居环境,提出徽商心理观念、风水堪舆理论以及徽州特有的地形是徽州传统民居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这种因素在现存传统民膳中的具体体现,以及重点阐述了建成完备的徽州传统民居环境对居住在此的徽州人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丹丹 《江西科学》2011,29(2):248-252
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其中对于一些特殊地理形态下的民居,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以烟台养马岛为例,通过对胶东传统民居在山、海、岛的特殊地理形态下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建筑形态的描述,从"山地"、"滨海"、"岛居"3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对于民居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量大面广的传统民居是中华文明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南方传统民居是我国民间营造技艺不可缺的重要分支与文化载体。福建传统建筑是南方穿斗体系的重要分支,多元、复杂的福建传统民居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目前对于福建传统民居的研究,主要以民居平面类型和小区域的木构架样式为主,缺乏对福建地区木构架的类型梳理和构架演变的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福建地区内100栋合院式民居,结合《鲁班经》《营造法原》等营造做法的解读、比对,从大木构架营造特征的辨析入手,依托建筑类型学、口述史等方法,将传统民居正厅大木构架分成“前廊+厅+后廊”三个组成空间并提炼出不同型制类型,通过研究类型分布厘清各地区正厅大木构架地域性,并结合空间和时间揭示福建地区合院式民居正厅木构架的演变过程。为福建省、乃至我国南方传统民居营造特征辨识及其谱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徽州古民宅木构架的地域特征明显,文章通过对遗存明、清徽州古民宅的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史料的分析,对徽州古民宅中穿斗式木构架的结构构件以及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在结构和构造上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徽州古民宅中穿斗式木构架在材料选用上就地取材、因材施用,注重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节点刚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秦岭山地民居墙体构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起源和发展于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社会,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变革的影响,逐步演变进化成为地域特征强烈的乡土居住建筑体系。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从以人对居住的需求来看,能够满足基本的舒适和健康标准要求。目前我国每年乡镇新建住宅已逾10亿m^2,应该将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在新建住宅中得以继承。本文针对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秦岭山地夯土墙民居建筑墙体材料、裂缝、防水、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其构造技术体系上的一些量化结论和定性做法。这对有地域代表的民居给予了技术上的肯定,对于民居的建造具有指导意义(已用于当地民居建造),同时将为我国乡土民居相关设计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下梅古村落是武夷山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下梅古村落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不稳定。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村民利益诉求大、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民居保护工作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由此提出与企业合作吸纳资金、以共生模式协调村民与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加强古村落的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目的在于以安全防卫的视角探讨新农村社区规划,从分析可防卫空间理论的演化、比较我国传统和现代民居中的可防御性特点入手,并以2008年山东省新农村住宅竞赛一等奖方案为例,提出新农村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农村环境的社会因素和经济特征,通过物质环境设计改善社会关系,使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负担防卫责任是新农村社区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尽管隐喻和类比都属于科学的逻辑,但隐喻是创造相似性的,因此,如何评价一个隐喻的好坏,尚无公认的标准。而类比论证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已接受的)相似性的推理,从而可以对它给出相关评价。Bartha近来提出类比论证的评价标准和程序,他提出的标准主要包括先验关联和泛化潜力两个方面的。以达尔文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类比为例表明Bartha的标准和程序可以用于说明科学知识的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在重庆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渝西传统民居庭院及周边常见的风水林、果园、茶园、农田和水系等植物景观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从"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因地制宜以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生态资源、适宜操作的生产方式"4个方面分析传统民居植物景观所折射出的生态智慧,可为乡村绿化规划及"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佩利曾提出关于上帝的类比设计论证。为解释该论证的理性根据以及如何可能根据这种论证的力度来为设计假设指派先验概率,介绍了佩利的设计论证及某些对该论证的批评,解释了人们从佩利设计论证的类比版本转向释然度版本的原因。认为基于释然度原则的设计论证并不能独自成立,类比仍然与设计论证有关。用Jeffery—Bolker等值定理阐明为什么形式类比是有力的,以及形式类比如何为设计假设指派先验概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引入反映木结构榫卯连接的半刚性单元,建立了徽州木结构古民居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获得了其内力、应力和位移.结果表明:徽州木结构古民居是安全的,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度;脊柱的安全可靠是整个木构架、以至古民居不发生倒塌等毁灭性破坏的关键;古民居的破坏往往不是构件破坏,而是结构破坏,同时预示了可能发生破坏的最危险部位;徽州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